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大戰中途島

讀書人九月飛飛 發佈 2020-01-16T15:56:38+00:00

可能,對於每一個男孩子來說,對於戰爭史都有一種情懷吧,也算是有一種英雄情節,對那些戰爭中的元帥和將軍,都有一種崇拜之情。

----觀影《決戰中途島》

真的漢子來自讀書人九月飛飛00:0003:58


難得一遇二戰題材的大片,印象當中,基本沒有在電影院看過這個題材的電影。當然,遇到就不容錯過,對於我這樣一個歷史迷來說,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話不多說,回想我對二戰的了解,在兒時,主要還是來源於一些書籍和電視。記得,當時,我是把家裡的父母的世界史的教程大概看了一下。

還記得有一次,我媽媽帶我去縣教育局辦事,我就留在一個資料室里,看了一下午的二戰史的相關書籍,主要是關於希特勒進攻蘇聯的一些事情吧。

可能,對於每一個男孩子來說,對於戰爭史都有一種情懷吧,也算是有一種英雄情節,對那些戰爭中的元帥和將軍,都有一種崇拜之情。

依稀還記得美國的:艾森豪,巴頓,麥克阿瑟。德國的:隆美爾。英國的:蒙哥馬利。蘇聯的:朱可夫。日本:山本五十六。

關於他們的很多故事還是有一些印象的,應該來說,對於人類來說,二戰是一場災難。是民族主義,軍國主義挑戰世界和平的戰鬥,雖然說,正義最終戰勝了邪惡。不過,這個過程還是非常的曲折和坎坷的,在整個二戰史中,有著數不勝數的精彩的戰役。是盟軍對抗以德國納粹為首的軸心國的,一場波瀾壯闊的大戰。

要想,把整個二戰歷史弄清楚。估計,不是一兩本書能說清楚的,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展示。記得,我當時,還經常收看有關二戰的紀錄片,特別是有關二戰中,美日太平洋戰爭的。

而,近些年,確實沒有再關注二戰的信息了。因為,我覺得,我對二戰了解的足夠的多了,一些基本的常識和脈絡都比較清楚了。

回到本部影片,需要了解日本為何要對美國宣戰?

而,你首先也要弄清楚,為何日本要侵華?有關這個問題,其實馮學榮先生的《為何日本要侵華》一書,分析的很到位了。簡單來說,日本當時的野心非常的大,想要稱霸亞洲,甚至世界。

但是,我們都知道日本只是一個島國,資源是極度短缺的。雖然,在二戰前夕,它通過向西方學習,工業化革命,成為了當時亞洲的第一個近現代化的強國。那麼,它就有了非常強烈的擴張慾望,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

當然,好像,日本內部也是有爭議的。有主戰派和溫和派,可能山本五十六還算是溫和派。是個明白人,他知道擴張雖然表面上會讓自己更強大。但是,你這樣做,會引起英美對你的不滿,也會拉長自己的戰線,以當時日本的國力是不能支撐長久的。

但是,後來主戰派,也就是軍部占據了主導。以東條英機為首的軍國主義分子,主動的跳起了戰爭,發起對華戰爭。

大家都知道其實我們的抗日戰爭是在37年就開始了,而日本偷襲珍珠港是41年左右。當時,美國奉行的是中立主義,仍然是對日提供石油等戰略物質的。不過,羅斯福總統還是傾向於對抗德日的,特別是德國。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駐美大使胡適先生,在挑撥美日關係,爭取美國對中國的同情,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這點從《南渡北歸》中還是能看出的。後來,美國真的對日限制了出口,這點,也是讓日本下決心對美宣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也不是不知道對美宣戰的後果。但是,在狂熱的軍國主義的精神指引下,他們已經喪失了理智,準備狂賭一把。希望能東西合圍,期望德國能在歐洲戰場上取得勝利。這樣他們就有機會瓜分世界!

只是,無論是德國,還是日本都低估了美國的實力。在美國的支援下,不光是英國堅持了下來,還有蘇聯也在非常困難的時刻,頂住了德國的進攻。中國也得到了美國的一定的支援,拖住了日本的後腿。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孤注一擲,打算偷襲珍珠港,把美國太平洋艦隊全部消滅。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美國的兩艘航母幸運的沒有停在珍珠港。這也為後來的中途島之爭,埋下了伏筆!

對於偷襲珍珠港,也有著名的影片《虎虎虎:偷襲珍珠港》我也看過幾遍了,也是非常精彩的!

本片的背景就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的事情。當時,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是損失慘重的。日本是占據明顯的上風的,它是準備在太平洋海戰中,尋找美軍的主力,決一死戰,完全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甚至可以打到美國的西海岸去。

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說,美國也面臨非常大的壓力。因為,從戰爭的角度來看,日本的軍事化訓練的士兵的素養是非常的高的,而且,他們還有那種武士道的效忠天皇的不怕死的精神。

(國家地理戰爭風云:中途島之戰:https://v.qq.com/x/cover/ukprjojnkequ3xg/o0012msxxye.html)

這點,從後來,美軍逐步收復太平洋的那些小島的非常艱苦中,就能看出來。這也是,為何後來,美國要投原子彈的主要原因。他們實在不希望犧牲太多的美軍戰士了,日本軍人太頑固了!

回到本片,對日宣戰之後。美國的戰爭機器已經開啟,應該來說,美軍的軍力是得到了一定的補充和加強的。當然,由於在珍珠港損失嚴重,也只能說與日本的海軍實力是4,6開吧。

當時的中途島,從戰略意義上來說,確實非常的關鍵。進可攻,退可守。日本想要進一步擴張,就需要占領這個戰略要地,最主要是摧毀美國海軍主力,可以稱霸太平洋。讓自己的本土更加沒有隱患。

從影片中所反饋出來的信息,日軍主要是敗在了信息戰上,這是它們一個致命的漏洞。甚至,在中國戰場上,它們的很多情報都是被泄露了,這個從《聽語者》等電影就能看出。

被破譯了密碼之後,日軍的戰略意圖完全暴露在了美軍眼皮底下。再加上一些運氣,美軍的王牌飛行員們功不可沒,把日軍的幾大主力航母一舉炸毀。讓美日的海軍的實力對比,一下子就一邊倒向美國。

但是,略感不足的是,這麼重要的一場戰役,短短的兩個小時,而且,讓人感覺不到大戰鬥的場面。主要就是制空權的問題,航空母艦的致命的弱點就是自我的保護能力很差,需要艦載機的保衛。

日軍這次的戰敗,除了信息泄露之外,還是存在一些指揮失當的問題。他們誤以為,美軍飛機沒有了再次打擊的能力,讓日軍飛機去裝炸彈,就是這個致命的決定,讓美軍抓住了稍逝即縱的戰機,一下子把日軍的主力航空母艦擊毀。

其實,真正的戰爭場面是非常緊張和殘酷的,還是看記錄片更有真實感。美軍中途島大勝,確實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是,不得不說,信息戰的能力也是一種戰爭實力的體現。這也是後來,為何軍事技術中,非常重視信息戰的原因之一!

說白了,所謂的中途島大戰,其實,雙方的戰艦就根本沒有遭遇到。完全,就是艦載機的對決和對抗,看誰能占據制空權罷了。天平是傾向了美軍,也是和平和正義之幸事!

有不少人在討論,萬一美軍戰敗會怎樣。就我個人的觀點,是比較認可:即使,美軍中途島戰敗,也不會改變日本最終投降的命運的。

因為,以美國當時的國力,是碾壓日本的。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抗。從後來的戰備產業的數據對比就可能看出來,美國再參戰之後,源源不斷的生產大量的飛機,坦克,大炮,軍艦....甚至研發出了原子彈。

可想而知,其實,日本和德國的機會並不太大。只是,很多好事者認為,如果德國打敗蘇聯,日本在亞洲稱霸,是不是會改變歷史。這確實很難說,不過,按照美國當時的國力,是完全有實力去戰勝日本和德國的。只不過是,希特勒和東條都託大狠。也是,老天爺不助,邪惡之軍。德國兵敗蘇聯,日本也在太平洋海戰中失利,也註定了軍國主義的失敗!

記得,我小的時候,也是非常喜歡看二戰題材的電影和電視的。主要就是在電視上看的,特別是關於蘇德的坦克大戰之類,還有美德之間的一些戰役。著名的《奪寶奇兵》也是以二戰為背景的電影。

看罷之後,還是意猶未盡,感覺這個戰役的進程也太短暫和簡單了一些,就是一個飛行大隊毀滅了日本的航母。期望,還能在將來,看到更多豐富精彩的二戰題材電影,還原真實的歷史。

我們從中,也是需要懂得,和平的來之不易。戰爭是殘忍的,那些英勇的正義的戰士們,是如何流血不流淚,在戰爭中逐漸成長起來的。

我真心的希望,這個世界不要再有戰爭,和平能夠長久,人類不再互相爭鬥和搶奪,以及侵略。而是應該共同合作,共同發展,走向美好的未來!

最後,向那些為了守護和平和正義,在對抗法西斯戰鬥中犧牲的英雄們致敬!

多行不義必自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