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明朝的滅亡,是被明朝宗室自己給壓垮的?

深藍妖火 發佈 2020-03-05T15:03:09+00:00

甚至有學者認為,明朝末期之所以會出財政極其緊張,崇禎皇帝拿不出錢做事的現象,就是因為明朝特殊的宗室供養政策。

明朝的宗室祿餉制度,歷來都是被後世史學家廣為詬病的一項制度。甚至有學者認為,明朝末期之所以會出財政極其緊張,崇禎皇帝拿不出錢做事的現象,就是因為明朝特殊的宗室供養政策。同時,也是壓垮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明朝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


明朝的宗室祿餉制度,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為何會如此廣受詬病呢?

1.明朝宗室制度的建立

眾所周知,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位真正的布衣皇帝。在中國曆朝的開國君主當中,向來有得國最正的說法。

而這位明王朝的開創者,早年可以說是十分的不容易。出身最底層市井家庭,親眼目睹親人飢餓而死,自己又曾經做過和尚要過飯。放眼歷朝歷代的開國君主,這樣的經歷,絕對是獨一份的。

而在開創明王朝之後,早年間的這些經歷,對朱元璋後來制定很多政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比如明朝特殊的宗室供養制度,便屬此類。首先,是宗室成員的地位問題。

按照朱元璋的劃分,後世所有宗室子弟,共可以分為八等。皇帝嫡長子為皇儲,其他為親王;親王嫡長子世襲親王,其他為郡王;郡王嫡長子世襲郡王,其他諸子封鎮國將軍,孫封輔國將軍,曾孫授奉國將軍,玄孫授鎮國中尉,五世孫授輔國中尉,六世孫及六世孫以下授奉國中尉。

從親王到奉國中尉,一共八等,每一等所享受的待遇不同。

親王每年俸祿為祿米萬石,郡王歲兩千石,鎮國將軍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輔國中尉三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


然而除了建立這個體系之外,朱元璋當時還頒布了一個很重要的法令:宗藩,令世世代代受祿,不授職任事,親親之誼甚厚。翻譯成現代文就是,以後所有宗室子弟,都只能靠正常的宗室俸祿過日子,不許授予任何職位,也不許出來做事。

朱元璋之所以會這樣設計,自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著深刻的考慮。

其一,是因為朱元璋早年的經歷。早年的朱元璋,曾經差點餓死,對此記憶猶新。所以,在制定子孫後代的俸祿問題上,當然也就會格外注意。相比歷朝歷代的宗室俸祿,明朝都算是最高的了。

其二,則是處於政治目的考慮。朱元璋不允許宗室子弟做事,在於害怕宗室子孫和皇帝爭權。都是姓朱的,都是自己的後世兒孫,手心手背都是肉,朱元璋自然不希望子孫們因為權力而爭鬥。

朱元璋當時的這種設計,其實有點類似於後世的高薪養廉制度。

2.宗藩祿餉制度帶來的財政壓力

客觀來說,在明朝最初的一百年里,朱元璋涉及的這套制度,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是,從明朝中期開始,這套制度的弊端開始逐漸出現了。


簡單來說,就是人越來越多。

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有26個兒子。就算全都按最高標準奉養,對於偌大的國家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到了明朝中期以後,隨著宗室子弟越來越多,這套宗室祿餉制度,開始對國家財政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身為宗室子孫,雖然出身高貴,但按照朱元璋定下的制度,一生都不能外出做任何工作。不但不能在政府任職,就算想去自己做點生意,那也是不合法的。

不能做任何工作,那這些宗室成員,唯一可做的事情,就只能是沉迷於聲色犬馬,努力增加子孫數量了。從明朝中期開始,朱姓宗室子孫的數量,開始呈爆炸性增長。

隆慶年間,宗室子孫數量為兩萬八千人;萬曆年間,宗室子孫數量破六萬。按照這個增長速度推算,到了1644年明朝滅亡的時候,明朝的宗室子孫數量,應該達到了二十萬以上!


也就是說,國家需要以極高的標準,去養至少二十萬人。而且,還是極高的待遇。

明朝這些宗室的待遇,大概是個什麼概念呢?

古時候的一石米,大概相當於今天的120斤米。而明朝的時候,就算是年景最好的時候,一般畝產大致在500至600斤左右。一個最底層的奉國中尉,都需要至少八十個以上的農民家庭才能供養的起。

明末二十萬以上的宗室子孫,對國家的財政會產生多大壓力,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3.宗室收入的改革

從嘉靖年間開始,宗室祿餉給國家帶來的財政問題,就已經開始變得極為突出。所以,從嘉靖年間開始,就已經逐漸開始出現中央政府無法支付足夠的宗室祿餉,出現欠薪的情況。


據《明實錄》相關記載:自嘉靖五年至嘉靖十一年,積欠三十萬石。

為了解決這個缺口,當時的嘉靖皇帝,不得不動用太倉銀去填補這個缺口。但是,隨著宗室人口越來越多,這樣的缺口只能越來越大。就算把整個國家財政都填進去,也未必能填滿這個缺口。

到了這時,自然就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革了。

因為明太祖朱元璋已經明言,宗室成員不得外出做事。當朝皇帝本人,肯定也不想這些宗室和自己爭奪權力。所以,幾經平衡之後,大家終於找到了另外一個可以妥協的辦法。

增加莊田收入和商稅收入。

首先是莊田制度。明朝宗室子孫名下,一般有兩種田地,祿田和莊田。大致來說,祿田是祖上留下來的,莊田則是通過開墾朝廷賜予的牧馬草場,或是河灘廢地得來的田地。通過出租這些莊田,也能獲得不菲的收入。


朱元璋當初留下這個口子,也未嘗沒有替國家著想的原因,想著讓這些子孫後代,自己去開墾荒田。既能保證自己的生活,又能保證國家的田地數目增長。

但到了明朝後期,這個制度,開始出現致命缺陷。

因為,宗室子孫名下的田,是不用交稅的!

不用交稅,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漏洞。正是因為這項制度,使得明朝後期,一些朱家子孫開始瘋狂的進行土地兼并。而商稅收入的主要來源,則是徭役。因為自從萬曆年間張居正改革之後,大家可以通過交錢來免除一些徭役。普通民眾向這些明朝宗室,也是有一些徭役義務的。而為了避免徭役,民眾們就只能進一步的被剝削他們的財富和田地,加快了土地兼并的速度!


到了明代後期,國家財政已經漸漸無以為繼,很難應付巨大的宗室祿餉開支。到了這個時候,宗室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這些莊田和商稅。至於原本應該占大頭的朝廷祿餉,反倒成了小頭。

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朱元璋當初設計的這套制度,本來是想讓後世子孫免於挨餓。但是結果,非但沒有避免朱家子孫的自相殘殺(靖難之役),還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甚至到了後期,更成為加快土地兼并的重要因素。讓明朝後期的國家貧富差距迅速增大,社會分配嚴重不公,成為明朝滅亡的一個元兇!如果朱元璋知道後面這些事情,不知道會作何感想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