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主沉浮:二戰期間的日本陸海軍之爭

江南蓑翁 發佈 2020-05-12T08:21:26+00:00

導語:明治維新後建立的日本軍隊陸軍和海軍向來不和,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日本陸軍中存在一股 「皇道派」力量,宣揚天皇中心主義,希望建立以天皇為首的軍事獨裁政府。

導語:明治維新後建立的日本軍隊陸軍和海軍向來不和,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最近看了一部70年代的日本老電影《軍閥》,從日本軍方的角度完整詮釋了戰爭逐步擴大的過程,其中的陸海軍不和也是一條重要的線索。

1.陸海軍戰略之爭

電影《軍閥》從二二六事件開始說起。日本陸軍中存在一股 「皇道派」力量,宣揚天皇中心主義,希望建立以天皇為首的軍事獨裁政府。1936年2月26日,一部分皇道派青年軍官發動了軍事政變,相繼殺害了內大臣齋藤實、大藏大臣高橋是清、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等人。天皇在得知政變消息後,相當震怒,要求立即鎮壓。在對待二二六事件處理上,陸軍和海軍出現了對立。



當天皇要求陸軍迅速平叛,陸軍的態度相當曖昧,通知叛亂軍隊自行反應,對叛軍的行為既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對。而海軍就完全不同了,第一時間就決定進行鎮壓,這與陸軍的觀望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海軍的態度之所以與陸軍不同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發動政變的是陸軍部分士兵,建立的陸軍獨裁政府對海軍不利;二是在政變中受襲擊的齋藤實、岡田啟介、鈴木貫太郎等官員都是海軍出身,自然加劇了海軍的不滿。最後,二二六事變在日本天皇的介入下被鎮壓。不過,二二六事件對軍部建立獨裁產生了重要影響。



當日本開啟了繼續擴張的道路後,在戰略上一直存在「北進」和「南進」兩條道路之爭,也是陸軍和海軍對立的表現。

「北進」指的是占領中國後,繼續向蘇聯西伯利亞地區擴張,這是陸軍制定的戰略目標,以蘇聯為主要作戰目標,先集中全部優勢兵力打敗蘇聯後,再進攻東南亞地區,陸軍的主要假想敵是蘇聯,然後才是英美。而「南進」恰恰相反,是指占領中國後,向東南亞太平洋方向擴張,這是海軍提出的戰略主張,海軍的假想敵主要是英美,然後才是蘇聯。

1936年,由於陸海軍之間出現的軍事戰略上對立,廣田內閣被迫向陸海軍相互妥協,,確立了「二元化」軍事戰略,南北並進,但這導致了資源的分散,有戰略等於沒戰略。但是隨著日本陸軍與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中以慘敗收場,陸軍只能暫緩「北進」戰略實施。日本轉向實行積極的「南進」戰略。



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國內對於是否「北進」又出現爭論,當時陸軍內部有一股聲音要求配合德國,夾擊蘇聯,陸相東條英機下令實施「關特演」(關東軍特種演習)計劃,為進攻蘇聯作準備。不過海軍反覆強調「南進」戰略的重要性,加之當時陸軍內部也有一股聲音認為與蘇作戰勝算不大,所以進攻蘇聯的計劃沒有最終實施。

「南進」與「北進」的戰略之爭反應了陸海軍的不同利益。如果北進,無疑陸軍是主要力量,將獲得更多的資源,在戰爭中陸軍軍官也會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如果南進,面對廣闊的太平洋,海軍將成為主要力量,資源也將更多地投入海軍。

2.日本陸海軍對立的原因

明治維新後,日本陸海軍長期對立,二二六事件與戰略方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說兩軍種的對立橫貫整個二戰過程,圍繞飛機、石油、鋼鐵等資源的爭奪勢同水火。

日本陸海軍的對立從其誕生初期就開始出現。明治時期,在倒幕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長州藩和薩摩藩,輪流執政,相互鬥爭。由於薩摩藩專注于海軍建設,逐漸成為海軍的主導,海軍決策層、高級將領都為薩摩派;而長州藩占據陸軍主流,陸軍決策層、高級將領都為長州派。兩派積怨甚多,直接導致了陸海軍日常管理和指揮體系的分離。

在日本,實行軍令和軍政分離的「二元」制度,而陸海軍又是相互分離的。海軍省負責海軍的日常管理,海軍軍令部負責指揮軍隊;陸軍省負責陸軍的日常管理,陸軍參謀本部負責指揮軍隊。海軍和陸軍軍事指揮機構直屬天皇,除此之外不存在任何機構能夠統一指揮陸海軍行動。日本也曾試圖整合建立統一的陸海軍聯合指揮機構,但始終沒有成功。



當一支軍隊從一開始就走上了分而治之的道路之後,如果不即使整合,雙方之間的隔閡必然會越來越深,畢竟兩個軍種的差異是如此之大,他們有不同戰略需求,雙方又同處於平等的地位,當這些需求無法同時滿足時,就會陷入對立。比如空軍,在二戰時,轟炸機、戰鬥機等早已出現,而且是在戰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日本空軍還未成為一個獨立的軍種,始終是陸海軍的從屬部隊,自然也就不會出現空軍與陸海軍之間的嚴重對立現象,換句話說,空軍就算想叫板,也還不夠資格。

3.蓑翁說

電影《軍閥》畢竟是日本人自己拍攝的電影,反映了日本人自己的史觀,對電影中淡化天皇戰爭責任的觀點實在無法苟同。但這部電影從軍方的角度,一步步解釋了戰爭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以及陸海軍對立對戰爭形勢的影響確實很受啟發。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段佳欣:《1936-1949年日本陸海軍對立問題研究》

2.梁芹:《論戰時日本的對美戰略》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帳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歡迎關注頭條號/微信公眾號/網易號/百家號:江南蓑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