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歷史上的「東里」防所

大潮汕灣視點 發佈 2021-09-21T04:19:37+00:00

歷史上的「東里」防所。這裡據廣東東北門戶,是閩粵近海要衝,是東南沿海南北交通必經之地,也是長期以來兵家設防要地。

歷史上的「東里」防所

  在潮汕地區,被叫為「東里」的古地有兩處。一處是在現在汕頭市澄海區的東隴鎮一帶;另一處就在現在的潮州市饒平縣最東部靠海處,包括現在的大埕、所城、柘林三鎮。潮州的東里在閩粵交界,北靠福建省,東南瀕臨大海。這裡據廣東東北門戶,是閩粵近海要衝,是東南沿海南北交通必經之地,也是長期以來兵家設防要地。從元朝開始,歷代朝廷都在這裡設置城衛軍所,以控制地方政治,加強海上治安。

  在饒平縣所城鎮龍灣村東邊近海沙埔,有一處地名叫「江浦後」。本人查看了地方史,發現這江浦其實就是元朝時設置在這裡海邊一個軍寨名字,叫作江浦鎮。「江浦後」在江浦鎮西邊,東前西後,可見合理。據史書所說,崖門之變後,元朝消滅了南宋。元朝廷對新占領的南方大片土地要進行統治顯然沒有信心。為加強對南方控制,他們以軍事形式在南方各地設鎮屯兵,掠奪民眾。江浦鎮就是當時設置的一處軍所,是軍事防衛據點,也是一處武力統治中心。由於這裡地處海邊沙埔,風沙海潮等自然災害早早就把它淹沒在歷史記憶中。到了明朝中期,江浦鎮只剩下一個記述地名方位留在書中,再也沒有它的現實記證。數年前,人們在那處地方挖取沙土時,曾從地里挖掘到一處「土地廟」,也許那就是當時留下的一絲朦朧記憶。

  到了明朝,海面倭寇如幽靈般大肆侵擾我國東南沿海,東里不勝其害。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一三九四年),明朝廷在這裡建立了大城軍所,對海面治安加強防備。大城所是明初軍防衛所制度的產物。大城所是個千戶所。這裡建成後,設置了正千戶兩名,百戶十名,由各百戶輪流看守東西南北四門。據地方明人陳天資《東里志》記載:「明洪武三十一年,倭夷寇東里。大城所原設以備倭也,至是倭掠東里,百姓皆趨避城內。東門百戶顧實開門納之,民免於難。其西、南、北三門百戶韓、馬、謝皆閉門不納,遇害甚眾。事聞,帝命械至京師。太祖曰:『是閉門百戶來也。』皆斬於市。仍傳首本所梟示,子孫革襲,永不調補。至今大城所止七百戶,其三所皆缺,謂之缺所。」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在亂世之中,一個偏遠小地方,幾個小官因玩忽職守,禍害民眾,竟觸怒「龍顏」,受此嚴懲,百姓能不叫好?能不以儆效尤?從此,大城所在以後「抗倭」鬥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六百多年過去,大城所城圍依然保存,東西南北四門保存完好。城內街道如舊,城隍廟、媽祖宮等神廟尚在。但歲月滄桑,戰亂和風雨以及人為破壞使其變得風貌不再,殘缺不堪。(最近,大城所西門周邊城池經過一番修整,初現新顏。)

  在大城所西南六七里山上,有一條古道人叫風吹嶺。這是明清之後人們從柘林港飄洋過海的主要過道。風吹嶺從明朝開始就有一處重要軍事關口,叫雷震關。如今走上雷震關,不但可以看到關隘上留下的石壁榫洞,更可以從碑文中看到當地軍民當時抗倭時留下的事跡。從這關口往西一里就能看到一小石丘,北側有一塊大石像一隻豎起翅膀的蝴蝶。再走近看,蝴蝶前邊有一個石亭,石亭下有一塊碑文。風雨滄桑,碑文只剩下幾隻依稀小字,不能探知個中內容。據當地人口頭流傳,這石亭叫蝴蝶亭,是一塊墓碑,裡邊埋葬是一位抗倭女英雄的英魂。據說這位女英雄是一位姓梁副總兵的女兒,奉命鎮守雷震關。倭寇突然來襲時,女英雄率軍抵抗,不幸殉國。犧牲之後人們就把她掩埋在這裡。生能忠心報國,死也要威懾東洋鬼子,這可看到我們民族反抗侵略的鬥志和決心。

  在東里自北向南二十多裏海邊,分布有三處古海防遺址。它們分別在大埕鎮上東村東側的炮台山;所城鎮龍灣村南面的營子山;柘林鎮西南的旗頭山。這三處海防炮台據史書記載是清康熙五十六年所設立。上東炮台山面對福建詔安、東山兩縣海面。這裡處閩粵兩省交界,扼守近海南北交通,歷史上就是一處海防要地。解放後,這裡因建設需要,古炮台遺蹟不復存在,只留下民間流傳的一個地名。龍灣營子山炮台遺址現在仍屹立在海邊山頂高處。據傳這裡初始建造不但有炮台,設炮六門;還建有兵房十間,駐軍二十名。大躍進時,人們從海邊撿到數門古炮,在「大煉鋼鐵」的熱火中使它變為機器中某個螺帽,或者是成為了一些鐵釘。現在走上營子山,古炮台雖舊貌還在,但已成一處廢墟,在歲月風雨中任其飄搖。二十多年前,我曾經上了旗頭山,無意中發現一處只剩四壁的古堡。牆上雜藤蔓延,地下灌木叢生。後來我才知道,這裡也是一處古炮台。據書中記載,旗頭山古炮台算是規模比較大的。初建時駐兵六十二名,營房二十六間。這裡對著浩瀚無邊的南海東北部,左邊遙望福建東山島,右邊面視粵東門戶南澳島,下面是日夜決盪的滔滔海浪,腳下就是陸秀夫抗元遺址「忠臣石」。幾十年前,有漁民在「忠臣石」近海作業時發現了一門古炮,確定這就是這裡古炮台留下的遺物。這門古炮現在就停放在旗頭山金獅灣海邊浴場內。

  日飛月轉、風雲變幻,山移水改、海田滄桑。歷史在硝煙迷漫中演繹著,留下只是一些帶著斑駁的舊痕。它們在讓人憑弔?讓人緬懷?還是讓人看到一些警示和啟迪?小小山河一角,大大保國情懷。位卑未敢忘國憂,只有自強不息,才能對得起歷史留下的一字一瓦。


作者:吳漢謀

來源:潮州日報(2015.04.0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