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朱明皇帝宗室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大明湖畔的二狗 發佈 2019-12-30T09:03:47+00:00

公元1644年,李自成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殉國,留下三位年幼皇子,他們就是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

公元1644年,李自成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殉國,留下三位年幼皇子,他們就是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

李自成俘虜了他們,不久卻在山海關敗於清軍,兵敗西歸途中,便將三個皇子放走,讓他們自謀生路。

李自成與明朝太子朱慈烺:


清軍入關時,是打著「幫明朝報仇、剿滅李自成軍」的旗號。攝政王多爾袞更冠冕堂皇宣布,要「善待」和「恩養」明朝宗室。斷了一臂的長平公主也被安置在其外祖父周奎府上,與駙馬周世顯成婚。

然而,沒過幾個月,太子朱慈烺到周奎府上,與長平公主相認。公主和弟弟抱頭痛哭,(【相見掩面泣,奎跪獻酒食】),多爾袞和清廷卻硬說此人是假冒太子,將他橫加殺害。

長平公主遭此錐心之痛,萬念俱灰。沒過多久,已懷有四個月身孕的長平公主,母子皆亡,或許是服毒自盡,亦可能是被清廷殺人滅口。

公元1646年,李自成殞命,南京弘光政權同樣覆滅,八旗兵鋒已經席捲了神州大片疆土,清廷認為明朝宗室再無可資利用的政治價值,便隨口用了「私藏金銀印信」「意欲勾結(南明)」「謀逆為亂」等藉口,大肆株連,將被俘虜的弘光帝(福王)朱由崧,以及被羈押在京的所有明朝近支宗室,包括潞王朱常淓、衡王朱由棷、晉王朱審烜、荊王朱慈煃、周王朱紹烿、德王朱由櫟、秦王朱存烳等,及其子孫後人,盡數處決於京城菜市口!


同年,清廷更公開發布諭旨:【凡故明宗室……若窮迫降順,或叛而復歸,及被執獻者,無少長盡誅之!】(明朝朱氏宗室,如果是迫於無奈才投降,或者反抗過滿清卻又投降,或者被屬下挾制投降,無分年齡老少,全部斬首!)

公元1646年8月,清軍攻滅福州的隆武政權後,將被俘虜的隆武帝(唐王)朱聿鍵、益王朱慈炲殺害。

公元1646年12月,清軍攻陷廣州,滅亡紹武政權後,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廣州大屠殺,在長達十二天的時間內,殺害全城婦孺老幼數十萬人。

此外,清軍更將被俘虜的紹武帝朱聿鐭,以及「周王朱肅罒、益王朱思厶、遼王朱術雅、鄧王器檙、鉅野王朱壽鋤、通山王朱蘊鉞、高密王朱弘椅、仁化王朱慈魶、鄢陵王朱肅汭、南安王朱企壠、周王世子朱恭棎、遼王世子朱儼鐐」等24名明朝藩王及其子孫,一併殺害。

在清軍分兵攻略各地時,同樣對捕獲的明朝藩王大肆殺戮,根據《清實錄》統計,遇害名單包括:樊山王朱常闒、樂安王朱誼石、 曲陽王朱盛渡、西河王朱盛淦、松滋王朱演漢、西城王朱通簡、瑞昌王朱誼氻、遂平王朱紹鯤、金華王朱由搵、高安王朱常淇、魯王朱鼎兆、宜春王朱議衍、貴溪王朱常彪、鄖西王朱常湖、南威王朱寅衛、長沙王朱由櫛、延長王朱識駉、東安王朱盛蒗、楚王世孫朱盛治……

以及在清廷記載中,誤記為「蜀王」的楚藩宗室朱盛濃、忽略了王號,只籠統稱為「故明王」的朱常渶、朱由槓、朱常洊等人。

公元1662年,清軍攻滅南明永曆政權,永曆帝(桂王)朱由榔、太子朱慈煊以及其親眷二十五人,被絞殺於昆明。

永曆帝遇害塑像:


公元1668年(清朝康熙七年),在清廷基本撲滅了神州大陸的反清烽火後,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終於宣布,從此對明朝朱氏宗室「網開一面」,放他們一條生路:「詔故明宗室子孫眾多,有竄伏山林者,令悉歸田裡;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復舊。」

可是,被清廷的血腥殺戮了二十餘年的朱氏子弟,又豈敢當真?說穿了,這不過是清廷令海內聞風,誘使明室後裔自投羅網,然後加以翦除的毒計。

公元1679年,崇禎三皇子、定王朱慈炯,被清廷捕獲。原來他於甲申國破後,遁入空門,出家為僧,逃亡了三十多年。當吳三桂「三藩之亂」爆發後,他被一夥趁亂起兵的草莽之士裹挾,從此陷身於湘中地區。

朱三太子:定王朱慈炯


滿清安親王岳樂的大軍,進剿武岡州楓木嶺,將他抓獲,解送京師。

然而,清廷當即翻臉,宣布:「彼時朱慈炯年甚小,必不能逸出,今安得尚存?大約是假」,便又一回指鹿為馬,以「假冒前朝皇子,謀反作亂」,將朱慈炯處死!

公元1683年,清軍攻占台灣,滅鄭氏政權。流亡在此的眾多明朝宗室,奉南王朱和睦、益王朱怡鎬、舒成王朱慈喜、樂安王朱義浚、巴東王朱尊柬、瀘溪王朱慈著、瀘溪郡府將軍朱慈某、奉新郡府將軍朱慈廣、魯王世子朱弘桓等人,清廷收繳其譜牒和印信,安置於山東、河南等地,令其務農為業,以示寬仁。

公元1699年,康熙帝在南京拜祭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以此收買人心,又召諭天下,要「訪察明室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

然而,5個月後,地方官便回報:「明亡已久,子孫湮沒無聞,今雖查訪,亦難得實。」足見清廷根本不承認之前在台灣俘獲的那批遠支宗室的身份,令他們泯然眾人,淪為愚氓罷了。

公元1708年, 崇禎帝四皇子, 永王朱慈炤(化名王士元)被清廷發現,雖然他此時已經是75歲高齡,垂垂老矣,安心在清朝治下隱姓埋名,做了六十多年的順民,并力辯自己根本無「反清復明」之念,卻還是慘遭清朝殺害。


康熙帝宣布:朱慈炤「雖未必有反清之行,但未必無反清之心!」,將朱慈炤千刀萬剮,凌遲處死!


朱慈炤的六個兒子,都被斬首,他年幼的孫子朱鈺寶死於獄中。

朱慈炤的一妻一妾,三個女兒,都在清兵抓捕時自盡,全家十三口盡數遇害,無一倖免。


大明崇禎皇帝的血脈,甚至是此前泰昌皇帝、萬曆皇帝、隆慶皇帝、嘉靖皇帝的全部血脈,至此斷絕!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雍正帝胤禛宣布,此時擔任正定知府的官員朱之璉,是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後裔,封他為一等延恩侯,負責明孝陵的祭祀,並以此標榜清朝對明朝及其後裔何等追崇,超越歷朝:「我朝列聖,加禮勝代,至隆極渥,超軼前古。」

然而,這個朱之璉根本就是個冒牌貨!

雍正帝冊封他的聖旨,便是漏洞百出:

【查得廂白旗朱文元,系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簡王之後。明崇禎時,簡王宗室代王,為洪承疇監軍於松山。我太宗文皇帝時,代王與伊侄文元,同被俘獲。遂歸我朝。曾蒙聖祖仁皇帝召見,親詢宗系。今原任內閣侍讀學士朱汝錩之子眾關保等,俱文元之孫也……今見任直隸正定府知府朱之璉一支是也。】

然而,末代的代王朱傳㸄,於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大同,全家被殺。

松山大戰時,洪承疇所部明軍,也根本沒有什么子虛烏有的親王和宗室監軍。被清軍俘虜的「監軍代王」與他的侄子朱文元,更是清朝捏造的人物。更不用說他們的取名,完全不符合朱元璋給代藩定下的「遜仕成聰俊,充廷鼐鼎彝,傳貽連秀郁」的譜系,和第三字必用「金木水火土」為偏旁的規定了。

朱之璉既然被宣布為「朱文元」的後人,當然也是冒牌西貝貨無疑。

其實,當時明朝遠支宗室還有多人健在,繁衍子孫,比如上文提到的曾逃亡台灣的那些宗室,只是清廷認為一旦給了某宗室以禮遇和爵位,讓他成為了明朝後裔的代表和旗幟,重新有了影響力,便會成為自己的心腹之患;

才刻意用朱之璉這麼一個死心塌地的清朝地方官、謊言一戳就破的假宗室來代替,這樣就規避了所有將來可能的風險。

雍正帝胤禛不愧是將帝王權術修煉到極致的人物,才會製造了這樣一個彌天大謊。

而朱之璉的子孫後人,就這麼一代代傳襲著延恩侯的爵位,雀占鳩巢地占據了本屬於朱元璋後人的隆遇,整整二百餘年,延續到了清朝滅亡為止,甚至在清朝滅亡後,還死心塌地追隨溥儀的紫禁城小朝廷。

朱之璉塑像:


甚至時至今日,還有很多清史學家和歷史愛好者,真以為清朝延恩侯一脈,是正牌的明朝朱氏後裔,反將陸續慘死在清廷屠刀下的崇禎帝三位皇子,太子朱慈烺(1629年~1644年,享年15歲)、定王朱慈炯(1632年~1679年,享年47歲)、永王朱慈炤(1633年~1708年,享年75歲),當成是假冒呢。

他們不但遭逢大難,身首異處,卻還要背負清廷強加的「冒名頂替」之名,千載之下,慘痛之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