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什麼特意描寫二段親緣之間的禁忌愛情?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

老陳談趣史 發佈 2020-02-02T04:58:47+00:00

金庸小說中描寫了兩段較為明顯的親緣愛情,一對是武三通與何沅君,一對是殷梨亭與楊不悔。武三通武三通是《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人物,一燈大師四大弟子之三,有二子武敦儒、武修文,妻子是武三娘。

前言:

金庸博覽群書、筆走龍蛇、才氣縱橫,其作品中所描寫的愛情也頗為傳奇。

老陳在上一篇文章:金庸筆下的禁忌之戀:東方不敗與楊蓮亭,何鐵手與溫青青的愛情描寫了金庸筆下的禁忌愛情-同性之戀。

也點明了金庸非常擅長描寫禁忌愛情,金庸通過對禁忌愛情的描寫來打破世俗偏見,是書中人物對世俗權力的挑戰。

本文試圖分析金庸書中另一種禁忌愛情-親緣愛情。

金庸小說中描寫了兩段較為明顯的親緣愛情,一對是武三通與何沅君,一對是殷梨亭與楊不悔


一、父女之戀-武三通與何沅君

父女之戀,即使是養父對養女的愛情,放在任何國家的任何歷史時期,都是禁忌的。

武三通是《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人物,一燈大師四大弟子之三,有二子武敦儒、武修文,妻子是武三娘。武三通長相一般:

「那人滿頭亂髮,鬍鬚也是蓬蓬鬆鬆如刺渭一般,鬚髮油光烏黑,照說年紀不大,可是滿臉皺紋深陷,卻似七八十歲老翁,身穿藍布直綴,頸中掛著個嬰兒所用的錦緞圍涎,圍涎上繡著幅花貓撲蝶圖,己然陳舊破爛。」引自原著

而義女何沅君是極美的:

「兩塊石碑幻成了兩個人影。一個是拈花微笑、明眸流盼的少女,另一個卻是長身玉立、神情瀟洒的少年。兩人並肩而立。」引自原著


金庸在《神鵰俠侶》中描寫了武三通作為養父對自己養女何沅君的愛情,關鍵武三通是有妻子的,他卻還深愛著何沅君;而何沅君也是有丈夫的,她卻從未明確拒絕過武三通。

何沅君長到十七八歲時,亭亭玉立,嬌美可愛,武三通對她似乎己不純是義父義女之情。

也許是這段感情即使放到金庸所在的時代,也被世人所不容,所以在《神鵰俠侶》中對於武三通和何沅君的愛情描寫並不多,僅僅是通過旁白的形式或別人之口點破了武三通的心思,兩者之間並沒有實質上的發生什麼。何沅君對武三通的態度也是模稜兩可的,但是這種親緣愛情是肯定的。

金庸在處理這段親緣愛情的過程中,都是為了推動情節發展而所寫。如武三通與李莫愁的恩怨、李莫愁與何沅君的恩怨,進而推動的主角與故事情節走向,並未對這段愛情作出任何的評價,也沒有給兩者之間有什麼結果。因為何沅君很早就被李莫愁所殺害,所以武三通後來的瘋病,金庸說是由於內功修煉錯誤所致,但是也不排除是失去愛人或者女兒所致。

所以金庸會在小說結尾處說:「大丈夫何患無妻?」

瘋人武三通,最後終於也解脫了情孽之鬱結,對妻子捨身相救的感恩,對生子老來彌愛的親情,終於破孽化痴,武氏父子三人抱頭痛哭一段,那是一種追悔的喜極而泣。

小說中沒有寫何沅君幾歲被武家收養的,也沒寫兩人到底相差幾歲,但何沅君十七八歲的時候,武三通肯定己是人到中年。

如果拋掉兩人的關係,也就是一個中年男人愛上一個嬌嫩如花的小姑娘,這與《洛麗塔》中亨伯特迷戀洛麗塔十分類似。蘇珊鮑爾多在《男性特質》這本書中對《洛麗塔》中的亨伯特有著這樣的評價:

「亨伯特強調了在人的一切激情中,自私是根本的,無效的既是痛苦的給予,又是痛苦的獲得,是所有慾望的貪婪表現,無論如何,它只知道自我滿足,而不顧這種滿足對外界的影響」。

本文認為這樣的評價也很適合武三通。他對何沅君的愛戀也帶著控制和掠奪,養父女的關係也不能阻止武三通的貪婪和私慾,反而是他阻止何沅君離開的重要理由:

「我不准你嫁給他,你說不捨得離開我,可是非跟他走不可。你說感激我對你的恩情,離開我心裡很是難過,呸!都是騙人的鬼話。」引自原著


所以讓武三通至瘋至魔的不是有違倫理的禁忌之愛,而是他試圖阻止何沅君的婚姻未能成功,最終只能看著何沅君嫁作他人婦,得不到,這才是他的痛苦。

於是在十年之約的等待中他瘋了十年。

武三通與李莫愁都是因情而至瘋至魔,但實際上情亦非因,真正決定他們入瘋入痴入魔入慎的,還是在於他們各自的性格、修為、意志與理性。

現實中與書中碰到類似他們這種「愛而不得其所哉」者的情況有許多,但入瘋入魔的也不過他們三數人而己矣。

其實武三通之瘋,完全是壓抑而至變態。因為他所愛之人乃是他的義女,而他自己不但有妻室,且又是武林中有名人物。因而這種情緒平常只能抑鬱於心,無法宣洩,遇到急變與挫折衝擊,便會衝突而出使人喪失理性與意志。


二、殷梨亭與楊不悔

金庸小說中有關親緣愛情的描寫,另一個例子是殷梨亭楊不悔。但這種感情相比於武三通和何沉君,就可令人接受的多。

因為兩者之間並無真實的親緣關係:殷梨亭在早期的時候喜歡楊不悔的母親,也就是後來嫁給楊逍的紀曉芙,他對紀曉芙念念不忘的情感,感動了楊不悔,所以楊不悔最後和殷梨亭在一起。

「殷梨亭神智仍是迷糊,突然間雙眼發直,目不轉睛的瞪著楊不悔,大聲說道:「曉芙妹子,我想得你好苦,你知道麼?」楊不悔滿臉通紅,神色極是尷尬,右手拿著匙羹,低聲道:「你再喝幾口湯。」殷梨亭道:「你答應我,永遠不離開我。」楊不悔道:「好啦,好啦!你先喝了這湯再說。」殷梨亭似乎甚為喜悅,張口把湯喝了。」引自原著


準確的來說,兩者之間的親緣紐帶在於殷梨亭是楊不悔母親的前任未婚夫,僅此而己。所以兩者相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算親緣愛情,但也可以算作老少相戀,這就讓讀者較為接受。

因此金庸對他們的描寫相對較多。兩人在《倚天屠龍記》中的互動、心思、動作、神態描寫也很多。

楊不悔道:「不,在旁人看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啦,連我都十七歲了。不過殷六叔始終沒忘記媽媽。這次他身受重傷,日夜昏迷,時時拉著我的手,不斷的叫我:『曉芙!曉芙!』他說:『曉芙!你別離開我。我手足都斷了,成了廢人,求求你,別離開我,可別拋下我不理。」,她說到這裡,淚水盈眶,甚是激動。

最後兩個人有情人終成眷屬,楊逍也默認了楊不悔、殷梨亭的感情,兩個人相守相伴。


後語:

金庸小說的愛情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姿、五彩繽紛的世界。而對於愛情故事的書寫也是大不相同。相比較而言,梁羽生和古龍就在愛情書寫上略顯遜色。梁羽生雖然在《白髮魔女傳》、《雲海玉弓緣》中涉及愛情故事,但他的大部分作品風格過於拘泥正格,美與善的要求限制了真與深及其多樣化的發展,結果大多為英雄兒女喜結良緣模式。

同樣,古龍雖然寫出《多情劍客無情劍》這樣優秀的小說,但他的大部分愛情故事,都與此相似,這使其總體的成就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這種描寫方法不斷套到新作品中的新人物中,結果可想而知。

金庸的小說幾乎從不議論愛情,它只是敘述和描寫一個又一個各自不同的愛情故事,不僅同一部書中的愛情故事會自不同,而且不同的書中的愛情故事也大不相同,愛情故事在情感糾葛和事故發展中呈現的非常豐富。

那麼金庸為什麼會描寫這麼二段很明顯的親緣愛情呢?

1、追求愛情本質:

人們自古以來就在探索愛情的秘密,試圖認識它的本質,因為愛情既能給人們帶來幸福,也能給人造成痛苦。一般小說中的愛情故事能寫出它的美好,卻難寫出它的深刻。

而金庸卻以他的妙筆生花寫出了一個又一個精妙紛呈的愛情故事,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及不同的層次和不同的程度上揭示了愛情的複雜而矛盾的本質。金庸認真地按照環境與個性複雜而獨特的矛盾關係、按照不同人物的不同氣質和心理來敘述不同的愛情故事。以此為基礎,金庸小說的愛情世界更進一步地建立了它的獨特的藝術真實形態。

2、殖民文化語境下的脫俗

陳平原曾經評價說:

「後代人可能很難理解這樣『無情』的愛情小說何以當時能引起讀者那麼大的興趣。正是這種相當朦朧的愛情追求,這種有點非分而又不過於越禮的男女之情,這種只有思想之意而無肌膚之親的精神戀愛,最能適應那個時代半新不舊讀者的審美情趣。」

也許這種親緣愛情的情愛觀念,在當時香港所處的英國殖民文化歷史時期也蘊含著另一種暗思想,那就是」「生我者」與「養我者」之間的碰撞衝突,即「解放回歸」和「殖民統治」的碰撞衝突。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出金庸小說在愛情書寫上擁有一種異乎尋常的民族主義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懷。

在讀者看來,這是一種特殊時代特殊時期的感召,是傳統為軀幹,真情為血肉的有機結合,是一種愛情到愛國的渴望與呼喚。

所以金庸小說對愛情書寫內涵的隱晦闡述是一般武俠小說作家難以超越的最重要的原因。


全文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