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太搶戲了!我去看展覽,還是看博物館?

設計聯 發佈 2020-01-12T07:54:06+00:00

比如超現實主義,結合傳統和幻想元素的薩爾瓦多·達利博物館▽如果開在中國,絕對有潛力成為網紅打卡地的尼邁耶中心▽像從雪山滾落石塊的Kežmarské傾斜小屋▽▼▼ ▼ ▼ ▼而在挪威的耶夫納克Kistefos雕塑公園,有一個帶來衝擊視覺的扭轉博物館——「The Twist」,剛硬的

這是設計聯的第2577期分享

博物館設計太奇葩

展覽甚至不值一提

博物館設計一直都是可以讓設計師腦洞大開的地方,有些博物館奇葩起來,甚至都沒裡面的展覽什麼事了。

比如

超現實主義,結合傳統和幻想元素的

薩爾瓦多·達利博物館▽

如果開在中國,絕對有潛力成為網紅打卡地的

尼邁耶中心▽

像從雪山滾落石塊的

Kežmarské傾斜小屋▽

▼ ▼ ▼

而在挪威的耶夫納克Kistefos雕塑公園,有一個帶來衝擊視覺的扭轉博物館——The Twist」,剛硬的建築和柔軟的扭轉形態形成一種矛盾的美感。

Kistefos公園是北歐最大的雕塑公園,擁有大量國際藝術家的作品展出,包括Anish Kapoor、Olafur Eliasson、Jeppe Hein、Fernando Botero和草間彌生等。

The Twist圍繞著歷史悠久的造紙廠而建,起初被設想為一個扭轉90度的梁,成為橫跨Kistefos公園內Randselva河的橋樑。設計師則腦洞大開,讓The Twist在公園既是橋樑,又是雕塑,還是博物館

模型圖▼

作為橋樑

連接河岸兩端,使這個北歐最大的雕塑公園形成更便於遊玩的環形路線,一舉解決公園最大的流線問題

原流線▼

The Twist建成後形成閉環流線▼

扭曲的造型可以使橋從南部較低的森林河岸上升到北部的山坡區域,兩端出口輕易地從低處過渡到高處,巧妙地解決了河岸兩側高度不等的問題。

作為雕塑

其獨特的建築外形本身就是一種雕塑美學,把它看作公園內的又一個雕塑作品參觀,相信遊客們都會覺得很有意思。

The Twist成為雕塑公園之旅的一環▼

作為博物館

廊內同時也是一個當代藝術空間,把雕塑公園、博物館兩種藝術載體通過橋樑緊密連接,遊客不是在去雕塑公園,然後去博物館,而是在雕塑公園途中穿過了博物館,然後繼續藝術之旅。

豐富了遊玩的體驗,且過程如行雲流水般順暢,The Twist成為公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細看,我們會發現這座博物館獨特的扭曲形式竟然完全由直線構成,40厘米寬的直鋁板以交錯的方式放置產生曲線的錯覺。大片純白的鋁條形成了純凈、震撼的科技感外觀。

室內採用同樣的方式,白色8厘米寬的杉木板條覆蓋地板、牆壁和天花板,像扇形一樣排列,調節著空間的轉換,也為藝術品創造了簡單的背景,無論遊客從哪個方向進入,都能體驗到畫廊的扭曲感,穿過這片走廊就像行走在通往未來世界的路上。

扭曲的外形和窗戶位置使室內形成了三個個性獨特的畫廊:

北端,一面通高的玻璃牆將造紙廠和河流景色引入室內,同時玻璃牆向上彎曲形成25厘米寬的天窗,擁有北側的全景視野,可以俯瞰舊造紙廠,設計師將其形容為「外向」。

南端,一個氣勢磅礴的無窗空間,擁有高大、黑暗的長廊,採用人工照明,設計師形容為「內向」。

在這兩者之間,是一個雕塑般的空間,光線隨屋頂扭曲。

在北部畫廊下方,The Twist配有一個隱藏的地下室,建築的鋁底面成為地下室和衛生間的天花板。另一個全寬的玻璃牆使遊客更接近下方的河流,增強了置身於奧斯陸郊外田園詩般林地的整體沉浸感。

將一個內向的垂直畫廊連接到這個外向的全景房間,空間劃分與合併,從黑暗到光明,藝術與自然結合,在這座博物館裡靈活地交匯、扭曲、存在。

The Twist可以說是從設計、功能、寓意、形態的完美結合

俯視圖▼

剖面圖▼

形體演變▼

項目信息

建築師:Bjarke Ingels Group

地址:Jevnaker Municipality, 挪威

合伙人:Bjarke Ingels, David Zahle

項目領導:Eva Seo-Andersen

項目建築師:Mikkel Marcker Stubgaard

建築面積:1000.0 m²

項目年份:2019

攝影師:Laurian Ghinitoiu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站

https://mymodernmet.com/

https://www.dezeen.com/

https://www.archdaily.com/

版權歸其所有

- E N D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