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成離婚由女性提出:不再委屈自己,不再做討人喜歡的姑娘

欣欣說說 發佈 2020-01-05T09:28:46+00:00

01 「現在離婚案件中,提出離婚最多的是女方,而且占比是百分之七十。」根據民政部的統計數據,2003年至今,我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15年上漲。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登記離婚的夫妻已經有310.4萬對,比去年同期多出20.5萬對。

01 「現在離婚案件中,提出離婚最多的是女方,而且占比是百分之七十。」

根據民政部的統計數據,2003年至今,我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15年上漲。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登記離婚的夫妻已經有310.4萬對,比去年同期多出20.5萬對。

如同錢鍾書所說的,婚姻就是一座圍城,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城裡人想出來了,而且,想從城裡出來的人,大多都是女性。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清華大學作專題講座時,曾提到:「現在離婚案件中,提出離婚最多的是女方,而且占比是百分之七十。」

數據之驚人,為什麼呢?

1、經濟的自由程度決定了婚姻的自由程度。

據統計,經濟越發達的地區,離婚率越高,比如說北京,離婚率已達到39%,簡單說來,就是有10對夫妻來結婚,就會有4對夫妻來離婚。

經濟學有句話是這樣子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句話用在婚姻里,也同樣適用。

經濟基礎指以物質作為基礎,上層建築就是指精神層面的東西。說白了就是,就是物質決定意識,沒有物質作為基礎,就沒有資格談精神。

在老一輩的婚姻觀念里,祖父母大多都很少離婚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那個年代,資源都很匱乏,甚至連溫飽都是問題,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們怎麼還會有要不要離婚的想法呢?

亦舒在《隨心》中寫過:「作為女性,先要爭取經濟獨立,然後才有資格談到應該爭取什麼。」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女性的經濟獨立性愈發的普遍,這讓當代女性愈發的選擇不再委屈自己。

2、思想的自由程度決定了婚姻的自由程度。

老一輩的婚姻中,在經濟上,大多都是女性依附男性的,男主外、女主內,正是這樣的狀態下,儘管婚姻不如意,大多數的女性都是選擇隱忍,因為在傳統的婚姻觀念里,女人都是以婚姻與家庭放在首位的。

而如今,隨著女性接受教育的程度與廣度,女性的思想獨立性越高。女性的思想自由程度,就決定了她們對待婚姻的態度。

徐靜蕾曾說,為什麼我們要被教育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姑娘」,而不是「一個被自己喜歡的人」。

女性思想的自由程度,決定了她們選擇婚姻的自由程度。

與其在一段不堪的婚姻中隱忍掙扎,不如不再委屈自己,做一個被自己喜歡的人。

02重新定義離婚,離婚並不是最壞的結局。

李誕在《奇遇人生》中說過一段話,我深有感觸。

「感情是一段自然的事情,它有好的,但它也可能是壞的,盲目的歌頌一些事情,是不正確的想法。」

婚姻中,順利的幸福是正常的,不幸福的磕絆也是正常的。選擇結束一段不幸福的情感沒有錯,而且能將婚姻的主動權拿在自己的手裡也是一件很勇敢的行為。

如同咪蒙在離婚聲明中寫道:「離婚是一種勇敢,勇敢地接受愛情的生老病死,勇敢地向對方鄭重道別。」

婚姻,只是人生中的一種選擇,選錯了也不要害怕邁出分開的那一步,離婚並不是最壞的結局。

美國心理學家埃麗斯說:「我們的痛苦不是問題的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而產生的。」

平常心看待離婚,離婚並不是洪水猛獸。

曾有機構做了一次關於「關於離婚的看法」問卷調查,數據顯示:

67.23%的人認為離婚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

88.94%的人認為離婚並不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情。

92.34%的認為離婚後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

僅有11.06%的人認為離婚是對家庭不負責任的表現。

離婚,只是結束了一段舊有的關係,對於沒有了情感聯結的夫妻,這何嘗不是一種解脫,給彼此一次重生的機會,離婚後,我們依然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

03 成熟的女人,都是有計劃地離婚。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如何面對 「離婚」 ?心理諮詢師王雪岩認為,我們需要問清楚自己這 3 件事。

①我是否有能力離婚?

②我做好了承受離婚所帶來的巨大壓力的準備了嗎?

③我從過去的婚姻里學會了什麼?對自己的婚姻理解了多少?

理性、客觀地對待離婚這件事,離婚後的我們,在新的生活中,才會擁有更多新的可能。

在《離婚心理指南》一書中,作者提出了一些很實用的建議。

作者薩拉·戴維森是英國著名離婚指導師,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認證離婚指導師,NLP 高級執行師,她自己曾是一位離異人士,在經歷過一場異常複雜的離婚後,她懂得離婚者的心情,也了解接下來該怎麼做,於是,她將自己工作的方向轉移到如何幫助別人走出離婚陰霾,至今,她已經擁有了20多年的指導經驗,見證過無數離異人士重獲新生。

為了讓自己在痛苦中可以繼續向前,薩拉·戴維森在《離婚心理指南》中給出了自己和經過數千離異夫妻使用過的超級實用的三個生活重建的方法:

1、尋找離婚助力,組建支持自己的團隊。

一旦決定了離婚,我們一定要尋找積極歸因的人,這樣的人,會更容易讓我們在霧霾中看到陽光。

列出清單找到這些人,並且解釋清楚需要自己什麼樣的幫助。比如:提供法律支持的律師、有能力處理財產分割的財務顧問、提供情感支持的家人與朋友、甚至治療離婚創傷的指導師或指導師。

2、使用三明治技巧,應對過山車式的情緒起伏。

薩拉·戴維森在《離婚心理指南》中提出了被離婚的5個必經過程:「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受」。

面對一地雞毛,被離婚的情緒猶如過山車式的情緒,這樣的情緒,容易讓我們失控,做出錯誤的判斷。

所以,有效處理自己的情緒,很重要。

薩拉·戴維森說:「你要記住的重要一點是,正如你無法愛得匆忙,治癒悲傷也同樣需要時間。這是個正常的過程,你所感受到的每一種情緒都很尋常。你可能會前進兩步,接著後退五步,但你最終會渡過難關的。」

對待起伏的情緒,可以使用「三明治技巧」,這是一種正念的、感性的溝通策略,每個人(包括神經敏感人群在內)都能用這種方法改善他們和伴侶、朋友、家人以及合作者的關係。

第一步,列出感激清單,寫出生活中讓自己感激的事情。

第二步,列出負面情緒清單,寫出自己能感受到的所有負面情緒。

第三步,選擇負面情緒清單上的一種情緒,讓自己花20秒專心體會這種情緒,這種直面情緒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對負面情緒不再是逃避和假裝不在意,可以讓我們逐漸擺脫負面情緒的控制。

第四步,重複第三步,繼續處理下一種負面情緒,整體時間不超過十分鐘,沒有處理完的可以暫時擱置。

第五步,再拿出自己的感激清單,在每一項上面至少花費20秒的時間,讓自己仔細回味那些讓自己感覺良好的事情。

第六步,多看多聽一些積極的話語,讓自己接受正面鼓勵。

3、重建自我,尋回屬於自己的自信與自尊。

薩拉·戴維森說:「讓生活重回正軌的關鍵,是找到能激勵你獨立面對一切的東西。讓自己保持專注的好辦法,就是找到一些積極的話語和問題來充實你的頭腦。你生活的質量取決於你向自己提出的問題。」

與其沉迷痛苦,不如積極面對,重建自我,尋回屬於自己的自信與自尊,生活便會處處是陽光。

第一步,列出自己經常說的消極的語言,比如:為什麼這種事總發生在我身上?是我不夠好!

第二步,用積極的語言代替消極的語言,比如:目前我能做點什麼使之變得更好?

第三步,列出自己的優點和別人喜歡自己的地方。

第四步,找出自己在新環境、新關係中感覺焦慮不安的地方,並試著從中找到好的一面。

第五步,讓自己發現更多美好的事物,不再做其他任何事情,讓自己沉浸其中30秒。

用正確的、理性的方法翻篇,才能看到生命中下個美好的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