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隱於市」,這座位於鬧市的寺廟,曾是地方教化之地

十七君的詩書見聞 發佈 2020-02-02T03:53:25+00:00

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大佛寺在歷史上還曾是地方教化之地,是地方官府實行各種教化的場所。該大雄寶殿坐北向南,面闊七間,深進五間,殿高18 米,面積達 1200 平方米。


每個城市都有一座能夠代表當地特色的商業步行街,比如成都的春熙路、上海的南京路,還有廣州的北京路。

北京路地處廣州市中心,是廣州城建之始所在地,也是廣州歷史上最繁華的商業集散地。不過,少有人知的是,在這條全場不到一千五百米的街道上,隱藏著一座千年古寺,它就是嶺南有名的佛教古剎、廣州五大叢林之一——大佛寺。

大佛寺位始建於南漢時期,原名為新藏寺,屬於南漢時期二十八寺中的北七寺之一,後至宋代日漸荒廢。直到元代再建殿宇,更名為福田庵。明代大規模擴建為龍藏寺,在明末被當局改建為巡按御史公署。清順治年間,此公署毀於火災。

康熙二年春,平南王尚可喜自捐王俸,仿照京師的官廟制式,兼具嶺南建築風格,重建殿宇,新修的大雄寶殿正中供奉以黃銅精鑄的三尊佛像,各高6米、重10噸,成為嶺南佛像之冠,故取名「大佛寺」

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大佛寺在歷史上還曾是地方教化之地,是地方官府實行各種教化的場所。

教化平民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利用佛教寺院作為公共事務場地或地方機會的管理,寺院開闊的空間能夠為國家公共職能提供需要的場所,這也是官方公共權威在佛教寺院的一種延伸。

大佛寺作為平南王尚可喜自捐王俸興建的寺院,在地方官員和民眾中擁有超然的地位;加上它的位置處於廣州城的行政中心,與廣州最高衙門廣州府及布政司在同一條南北軸線上,交通便利,既便於官府舉行各種官方儀典,也有利於四方的民眾匯集於此,恭聽聖諭。

募捐賑災

我們經常在各類影視劇中看到,古代社會每每出現天災人禍時,寺院都會舉行各種募捐和賑災活動。清代的廣州,時有水旱災害和饑荒發生,尤其是清朝後期,內外交困,政局動盪,各地流民大幅增加,兵餉入不敷出。

據《南海縣誌》等史料記載,當時的廣州地方官員和士紳多次在大佛寺設局勸募,籌集資金賑災、安頓流民和補貼兵餉。

臨時官衙

清代後期,大佛寺香火逐漸衰微,但因其占地廣闊,而且地處廣州行政中心區,地方官府需要設立臨時的官方衙門時,多借用大佛寺的場地。

道光十九年,林則徐到廣州查禁鴉片,就曾在大佛寺設立「收繳煙土煙槍總局」,指揮禁菸;咸豐元年,因太平天國戰事,官府曾借用大佛寺僧舍設立善後局。善後局,是清代後期的官署名。顧名思義,是專門處理突發事件的善後機構,通常在有戰爭的省份中臨時設立,以處理各種特殊事務。

直到民國時期,不少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活動,仍然會選擇在大佛寺舉辦。比如,民國十年,廣州各大寺院的僧人及一些知名居士曾聯名發起在大佛寺組織廣州佛教閱經社,以佛教文化以教義影響社會、凈化人心。

大佛寺之所以承擔起「地方教化」的職責,與其護法人的顯赫地位、寺院所在區位和寺院布局制式有關。

護法人的顯赫地位

回顧大佛寺自南漢興建到明清時期的歷史,可以發現,它的修建與興盛,最主要是得益於平南王尚可喜。廣州曾有俗語形容大佛寺佛像之恢弘:「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直到清末,大佛寺都一直受到廣州地方官員的重視和維護,在民眾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寺院所在區位

清代的廣州作為兩廣總督督撫所在地,自上而下有包括兩廣總督、廣東巡撫、廣州知府、番禺及南海二縣署在內的四重權力機構。

大佛寺位於廣州老城中部地帶,一直以來,這一帶都是廣州的行政及文化中心,官署衙門占據了大幅用地。大佛寺所在之處,周邊集中了廣州城內主要的地方官衙,上至巡撫別院、廣州府,下至番禺縣署、南海縣署、布政司、按察司等,此外還有眾多書院學宮,比如廣州府學宮、粵秀書院、西湖書院、羊城書院等。

這樣一個官衙密布之地,其他新興小寺院很難插足,所以,大佛寺周圍幾乎沒有其他寺院分布。而大佛寺之所以能在清初重建,完全得益於當時廣州的最高統治者平南王尚可喜的支持。

大佛寺東側的雙門底上下街,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路,是廣州古城南北向的中軸線,南漢時期就已經是南漢王宮前的一條主街,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清代的雙門底上下街仍是廣州城的行政中軸線,沿街分布了13座系列牌坊,起著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

同時,這條街還是廣州文化類商業的中心,周圍書院密布,街道兩旁分布著眾多的刻書坊、裝裱鋪、文具店、古董店等與書院功能相關的商業建築。

由於位處城市中心地帶,又得平南王等地方官僚的大力推崇,使大佛寺聲名遠播,住僧倍增,佛事興旺,與光孝寺、海幢寺、長壽寺、華林寺四寺並稱廣州「五大叢林」

仿京師官寺的布局制式

大佛寺的建設,無論是殿宇布局還是建築制式與規模,均是仿照京師官寺的做法。

進入大佛寺山門,首先是一個小院落,院落左右兩側是鐘樓和鼓樓,院落盡端是天王殿。穿過天王殿後,是寺內主要的院落,大雄寶殿聳立當中。

該大雄寶殿坐北向南,面闊七間,深進五間,殿高 18 米,面積達 1200 平方米。穿過大雄寶殿,進入最後一進院落,盡端是毗盧殿。

除了上述主體建築,在每個院落兩側均建有廊廡及配套殿堂,包括方丈室、香積廚、齋堂、庫房、僧舍、客堂。

從中可見,大佛寺擁有極為優越的空間條件,為其充當地方教化的中心提供了可能。

到如今,大佛寺仍然在廣州市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你有機會去廣州,一定要去北京路探訪一下這座「大隱隱於市」的古老佛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