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 | 晉北沿黃古蹟考

陝西法制網 發佈 2021-09-19T16:01:33+00:00

注:戎子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的母親,當地一直流傳著戎子釀酒的美麗傳說。戎子年輕時曾在鄉寧采「葛藟」釀葡萄酒,晉文公用此宴請百官、招待四方諸侯。

桂子

一、採桑子·戎子釀酒

鄉寧秋日風光好,

鄂邑殘紅。

曲水南風。

佳釀緹齊今古同。

葡萄美酒余香遠,

翠苑朱宮。

紫氣屏中。

暢飲千杯壇未空。


註:戎子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的母親,當地一直流傳著戎子釀酒的美麗傳說。戎子年輕時曾在鄉寧采「葛藟」(葡萄的古稱)釀葡萄酒(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緹齊」),晉文公用此宴請百官、招待四方諸侯。今有「戎子酒莊」,集優質葡萄種植、高檔葡萄酒生產、農業生態觀光、葡萄酒文化旅遊於一體。

二、搗練子·佛閣晴嵐

披甲嶺,

臥如龍。

歷代摩崖造像豐。

千載時光存舊影,

尚留勝景在山中。

註:掛甲山摩崖造像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摩崖造像始鑿於隋開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時期又有補刻。現存摩崖石刻多為隋、唐風格,個別龕為金代風格,宋代摩崖造像無實物保存,唯有石刻題記存留於此。

三、憶江南·壺口觀瀑

黃河瀑,

千里掬朝霞。

澗底雷鳴龍戲浪,

空中彩虹霧飛花。

奔湧向天涯。


註:壺口瀑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西臨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為兩省共有旅遊景區。初秋時節,山西臨汾吉縣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增大,水勢浩蕩,飛濺的水霧在陽光下形成彩虹。 ​​

四、天仙子·北天一柱

九曲黃河流晉地,

三秋壺口雷聲起。

同心抗戰挽危瀾,

垂青史。

眾將士,

克難家山千萬里。


註:克難城,距山西省吉縣縣城西北30公里處,西與壺口瀑布相鄰,本名「南村坡」,閻錫山為避諱「難存」,改稱「克難城」。1940年至1945年,閻錫山的第二戰區司令官總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會和八路軍辦事處等首腦機關駐紮於此,曾建有閻公館、實幹堂、進步室、批評室、克難室、競賽室、檢討室、真理室及望河亭、忠烈祠等。

五、清平樂·謁千佛庵

古庵何處?

尋道西天路。

日照台前菩提樹,

坐念瑤池心悟。

懸塑佛像金身,

檀梁彩筆空塵。

永樂藏經御製,

神奇聖境無倫。

註: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於山西省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是一座創建於明崇禎二年(1629)的佛教禪宗寺院。千佛庵依山疊造,錯落有致,特別是大雄殿寶殿內滿堂木骨泥質懸塑藝術,貼金敷彩,金碧輝煌,精巧玲瓏,堪稱中國雕塑藝術史上的「懸塑絕唱」。寺藏的官版《明永樂北藏》,是研究中國佛教史、藏經史、倫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寶。

六、憶江南·謁香嚴寺

山腰上,

古剎繞流霞。

釉瓦檐椽鴿伴侶,

法香佛殿映蓮花。

三寶護袈裟。


註:香嚴寺位於山西省柳林縣城東北隅的小山崗上,又名鴿子寺。據載,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金元明清及民國年間均有修葺。由東西向並列的兩座院落組成,占地面積6160平方米,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七、採桑子·觀古兵器

一從磨石成兵器,

刀戟長矛,

橫槊撓鉤。

鐵騎如風掠九州。

鋼槍火炮呈威力,

征戰何休?

善政嘉謀。

鑄劍為犁睦五洲。

註:北武當古兵器博物館位於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城區後王家坡,是山西文物局批准的一家民辦博物館。這裡陳列著遠古時期的石器兵器、青銅時代的青銅兵器、秦之後的鋼鐵兵器及唐以來的火兵器。表現了古代「國之大事,在於祀與戎」和當代共謀世界和平的主題。

八、卜算子·漢畫像石

巧匠呂梁多,

漢畫存真意。

線刻浮雕古樸風,

鐵筆描仙子。

驛道駕車行,

弄影雲橋里。

戰獵遠馳駐晚亭,

兩界皆歡喜。

註:漢畫像石是指漢代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裝飾石刻壁畫。它在內容上包括神話傳說、典章制度、風土人情等。在藝術形式上,它上承戰國的古樸畫風,下開魏晉風度之先河,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 呂梁離石是中國東漢中晚期畫像石的主要分布區域之一,內容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人間現實圖景,描寫墓主人生前的享樂生活;一類是天上的神仙世界,描寫的是墓主人死後祈求步入仙境。

九、浣溪沙·磧口古鎮

虎臥龍盤日月長,

黃河磧口水蒼茫。

臨街商鋪壘高牆。

小院風簾煙火氣,

繁花老樹棗飄香。

安瀾古鎮綠盈廊。

註:磧口古鎮,位於山西省臨縣以南50公里處,倚呂梁山,襟黃河水。古時黃河下游兇險,上游來往的船隻,往往在磧口停泊轉旱路。 明清至民國年間,磧口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

十、憶江南·水蝕畫廊

山岩蝕,

鬼斧嘆神鵰。

傍岸游龍穿碧水,

縷空曲洞透風潮。

濃彩染虹橋。


註:從磧口溯黃河北上20公里,黃河晉陝峽谷兩岸的石壁上,有經過億萬年鬼斧神工的風蝕、水蝕浮雕。如用平面線刻與透雕、圓雕手法,千變萬化;其圖象千姿百態,綿延百里。

十一、好事近·碧村遺址

野外斷垣旁,

一望岇梁黃土。

石壘城牆圪垛,

揭開神秘處。

塵煙荒草掩丘墟,

飛燕逐雲路。

花落花開無數,

嘆時光凝佇。

註:碧村遺址,地處興縣高家村鎮碧村北,位於蔚汾河與黃河交匯處。該遺址包括城牆圪垛、殿樂梁、小玉梁、寨峁梁等四個台地,分布範圍西至黃河,南達蔚汾河,北抵貓兒溝,東部橫亘一道石城,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現存面積約75萬平方米。這裡處於晉陝高原的腹心地帶,境內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基岩裸露,河谷穿梭。龍山時代這裡曾掀起一股強烈的築城風潮,遂出現大大小小十幾個石城。

十二、天仙子·蔡家崖村

起脊平房連拱洞,

共鑒初心風雷動。

築成屏障小延安,

行倥傯。

戰英勇。

千里河山家國夢。

註:山西省呂梁市興縣蔡家崖鄉蔡家崖村,是原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是阻敵西犯的堅固屏障,曾有「小延安」之稱。這一方紅色沃土,鋪就了共和國誕生之路。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三、歸國謠·訪聖母殿

河似練,

水繞灘頭波漫捲。

泥濘渡口船如箭。

亭台寂寞崖邊建,

門虛掩,

斜陽晚照深秋殿。

註:娘娘灘,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城北7公里處,是黃河河床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島,被稱為「萬里黃河第一島」。娘娘灘上的「聖母殿」供奉的是漢文帝之母薄太后。後人為祭祀她,北魏至明清,先後八次在娘娘灘上修葺「聖母殿」,明正統元年,將殿改建於崖邊。但經風雨剝蝕,原殿已毀,廢墟有瓦當殘片出土,可見「萬歲富貴」字樣。2001年政府撥款在原址旁重建。

十四、長相思·觀老牛灣

曲水流,

碧水流,

流到牛灣抱綠丘。

偏關到此游。

歲悠悠,

夢悠悠。

聚首長城河套頭。

密雲遮垛樓。

註:老牛灣,位於晉蒙交界處的偏關縣,是黃河入晉第一灣。河谷兩岸壁立萬仞,河道中碧波萬頃,河岸上長城聳立,形成黃河與長城聚首的獨特景觀。

十五、憶江南·老牛灣堡

危崖上,

晉地老石村。

草蔓街頭纏宅柱,

沙平河畔固灣墩。

風雨滿乾坤。

註:老牛灣堡,建於明崇禎九年(1636),是明長城在山西省偏關縣境內的重要關堡。長城沿陡峭突兀的山巒延伸,與黃河並行向南,似兩條巨龍攜手飛舞。城牆、敵樓、烽火台等遺存,至今仍清晰可辨。

十六、浣溪沙·秋雨卦山

爻卦山南建步廊。

交城密雨潤華堂。

群英作伴得回鄉。

瞻仰墓碑秋思長。

花開遍野憶三湘。

山河千里送梅香。

註:呂梁英雄廣場,地處山西交城卦山南麓,在廣場中央塑有華國鋒的站立銅像,兩邊各有一座抗戰英雄大型群雕,西側建有晉綏八分區革命歷史紀念館,總面積1.04萬平米。登上392級台階,眼前矗立著被鮮花簇擁的墓碑,上鐫鎦金隸書「華國鋒之墓」「一九二一~二零零八」,碑體是大寫的「H」形,為國之重器——鼎的造型,寓有華姓、中華之子、回家等涵意,碑體的底座刻有梅花及花苞55朵,喻示華老曾在55歲時擔任黨和國家最高職務,也象徵他為人方正、顧全大局、樸實忠厚之不凡人格。

十七、歸國謠·青銅晉器

陶寺址,

帝堯邑鼎傳印履。

鼉鼓銅鈴先民史。

盤銘禮器存文字。

明綱紀。

吉金晉祀留千世。

註:中國的青銅文化在夏代已經成熟,到商周達到鼎盛。山西陶寺遺址的紅銅製品和中條山地區的夏商時代的采銅冶鑄遺址,凸顯了中國龍山文化的重大成就。山西青銅博物館,展出的青銅器物多達2200餘件,上起新石器晚期的陶寺遺址,下至秦漢,是我國青銅時代的集中呈現。


作者簡介:桂維民,20年軍工生涯,30餘年省市機關工作,其中在西安市委常委兼秘書長、省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崗位工作18年,曾兼任中國公文寫作研究會會長和國際應急管理學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退休後喜吟詠紀行,以詩會友,唱酬寄興,已出版舊體詩詞集《行吟錄》《絲路尋蹤》《古韻新詠》。

編輯:樊婧

責編:馬寧

主編:姚啟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