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有輛自行車是什麼水平?放在現在值多少錢?

娛樂一下而已 發佈 2020-02-12T17:19:03+00:00

說起80年代,估很多人都知道當時中國比較窮,80年代初剛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始,很多地方經濟剛剛起步,人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是很高。

說起80年代,估很多人都知道當時中國比較窮,80年代初剛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始,很多地方經濟剛剛起步,人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是很高。在80年代根本看不到車水馬龍的情況,當時能夠擁有一輛自行車也算是高收入家庭了,一輛自行車跟今天的國產汽車差不多是一個級別的。

那在80年代初有一輛自行車的人收入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呢?80年代初的自行車放在今天大概值多少錢?類似的問題,估計有不少朋友都有興趣去探討,所以我們今天就來看下。

我們先來看看80年代初一輛自行車的售價。

在80年代初,手錶、自行車、縫紉機仍然是很多地方出嫁的三大件,80年代初能夠擁有一輛自行車是很了不起的,騎著一輛自行車去撩妹,成功率至少可以提高一半以上。

不過在80年代初能夠擁有一輛自行車只能是很多人的一種奢求,很多家庭根本就買不起,因為當時自行車還是挺貴的。

在80年代,我國的自行車主要有兩個品牌,分別是鳳凰牌以及永久牌自行車,當時這兩個品牌的車價格大概在160塊錢左右。

再看下80年初的工資收入水平。

在80年代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很窮,就算在廣東等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普通工人工資收入也並不是很高。有些地方一個學徒一個月的工資只有20塊錢左右,普通的工人工資能達到40~80塊錢之間。比如1980年全國職工平均工資一年也只不過是762元元,平均下來每個月是64塊錢。

按照這個收入水平,一個城市職工需要3個月收入才能買到一兩自行車。

在農村地區農民的收入更低了。在80年代初大部分農村地區農產品都是自產自銷,也沒有什麼產業,很多偏遠地方的農村甚至連飯都吃不飽,所以基本沒有什麼收入來源。在1980年很多農村家庭都買不起自行車,不過到80年代末之後,自行車也慢慢開始在農村地區普及起來,當時很多農村結婚都要送一輛自行車。

另外在在80年代初的時候,即便有錢很多也不一定能夠買到自行車,因為當時購買自行車需要有購車票才可以!

1980年購買一輛自行車的人生活是什麼水平?

80年初當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居民生活水平都不怎麼高,跟周邊國家線相比更是有較大的差距。比如70年代,南越西貢的大街上已經滿是摩托車了。而日本的私家車保有量在1972年超過了1千萬輛。相當於每10個人中有一個人擁有私家車。1979年日本的乘用車保有量突破2千萬輛;進入80年代,每5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人擁有私家車。

相比之下很多普通的中國居民當時不要說買摩托車或汽車,能有1兩自信車絕對是算得上中等收入人群了。如果跟今天對比的,擁有一輛自行車至少相當於今天有一輛合資車差不多一個檔次了。

80年代初一輛自行車放現在值多少錢?

1980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0年,40年時間我國社會經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1980年的時候我國的GDP只有4587.6億元,而到了2018年我國的GDP已經突破90萬億,相當於40年時間翻了196倍。

而從1980年到2019年我國的物價也有了很大的變化。1980年代當時物價水平是很低的,我們以上海為例,80年代初,在上海城區大米0.15元左右/斤;豬肉0.5元左右/斤;菜油0.8左右/斤;香菸0.75元左右/包;油條4分/根(半兩),淡豆漿3分,咸豆漿 4分,甜豆漿 5分,陽春麵8分/二兩一碗,菜湯麵 15分(加現炒的菠菜、油豆腐等),火柴2分/盒,鹽0.15元/斤,食油0.88元/斤(1987.1)(憑油票供應)。。。

到了2019年物價水平相對1980年已經提高了很多,比如目前大米的價格大概是3元左右/斤,翻20倍;豬肉大概是12元左右/斤,翻了14倍;好一點的花生油大概是15元/斤,翻了19倍左右;

通過上面各種產品的價格對比可以發現,80年代的物價是比較低的,今天很多物價跟80年代相比已經上漲了20-30倍之間。所以1980年160元左右的一輛自行車換做今天的物價,至少值4000元左右,跟普通的工薪族一個月的收入差不多。

不過隨著我國自行車產產量的不斷增加,再加上在共享單車,摩托車,電動車、汽車的衝擊之下,目前普通的自行車價格並不是很高,300元-500元左右就可以買到,稍微好點的自行車也就2000元左右,只相當於普通工薪族半個月的工資左右。

即便是這樣,目前騎自行車的人也越來越少,畢竟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收入也提高了,很多家庭都具備了購買私家車的能力,所以目前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地區開車都是非常普遍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