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蘇東坡》| 官員東坡②:通判杭州

眉山東坡文化 發佈 2020-01-05T13:22:06+00:00

□文/劉寅1065年元月,蘇軾自鳳翔返京,得了新官職,差判聞登鼓院。這聞登鼓院即是北宋諫官組織里的一個單位。其時英宗在位,這個皇帝對蘇軾之才早有所聞,欲將他召入翰林院,知制誥。這可是個大官職,然而被宰相韓琦攔了下來。

□文/劉寅

1065年元月,蘇軾自鳳翔返京,得了新官職,差判聞登鼓院。這聞登鼓院即是北宋諫官組織里的一個單位。其時英宗在位,這個皇帝對蘇軾之才早有所聞,欲將他召入翰林院,知制誥。這可是個大官職,然而被宰相韓琦攔了下來。韓琦認為,以蘇軾之才,早晚要得大用,但事情還是一步一步的來,免得讓旁人生出許多非議。英宗又試探幾回,然而韓琦執意堅持,終於作罷。

當時的蘇軾,雖在汴京呆的時間不算長,但早已名揚京城了。從皇帝、皇后,到宰相、大臣,大家對他的才華有目共睹,基本上都看好他。蘇軾也的確是「官小面子大」,韓琦攔了他升官,恩師歐陽修還特地跑來解釋,免得他誤會。蘇軾回言,韓公這般對我,乃是古人所謂「君子愛人以德者」,看來並未放在心上。當然後來也有史學家批評韓琦,認為他太官僚化了,像蘇軾這種百年難遇的奇才,本就應該破格錄用的。

其實筆者認為,蘇軾有治國之才,但無官場之術,他是天生不會勾心鬥角的人。若早早留在汴京做大官,面對之後的新政風暴,可能會遇上更大的麻煩,不如離開汴京,當個地方官,倒能幹許多事。事實上蘇軾在地方上做出了許多豐功偉績,然而每次回到汴京幾乎都要倒霉。小人們狠斗蘇軾不亦樂乎,但蘇軾「斗不來」,只吃了許多悶頭虧。

之後就是熙寧變法,相信讀者們已有所了解。宋神宗和王安石強勢出擊,整個朝廷亂作一團。蘇軾是典型的「官小聲音大」,三次上書皇帝,把部分擾民新法罵了個狗血淋頭。神宗脾氣好,他從小愛學習,對天下的大學士們都很尊敬。他一面聯合王安石推行新法,一面耷拉著腦袋挨罵,譬如韓琦、司馬光、范純仁等,對新法毫不客氣。神宗不生氣,但王安石就難說了。蘇軾言辭犀利,書法又十分漂亮,朝中諸臣爭相傳看他反對新法的文章。荊公不耐煩了,要趕蘇軾出京。神宗批示「與知州差遣」,但荊公不干,擬令「通判潁州」,回到神宗那兒又改了一個字「通判杭州」。

正所謂「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極其富饒的杭州在北宋儼然是東南第一大都會,享有「地上天堂」的美名。神宗把蘇軾調到這兒來,看來還是很關心他的。所謂「通判」是由朝廷直接派遣京官擔任的職務,居六品,號稱「監州」。地方上一切公事需要經通判連署才能生效,以此避免太守一人獨大。本意是好的,但也有弊端。有的地方太守與通判不和,導致干不出什麼事來,還有些地方太守與通判相互勾結,刮百姓油水也就更得心應手了。當然蘇軾運氣好,杭州太守沈立,是個實實在在的好官,他與蘇軾相處甚好,配合也十分默契。

熙寧4年(1071)十一月,蘇軾抵杭州。初來乍到仍舊沒什麼事,便先往西湖孤山尋訪幾位高僧。少時恩師歐陽修曾對他講:到杭州大可尋僧訪道,杭州高僧多著吶。蘇軾聽得明白。蘇軾為官,政績向來豐厚,但他不是那種長時間呆在官府里的人。生活永遠是第一主題,他游山、玩水,尋訪各處僧人墨客,過得比較滋潤。

除夕之夜,蘇軾照例往獄中提點犯人,這也是他來杭州的第一件公事。熙寧新法已全面鋪開,青苗法、市易法,「法非不善」,但底層官員競相逐利,百姓只能遭殃。那獄中犯人,多是還不起青苗貸款的農民,還有破產的商人。蘇軾挨著提點,心裡不大舒服,當即揮筆:「執筆對之泣,哀系此中囚……不論賢與愚,均是為食謀。誰能暫縱遣?閔默愧前修。」百姓為了生活而觸犯法律,自己也為生活幹這事兒,有多大區別呢?。蘇軾忍不下去了,要放人。然而另一個姓魯的通判執意不肯,這廝不為別的,乃是要給蘇軾一個下馬威。蘇軾不與他爭,把沈立找來。沈立同意讓囚犯回家過年,待元宵之後再返獄,並擬了公文。那姓魯的逞強,拒簽公文,並揚言要上書朝廷。沈立黑著臉,非常生氣。蘇軾回言:「好啊,今日你不簽,明日我不簽,咱就這麼擰著。」其實姓魯的不過是拉虛架子,真要上書朝廷他哪是蘇軾的對手,只得低下聲來:「好吧,這大過年的,就依了太守……」

除夕之夜,蘇軾忙到三更,趕回去與家人們小聚之後,又馬不停蹄地往返於各處牢獄,共清點出三百七十多名輕犯,安排他們立字據,回家過年。那些重罪囚犯,則供給酒食,讓他們初一到初五都有肉吃,並嚴禁獄吏鞭打。眼裡見不得百姓疾苦,是蘇軾為官的一大「原動力」。

1072年初,恩師歐陽修於潁州逝世,享年65歲。蘇軾在孤山設位祭奠,失聲慟哭。祭文言:「斯文有傳,學者有師,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為……」除追憶恩師外,也擔心恩師逝後,朝中小人愈發猖獗。熙寧新法是許多小人藉機上位的舞台,這也是王安石的悲劇之處。蘇軾與沈立在杭州變著法子抵制新法,然而收效甚微。

同年,太守沈立返京,新來的太守陳襄,字述古。這陳述古和蘇軾一樣,也因極力反對新法而被王安石調離汴京。宋神宗倒挺有意思,不知他安排陳述古來杭州是否是有意而為的。蘇軾與陳述古氣味相投,倆人常在太守府里關起門來批判新法。借著幾分酒氣,蘇軾講話聲越來越高,陳述古也難免擔心了,勸道:「子瞻啊,外面說話還要謹慎為好。」蘇軾言:「盡力而為吧。」

「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空。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此為《山村五絕》之一,記錄當時百姓的一些生活狀況。青苗法、市易法等,讓貪官污吏有了可趁之機,也打亂了底層百姓正常的生活秩序。山裡的年輕人拿了青苗貸款,並不以其助農耕,反一溜煙跑到城裡酒肉嫖宿。年底還不起貸款,只有逃,不然就被抓。杭州美,山美水美人也美,美好的王朝雲也是在此入了蘇軾家門。然而新法驟施,再美的地方也難免生出些亂象。喜悅?悲戚?蘇軾心中複雜著呢。

1073年秋,兩浙逢大旱。杭州並未受災,因蘇軾聯手陳述古在之前疏浚了錢塘六井,杭州百姓無不稱道。蘇軾作《錢塘六井記》,詳細記錄整個工程始末,他在治理農田水利方面,有著極為卓越的能力。然而周邊的常州、潤州等地,俱受旱情,蘇軾奉命去發放官糧。一去數月,水陸兼程,事無巨細,一一過問。又到了除夕之夜,合家團聚已是不可能了。蘇軾獨居在常州城外的孤舟里,望著城內爆竹聲聲,燈火閃閃,大概自己的處境苦一點,但心裡是比較好受的。蘇軾不擾民,並不打擾常州城裡的官吏們。以他通判的身份,進去享受美酒佳肴何其容易,但他絲毫沒這念頭。「哀民生之多艱」,這近乎是一種本能。

蘇軾在杭州三年,先後與沈立、陳述古合作愉快。他們聯手為民謀福,也一同抵制新法,讓這「地上天堂」,稍得安寧。「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蘇軾對朋友如是說,似乎認為自己前生即是杭州人。蘇軾與杭州,緣分不淺。18年後,他再赴杭州任太守,並修築了舉世聞名的蘇公堤。今天,在杭州西湖之上,便是撐船的漁夫,也能道出許多蘇軾在杭州的軼事,杭州人民更是尊蘇軾為「老市長」,傳誦之聲響徹千年。

由於在杭州的作為有目共睹,蘇軾升密州太守,於1074年冬季赴任。

作者簡介:

劉寅,現為眉山市作協會員,眉山日報社編輯,有多篇新聞、散文、紀實文學作品獲四川新聞獎、副刊類一等獎、眉山市東坡文藝獎等。《探秘蘇東坡》為作者首部紀傳體小說。

《探秘蘇東坡》

該書從印象東坡、學子東坡、情感東坡、官員東坡、行走東坡、美食東坡和神秘東坡七個角度,探索蘇東坡的生命軌跡的真善美的本質和精神。

購書請留言!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END

來源:東坡文化網記者 劉寅

編輯:蔣萍

審核:周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