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愛情,你還相信婚姻嗎?你會因為什麼而結婚

實用心理學 發佈 2020-03-08T12:51:07+00:00

觀周圍朋友,從小鮮肉到大齡單身女,從正太到大叔,只要還沒結婚,大部分都在尋找婚姻,尋找可以結婚的對象。

觀周圍朋友,從小鮮肉到大齡單身女,從正太到大叔,只要還沒結婚,大部分都在尋找婚姻,尋找可以結婚的對象。

楊絳先生給《圍城》寫過一段話: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這麼多人急著湧入婚姻這個關係當中,到底想在婚姻中得到什麼?

我們採訪過一些朋友,為什麼要結婚這個話題。

有的說找個愛你的人結婚,有的說找個會過日子的人結婚,有的說找個負責任的人結婚,因為能夠相守的不是愛而是責任。

人們總喜歡畫地為牢,這所有的段子都有一個極易被忽略的前提:

人人都要結婚,可是為什麼人人都必須結婚呢,難道沒人懷疑這前提嗎?

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Jordan Peterson說:

婚姻不過是兩個愚蠢程度相近的人,捆綁在一起,完成一場註定輸掉的賭注

「你知道你遇不到更好的了,我也知道你是我目前最佳的選擇」

他更直言不諱地說,婚前同居的人,大多是抱著隨時把對方踹掉的心態

就像尼采說的那段話:一旦有人愛上你,你就會失去對TA的興趣。

壓垮一段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可以是一句話、一個小舉動、甚至只是床上沒疊的被子。

那麼婚姻到底是什麼?讓人如此著迷?

人人都嚮往甜美的愛情,憧憬美滿幸福的婚姻;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願以償。

總會有一些不幸的人,對愛情和婚姻大失所望,感慨愛情不總是甜的,有可能是苦的;

婚姻也不全是幸福的,有可能成為一種煎熬。

從進化的角度看,是為了生命的延續,或者只是生物的本能而已。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婚姻是一個讓人有安全的保障,僅僅是生命和安全的一個保障。

經常看我們文章的朋友,也許在謀篇文章中看到過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最下面的第一層是生理需要,它是我們必不可少的生存基礎,失去它,一天都活不下去,這一層是一切的基礎。

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

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占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

在這種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麼都不重要。

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需要,比如安全需要、社會需要(也叫情感需要)等。

所以,以前的伴侶關係,是為了生命的安全。

以至於有了文字和語言以後,口口相傳,找個好人家嫁了——好人家從物質層面來講,那就是吃好穿暖。

包括民間流傳的俗語:嫁漢嫁漢,穿衣吃飯。

這已經在潛意識中形成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觀察在相親或者自由戀愛的時候,家人與親朋好友會問:

相親的對象是做什麼工作的?

父母在什麼單位?

潛意識中的門當戶對,物質第一——自然的呈現出來。

選擇婚姻,降低了和別人不同的焦慮。

身邊幾乎每個人都在追求婚姻,父母催促你趕快結婚,朋友向你吐槽他的婚姻生活,媒體大肆報導哪位名人又結婚了,而每位被冠名為「人生贏家」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已婚狀態。

好像全世界都在向你傳達「婚姻是通往幸福的不二法門」。

試想當你周圍所有人都結婚了,只剩下你,這很可能會讓你感覺很焦慮,意味著你和別人都不一樣,好像自己真的是個異類,是不正常的。

隨著進化的程度越高,社會化也越高。

一個社會的總體婚戀現狀,必定是由這個社會的主流婚戀模式決定了的。

據不完全統計:

2018年全國結婚率低至7.2%,創下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2018年全國離婚率高達38%,10對夫妻里可能有4對會離婚。

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

現在的主流婚戀模式是什麼?

------自由戀愛。

自由戀愛的本質是一種擇偶方式,但人們所不知道的是:

自由戀愛擇的是繁衍後代偶,而不是婚姻的偶。

自由戀愛所固有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人們無法進行充分而有效的對比和理性的選擇,完全避免不了性格合不合的人戀愛結婚。

大家都按這樣的模式找對象結婚,離婚率不高才怪!

生理需求是產生愛情的基本前提,正是生理衝動才會產生激素,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其次便是對安全的索求,女人經常講的安全感就是這個層面。

所以很多女人的需求層次是較低的,尤其是中國女性,因為她們精神不夠獨立,也因為社會文化環境,能夠在這個層次滿足就已經不錯了。

婚姻是容納每一個人所有希望的地方:不要孤獨、享有溫情以及穩定而有意義的生活。

讓個人感到她(他)不只是社會生產單位而已。

在對方眼中,自己是個特別、真實而重要的人,對方會體諒她(他),賦予她(他)為人的價值。

在我們的社會中,沒有其他可以取代婚姻的類似機制,而且無論情況有多壞,我們仍深受婚姻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吸引,並試著給它新的意義。」

親密關係的死亡甚或是終結,其實是一個緩慢又悄無聲息的過程,從無話不談到無話可談,從事無巨細的分享,到只知道自己念叨甚或是不再言說。

就算是再深愛的人,還是終究隔著一道皮囊。

深入靈魂層面的交談,需要有一個讓雙方都可以放鬆下來的安全環境,家無疑是首選之一

固定一個對話角,有舒服的落座位置、溫馨但不過於明亮的燈光、觸感柔軟的織物、一壺溫熱的茶。

婚姻是條長滿刺的毛毛蟲,在兩個人的身體上不斷磨蹭。

與它鬥智鬥勇,勝負的標誌是它先褪光了刺,還是你先過了敏。

1年、3年、7年、15年……

給你一個毛毛蟲犯癢的時間表,好讓你在它衝上來的一刻,仍然笑看風雲。

阿爾貝加繆曾在《局外人》中說道:「不被愛只是不走運,而不會愛則是一種不幸」。

很多在親密關係中不太幸福的人,可能從未體會過真正的被愛是什麼,他們總是不斷地承受、求全、無法擺脫。

這是婚姻的本質,你會因為什麼選擇婚姻?

附註:

海蒂性學報告(女性篇)[美國]雪兒·海蒂(Shere Hite)海南出版社 2016年9月第1版 林淑貞/譯

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小賢心理



作者:小賢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心理師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實用心理學

如需心理諮詢、塔羅牌占卜、商務合作,請私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