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新劇口碑兩極,正午陽光患上「二代導演」焦慮症?

娛樂獨角獸 發佈 2020-04-18T07:01:11+00:00

文| 阿澀4月初,正午陽光為觀眾送上了「兩齣戲」,一個是暌違螢屏已久的宋朝傳奇故事,以「狸貓換太子」開篇,引出宋代朝堂的風起雲湧以及宋仁宗糾葛纏綿的兒女情長;一個是鮮以男性視角開啟的小人物逆襲故事,以荒誕喜劇的外殼,「痛虐爽」的情緒佐料,直擊中年社畜的生存危機。

文 | 阿澀

4月初,正午陽光為觀眾送上了「兩齣戲」,一個是暌違螢屏已久的宋朝傳奇故事,以「狸貓換太子」開篇,引出宋代朝堂的風起雲湧以及宋仁宗糾葛纏綿的兒女情長;一個是鮮以男性視角開啟的小人物逆襲故事,以荒誕喜劇的外殼,「痛虐爽」的情緒佐料,直擊中年社畜的生存危機。


不得不說,無論是具有精良製作的《清平樂》,還是委以短劇賽道新標杆重任的《我是餘歡水》,都背負著觀眾對於精品劇的無限期待。正午陽光自家劇在相同時間段交鋒也不止一次,但這次不同於以往的是,《清平樂》的導演是團隊中較為年輕的導演張開宙,《我是餘歡水》的導演是雖在團隊多年但首次獨立執導的孫墨龍,正午陽光「二代導演」紛紛獨立,這兩部劇的成績單也就被動承擔了更多的審視。

然而,《清平樂》登陸湖南衛視,收視率次日封頂後,便一路下滑,總局脫水收視顯示,其播出第一周收視率僅破0.5,排名第六;《我是餘歡水》雖熱度一路飆升,最後一集的台詞卻陷入了「抹黑女權」的爭議,遭遇口碑崩盤,僅僅兩日豆瓣評分便由8.3降至7.4,仍有繼續下降的趨勢。兩部作品均淪為「七分劇」,對於備受市場期待的正午團隊來說,這自然不是個令人滿意的成績,兩位導演似乎沒能接住團隊賦予的2020年首次考驗。


正午陽光被推上「國劇門臉」的位置,多年以來有「高光」,自然也有「回落」,遭受質疑也並非第一次,是否源於「二代導演」獨立執導的功力還不夠?出身於金牌團隊導致觀眾對其作品的審美更為苛刻的他們,未來還要經受哪些挑戰?

「二代導演」陷入爭議的獨立執導之路

2011年,以「鐵三角」製片人侯鴻亮,導演孔笙、李雪為創作主體的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成立,之後隨著創作體量的增加,開始培養或擴充導演人才的後續力量,比如從攝像、聯合執導過渡到獨立執導的簡川訸、張開宙、孫墨龍等人,被外界姑且稱之為「二代導演」。

「二代導演」大多在「山影時期」以副手或者聯合執導的形式與孔笙合作過。張開宙曾作為攝像執導《溫州一家人》《父母愛情》而與孔笙團隊結緣,後與孔笙聯合執導了9.1分的近代革命題材劇《戰長沙》;孫墨龍先後在《父母愛情》《溫州兩家人》《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中擔任副導演,《琅琊榜》《外科風雲》《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擔任分組導演,在《大江大河》中擔任製作顧問;簡川訸曾在《鋼鐵時代》中擔任分組導演,後與孔笙合作執導《歡樂頌》。而當幾位導演脫離孔笙後,其獨立執導的作品質量開始不穩定。


2015年,諜戰劇偶像化的《偽裝者》與傳奇劇正劇風的《琅琊榜》為影視創作打開了新的思路,更是將「正午陽光」鍛造成了一塊金字招牌。而緊隨其後播出由張開宙執導的《他來了,請閉眼》卻僅拿到一個及格分。此後,張開宙獨立執導的《如果蝸牛有愛情》《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因劇情節奏、台詞邏輯等問題遭到了部分質疑;張開宙與簡川訸聯合執導的《歡樂頌2》更是成為正午陽光口碑最差劇集;簡川訸執導的《都挺好》與孫墨龍執導的《我是餘歡水》都在大結局之際陷入口碑危機。

孫墨龍

可以看出,正午陽光自成立以來,總共五部「八分劇」與「九分劇」《偽裝者》《琅琊榜》《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大江大河》,皆有「鐵三角」的加持。那麼,「二代導演」是否獨立執導能力不足?

這樣的結論實則太過武斷。

2017年,由李雪執導的《外科醫生》亦在開播之初就遭到吐槽,專業錯誤穿幫頻發,連邏輯性和常識性的錯誤也不少,未能貢獻一部精品醫療劇;由孔笙與李雪聯合執導的《琅琊榜之風起長林》雖在播出過半後,口碑發酵成為品質劇集,但熱度值始終較低,市場反響平平。在同期播出的現象級反腐劇《人民的名義》的對比下,顯得黯淡無光。

張開宙

可見,一時之間獲得資本青睞、風頭無兩的正午陽光在2017年遇到了瓶頸期,不能全部歸因於「二代導演」的功力,侯鴻亮對此決定解散藝人經紀部,回歸到更為擅長的內容創作上來,「在木桶理論中,最短的木桶決定公司的形態,但我覺得長板才決定一家公司在市場的位置。我們的長板就是內容,正午陽光所有的一切都聚焦在內容上。」

「回歸內容」以後的正午陽光,在2018年底以及2019年推出的作品中,由張開宙執導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成為廣電總局發布2019國劇「選集」唯一入圍古裝劇,並且成為湖南衛視收視率的「救命稻草」;由簡川訸執導的《都挺好》成為現實題材年度爆款劇,蘇明玉、蘇大強等成為螢屏經典形象。雖然與同期的《大江大河》相比,兩部作品在口碑上算不得精品劇,但作為流量劇與話題劇,交出的成績單無疑是優異的。

簡川訸

另外,一部劇作的成敗也並非掌握在導演一人手中,畢竟簡川訸曾在2016年交出了豆瓣評分8.2的《好傢夥》這樣的作品,而這部劇的編劇是蘭曉龍,拍攝這部作品時的簡川訸還尚未加入正午陽光的團隊。而當正午陽光團隊製作能力越來越穩定,合作搭檔逐漸形成閉環,那麼編劇則成為決定口碑的重要因素。

「二代導演」的風格化探索之路

從《琅琊榜》與《偽裝者》開始,正午陽光就顯示了其不拘泥於題材與形式的創作方向,跳出《闖關東》《溫州一家人》《鋼鐵年代》這樣的傳統正劇之後,其在類型選擇上愈發多元。開發了女性題材的《歡樂頌》、由「種田文」改編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冒險玄幻類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懸疑愛情類的《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從男性視角出發的《我是餘歡水》等劇。

從目前已知消息來看,孔笙即將執導的扶貧劇《閩寧鎮》、境外追捕劇《境外組》、電影《命運谷之決勝宜昌》等厚重之作,那麼交到「二代導演」手中的則是更加年輕化、市場化的新類型作品。改編自阿耐同名小說的當代都市劇《落花時節》將由簡川訸執導,改編自未夕同名小說,講述三個「差生家長」的悲歡故事的《以子之名》導演還未確定,大約會由「二代導演」執導。

侯鴻亮曾表示,HBO模式是正午陽光努力的方向,希望能像HBO一樣依靠優質內容建立品牌,再逐漸探索更多盈利模式。而內容上的差異化競爭,恰恰是樹立品牌的第一步。

「二代導演」獨立執導的作品不多,從目前看來,簡川訸較多涉足於當代都市劇,或職場風雲或女性情感或家庭糾葛,呈現芸芸眾生背後的一地雞毛;張開宙則長於細膩情感的刻畫,以及唯美浪漫的情節刻寫,多種類型劇偶像化大概是其依然會探究的方向;孫墨龍雖然獨立執導作品僅有《我是餘歡水》一部,但其擔任副導演以及分組導演時所涉及類型極為多樣,或許他將會成為正午團隊風格突破上的一個驚喜。

然而,類型創新以及個人風格的突破都是冒險的試驗。「鐵三角」曾計劃五年打響「正午陽光」的旗號,但《偽裝者》與《琅琊榜》超出預期的反響,讓其迅速占領影視市場。如何讓藝術屬性與商業屬性在一部劇作中完美結合,仍是「二代導演」需要持續探索的難題。

比如正午陽光最近推出的,分別由「二代導演」簡川訸與孫墨龍執導的現實題材作品《都挺好》與《我是餘歡水》,雖創作視角以及劇作矛盾不同,但表現手法卻有類似之處,都以「痛虐爽」的強情緒迅速吸引觀眾注意力,但大起大落的情緒該如何消解、不斷升級的戲劇衝突該如何收場,都需要反覆斟酌。《都挺好》在劇情後半段突然走向和解令很多觀眾不適;《我是餘歡水》中點到為止的黑色幽默原本令人會心一笑或深有體悟,但結局突兀的「偽女權」諷刺卻傷害了原本的劇作表達。「情緒作品」就必然避免不了情緒打分,因此面臨口碑急轉直下的局面,讓「情緒」深入現實肌理,才是應對之法。

「二代導演」的風格化探索之路,任重而道遠。不過好在這支影視製作的精英團隊,能夠給予他們開拓新題材,融入更深刻的自我表達的底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