農村俗語:「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老祖宗的忌諱值得警醒

子夜說文化習俗 發佈 2020-01-13T00:54:12+00:00

農村俗語:「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老祖宗的忌諱值得警醒老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一點小毛病或者說「小愛好」,只要這些「怪癖」不影響正常生活就沒有關係,可若是這些「愛好」不僅摧殘了原本應該安穩的生活並且觸碰了法律紅線,那麼一定要儘早戒除,否則就會「家敗人也亡」。

農村俗語:「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老祖宗的忌諱值得警醒

老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一點小毛病或者說「小愛好」,只要這些「怪癖」不影響正常生活就沒有關係,可若是這些「愛好」不僅摧殘了原本應該安穩的生活並且觸碰了法律紅線,那麼一定要儘早戒除,否則就會「家敗人也亡」。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老祖宗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忌諱,值得了解一下。

一、酒癮

酒水是餐桌上常見的佐菜之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勸酒文化」在我國非常盛行,如何激起他人喝酒的鬥志,我國老百姓有著獨門秘方,各種「激將法、求喝法」是層出不窮,划拳行酒令更是多姿多彩。曹操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可是若是天天把酒當水喝,那人可能真的要很快成「盒」了。

農村老人經常說:「小酒怡情,大酒傷身」,逢年過節,人逢喜事精神爽,總要來來上幾杯小酒才能過癮,特別是幾位朋友聚在一起,弄上一桌好菜,搬上幾瓶好酒都說的過去。可有些人卻是頓頓不離酒,一天不喝酒就感覺酒蟲子在喉嚨里爬來爬去,難受的緊。

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物極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深陷其中,卻也是真的難以自拔。就說在歷史上死於喝酒的名人還真不算少,比如詩仙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杯莫停」,酒中仙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在《舊唐書》中說道,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而另一位比較倒霉的則是張飛,因喝醉酒被屬下割了首級,這可是真的是「醉生夢死」啊。

二、賭癮

還有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就要到春節了,許多朋友開始返鄉,不管是農民工還是城市裡的白領,都要回老家換換空氣,一解與父母分隔兩地的相思之情。回到家裡之後閒來無事,除了聊天就是聚眾賭博,尤其是那些經常混跡於賭場的老手,不做莊開了幾桌都覺得這個年過得毫無意義,可是這一個「莊」坐下去便有可能是一年的時間化為烏有。

沉迷於賭博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那顆躁動不安的「賭徒心」,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擁有一些賭徒心理,從賭博這個角度來說,就是想要把輸掉的錢再贏回來,而贏了錢就想繼續贏下去,隨著占有慾望的不斷擴大,自己越來越無法得到滿足。

在這一過程中有些人覺得單單依靠賭博就可以為自己帶來豐厚的利益,這就使得賭徒心理有了成長的沃土。一些開賭場的就會經常利用這樣的賭徒心理,一開始給你一點蠅頭小利,最後將你養肥了再宰殺個乾乾淨淨。

三、毒癮

毒品是近現代才進入我們國家的,一經流入不知迫害了多少國民。到了現代,這些更是屢禁不絕。科技在發展,毒品的種類樣式更是在進步。

自從2011年開始,雲南省開展的三輪禁毒戰爭到今天已經破毒案5.3萬起,抓獲毒販5.6萬人,繳毒50餘噸。這些驚人數字的背後是巨大利益的驅使,也有很多人身不由己,這是為什麼呢?

毒癮,一旦染上就極難去除,不像前面所介紹的那兩個「癮」,如果身邊人有心完全可以幫著強制戒除,甚至有的人能夠回頭是岸,可是一旦染上毒癮,不進戒毒所想要自己強行戒掉,簡直難如登天。這是一種身心的雙向折磨,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意志力強可以挺得住,事實證明,很難,幾乎不可能。

農村俗語「家中有三癮,家敗人也亡」就介紹到這裡,酒癮,賭癮,毒癮害人害己,能不粘就絕對不要碰,世界這麼大,生活如此美好,千萬別把自己的青春葬送在這些毒藥里,您說呢?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邱崇丙主編《通用俗語詞典》、溫端政主編《俗語大詞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