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國外買瓷器,身邊藏友褒貶不一,專家:皇家珍品,價值100萬

胖胖弓的歷史課 發佈 2020-01-25T00:53:38+00:00

康熙豇豆紅釉洗30萬拍回的瓷器,身邊藏友褒貶不一,專家卻說:品種名貴,皇家專用武漢一位藏友,幾年前在國外拍得一件康熙紅釉瓷器,但回國後給很多藏友看過,有人說這件東西非常好,價值連城。

康熙皇帝精明幹練,勵精圖治,使使國家很快出現了人口增長、物資豐富、庫有餘糧的經濟繁榮景象。景德鎮制瓷業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瓷器的新品種不斷湧現,表現不俗,豇豆紅就是其中的一類。


30萬拍回的瓷器,身邊藏友褒貶不一,專家卻說:品種名貴,皇家專用

武漢一位藏友,幾年前在國外拍得一件康熙紅釉瓷器,但回國後給很多藏友看過,有人說這件東西非常好,價值連城。也有人說這件是贗品,不值一文。

這位藏友聽說自己花大價錢買的瓷器可能是贗品,還生了一場大病。為了搞清楚這件瓷器是否為真品,藏友決定找權威專家幫忙鑑定。

專家看後稱,這是一件豇豆紅釉的柳葉瓶,是康熙時期創燒的。多為文房用具,而且尺寸較小,最高不過20cm。在民國時期有大量仿製,但尺寸都比較大,仿製最成功當屬80年代台灣仿製。

而這件瓷器器身和底座是分開燒制的,插上是嚴絲合縫的,仿品很難達到。「大清康熙年制」款也寫的非常剛勁有力,胎體也是康熙時期糯米汁似的白胎。所以這件瓷器應該是康熙時期的一件精品,品種名貴,皇家使用,小巧精緻,傳世稀少。

康熙豇豆紅釉瓷器採用獨特的「吹釉」工藝

豇豆紅釉瓷器為清代康熙晚期創燒的銅紅釉品種,是以銅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中高溫燒成。豇豆紅釉瓷器上釉方法也十分特殊,不是浸釉、澆釉,而是「吹釉」 。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的一部陶瓷著作《南窯筆記》中,記載一種叫做「吹紅」的瓷器,根據陶瓷專家的考證,這種「吹紅」指的就是豇豆紅。

豇豆紅釉瓷器因為採用「吹釉」工藝,大都有深淺不一的斑點,猶如北方紅肛豆之呈色,所以命名「豇豆紅」瓷器。因燒制工藝原因,豇豆紅釉瓷器呈色多樣,色絕佳者稱「大紅袍」。釉色有深淺不一的斑點及綠苔,被叫「美人醉」。釉色暗褐,稱驢肝、馬肺,屬於豇豆紅瓷器中的下品。

康熙豇豆紅釉8種器型,俗稱「八大碼」

豇豆紅瓷器有8種器型,8種器型是康熙當時單獨為豇豆紅品種的瓷器設計,與前朝所有瓷器的器型都不相同,分別是:柳葉瓶、萊菔尊、蟠龍瓶、菊瓣瓶、太白尊、鏜鑼洗、印泥盒和蘋果尊,其它的如杯盤等也能見到。

從發現的康熙豇豆紅來看,柳葉瓶與菊瓣瓶與其他幾種器型稍微不同,乃是里外皆施紅釉,口沿有一圈整齊的白釉。而其他幾種器型為外紅內白。

豇豆紅器型都屬於小巧玲瓏型,多是放在書桌上使用的文房用具,具有一種文雅的味道。文房用具向來受到收藏者重視和喜愛,所以豇豆紅瓷器身價是極其昂貴的。

專家根據以往拍賣記錄認為,這件康熙豇豆紅釉瓷器的價值應該在100萬左右,藏友買的非常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