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深處」尼泊爾大地震 官方加民間,中國式混合救災,成亮點

郭鐵流 發佈 2020-04-26T16:00:26+00:00

2015年5月5日,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市郊,兩名中國救災志願者在等車。2015年4月25日,我國的西南鄰國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當日尼泊爾政府,向中國和國際社會請求支援。中國第一時間做出響應,除了國家級的救援力量動員起來,各種民間力量也以不同的形式奔赴災區。一時間,中國式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救援,成為這次國際救援行動的亮點。

中國扶貧基金會設立的災民供餐點,志願者與當地人商量做食物的事情。 中國官方的救援隊伍,在地震後的第二天就到達現場。幾乎是同時,各種民間力量也在尼泊爾開始了行動。最早進入尼泊爾災區的救援隊伍,都是以搜救生還者為主要目的的。

兩名志願者搭乘當地人的摩托車,下鄉收集信息,他們的任務是將災區的實際情況收集匯報上來。比如缺糧、缺嬰幼兒用品、是否有傷者、等等。 隨著救援「黃金72」小時的過去,後面進入的中國志願者,主要工作轉向信息收集、災民安置、衛生防疫、傷者轉運救護等方面的工作。

兩名志願者在受災嚴重的農村,了解當地人最迫切的需求是什麼。當時,中國的各家公益機構,共同設立了一個信息協同平台,志願者收集到的信息,由信息協同平台統一處理。

尼泊爾加德滿都市郊,中國扶貧基金會,尼泊爾救災項目現場負責人安建榮女士,與當地部落首領商量供餐點運行方面遇到的問題。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地震災區,設立了6個供餐點,為當地災民提供熱食。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供餐點,中方誌願者與尼方誌願者一起,為災民服務。中國扶貧基金會設立的供餐點,有大量當地誌願者參與工作。

中國志願者搭乘當地的三輪車返回駐地。地震發生後,中國在尼泊爾志願服務的人員,有的是國家派遣的救援人員醫療救護人員等,還有國內各個機構派出的公益機構人員,還有一些原本就在尼泊爾做生意或旅遊的中國人,就地「轉」成志願者。中國的志願者中,還有許多是自費前來救災的。雲南藍天救援隊28名救援人員,每人需要自掏2萬元費用。

中國的志願者代表她們所在的機構,參加當地救援組織的會議。這次尼泊爾地震救災活動中,中國的公益機構有很多與當地機構合作的成功案例。

中國志願者在供餐點,利用就餐時間,向小朋友們收集信息。

中國志願者組成防疫消毒殺菌小隊,在各個安置點開展消殺作業。

一個疲倦的志願者在草地上休息。

兩名當地小姑娘纏著志願者,不願意離開。

聯合國糧食計劃署駐尼泊爾辦公室,中國扶貧基金會項目官員王珞瑋女士與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官員溝通信息。

志願者在菜市場為供餐點採購食材。

加德滿都供餐點,中方誌願者正向當地誌願者安排工作。 感謝您耐心閱讀原創欄目【硬碟深處】,本期作者郭鐵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