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苗慢慢長的技術管理措施

天山植保 發佈 2020-05-25T05:04:11+00:00

建議播種較早,長勢偏旺的棉田在5~6葉期畝用縮節胺0.5~1克,供肥不足、長勢偏弱、發育遲緩、整齊度差、主莖真葉數不足4片、平均株高不超過12厘米的棉田畝用縮節胺0.2~0.3克。

​當前棉花田管技術建議

一、加強中耕鬆土、促苗早發

在前期已開展中耕鬆土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土質粘重的棉田應適當增加中耕次數;晚播棉田或補種棉田要提早中耕、增溫保墒、促根壯杆擴葉,力爭在頭水前再中耕1-2次;中耕深度由淺入深,第一次8~10cm、第二次10~12cm;中耕時要做到土壤平整、松碎,不埋苗、不傷苗、不鏟苗,不拉溝、不拉膜。結合中耕鬆土除盡膜內和膜間雜草,防止雜草與棉苗爭水爭肥、影響棉苗生長。

二、針對性補充營養、保持棉苗營養平衡

針對前期棉苗根系生長發育弱、主動吸收能力不強的狀況,近期田管要按照以促為主,科學、針對性的補施葉面肥,以加快棉花生長發育。對長勢較弱或晚發棉苗,每畝次用尿素150克+營養型植物生長調節劑適量、兌水4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連噴1~2次、間隔期7~10天;對生長健壯、發育正常的棉花,每畝用尿素150克+磷酸二氫鉀100克、兌水40公斤進行1次葉面噴施;對氮肥充足、前期降水量偏多偏大的棉田,每畝次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兌水4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1~2次,調節碳氮比、防止氮代謝過旺、造成棉苗徒長。

三、科學合理化調化控、促進棉苗穩健生長

據天氣預報,5月下旬地區範圍內溫度將快速回升,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造成棉苗快速生長形成旺苗。因此,應按照「促弱穩壯控旺」的管理原則,加強因地制宜、有效調控棉苗地上部分的生長、促進根系下扎,增強根系吸收營養的能力。

同時,銜接好化學調控制劑使用時間、使用量、間隔期。建議播種較早,長勢偏旺的棉田在5~6葉期畝用縮節胺0.5~1克,供肥不足、長勢偏弱、發育遲緩、整齊度差、主莖真葉數不足4片、平均株高不超過12厘米的棉田畝用縮節胺0.2~0.3克。之後還要密切關注苗情變化,採用少量多次方法逐步調控棉苗穩健、均衡、協調生長,為早現蕾、多現蕾、現大蕾、早開花、早結鈴打好基礎。

四、加強病蟲情監測與防控

1.棉薊馬防治:一是及時剷除棉田及渠埂雜草,減少棉薊馬發生;二是中耕鬆土,噴施葉面肥,提高作物抗蟲能力;三是重點加強對晚播及重播棉田的監測,當百株蟲量達3~5頭時,選用20%啶蟲咪、10%吡蟲啉30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等進行噴霧,可兼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

2.棉蚜防治:一是結合棉花田管,及時在棉田四周(不能在田間)擺放黃板,對有翅蚜進行有效誘殺。二是加強巡迴監測,分類進行挑治,發現中心蚜株或點片發生時,可用40%氧化樂果1:5倍或康福多1:5-7倍液進行途徑處理。對蚜點多、天敵數量較大的棉田,可用洗尿合劑或植物性殺蟲劑0.5%苦參鹼水劑1500倍液進行噴霧;對蚜點多、天敵數量較少的棉田,可用10%吡蟲啉乳油、20%啶蟲迷乳油(莫比郎)4000-5000倍液等藥劑進行挑治。防治時要注意保護天敵,切勿大面積噴施化學農藥。

3.棉花立枯病防控:一是進行中耕鬆土,以提高土溫,降低土濕,使土壤疏鬆,通氣良好,有利於棉苗根系發育,抑制根部發病。二是棉田噴施葉面肥,促進棉苗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能抑制病原菌侵染棉苗。三是加強田間監測,對發病棉田及時進行噴霧防控,可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5%敵克松800倍液等藥劑,防治時要確保質量。

來源:阿克蘇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