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蛇、水貂:新型冠狀病毒來源之謎待解

中國新聞周刊 發佈 2020-01-27T20:34:51+00:00

如果能儘快確認病毒的源頭宿主和中間宿主,就有利於加快研髮針對該病毒藥物與疫苗的步伐,並用流行病學手段阻斷人與某些特定動物的接觸,以避免染病。


在醫護人員奮戰於「第一戰場」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同時,中國和世界各國研究人員也在「第二戰場」爭分奪秒追蹤引發疾病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如果能儘快確認病毒的源頭宿主和中間宿主,就有利於加快研髮針對該病毒藥物與疫苗的步伐,並用流行病學手段阻斷人與某些特定動物的接觸,以避免染病。

蝙蝠還是蛇?

確認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宿主,現在有兩種意見,一是源自蝙蝠,二是源自蛇。

認定源自蝙蝠的代表者是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他們從疫情早期的5位患者處提取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發現這些序列間幾乎完全相同,且與SARS冠狀病毒有79.5%的一致性。

同時,石正麗等人還發現,與此前在雲南中華菊頭蝠上檢測到的蝙蝠冠狀病毒相比較,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整個基因組與其有96.2%的一致性。

但是,也有研究人員認為,病毒產生適應性的方式之一是與宿主使用相同的密碼子以編碼蛋白質。該研究團隊將新冠病毒與刺蝟、穿山甲、蝙蝠、蛇等動物的密碼子進行比較,發現新冠病毒偏好的密碼子與銀環蛇、中華眼鏡蛇兩種動物偏好的密碼子最相似。由此推論蛇是最有可能的nCoV-2019源頭宿主,也是野生動物傳染源

然而,從物種的種系差異來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宿主應該是哺乳動物,而蛇是爬行動物,兩者之間差異太大,風馬牛不相及。蝙蝠是哺乳動物,nCoV-2019寄生於一種哺乳動物再到另一種哺乳動物的可能性大,但跨物種的跳躍式寄生的可能性較小。

而且,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可能先傳染至其他的哺乳動物,再傳染到人。如MERS病毒,中間宿主是駱駝,人們與駱駝接觸或吃駝肉喝駝奶會染上MERS。而且,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感染哺乳動物和鳥類之外的其他物種,也無法證明蛇牽涉其中。

不過,由於沒有從野生動物身上直接提取到新冠病毒,各路研究人員依靠基因組分析的方法各有側重,選取的基因片段也不盡相同,因此新冠病毒的源頭現在也難有明確結論。不過,現有的研究結果還是更多傾向於蝙蝠是新冠病毒的源頭宿主。

水貂又是一名候選者?

正在研究人員為蝙蝠和蛇誰是源頭宿主爭論之時,又有研究稱,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此次新冠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其中水貂可能為中間宿主。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朱懷球團隊基於深度學習算法開發的VHP(病毒宿主預測)方法對病毒來源進行分析,通過比較所有宿主在脊椎動物上的病毒傳染模式,發現水貂病毒的傳染模式更接近新冠病毒。

該團隊還認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6個基因組都極有可能感染人類。預測結果提示,新冠病毒具有與SARS病毒、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及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MERS)病毒類似的感染人的強大潛力。

不過,要看到的是,這一研究也並非是基於動物實體的研究,只是採用計算機深度學習算法來進行的數據模式推論,要比基因組測序研究的結果更為間接,也難以獲得旁證。

還需更多研究

如果蝙蝠是源頭宿主,但人們一般不會接觸蝙蝠,很少食用蝙蝠,或者偶爾有人把蝙蝠當寵物養,但都不足以說明是從蝙蝠直接到人,而是需要中間宿主,即野味,才能從動物到人。這種野味是什麼,現在並不知情。

如果說蛇是新冠病毒的源頭宿主,也就用不著中間宿主,因為蛇是人們比較喜歡的野味之一,捕捉、買賣和食用蛇,病毒會直接轉移到人身上。如果說水貂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則人們喜愛的是水貂的毛皮,並不食用,這與華南海鮮市場的野味和海鮮並不沾邊。

2003年SARS流行時,研究人員可以從市場與餐館中的果子狸身上查獲病毒,經基因組檢測,顯示與那些食用和買賣果子狸而染病的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相同,由此可認定果子狸就是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而蝙蝠是後來研究發現為SARS病毒的源頭宿主。

儘管現在的研究傾向於新冠病毒的源頭宿主是蝙蝠,但要想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曾經販賣的42種野味和幾十種海鮮中去追溯究竟哪種動物身上寄生了新冠病毒,已經非常困難。要想搞清楚這一問題,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人類要想避免再度染上新型病毒,應減少與野生動物的接觸,杜絕一切野味出現在餐桌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