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末日論」看待網際網路周期調整|新京報專欄

新京報評論 發佈 2019-12-30T07:40:11+00:00

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根基牢固,「給點陽光就燦爛」,當新技術瞄準市場的新需求開拓新的領域,新一輪投資大潮又會開始。圖片來自視頻截圖。文 | 關不羽2019年對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來說,似乎有些「南」。淘集集、熊貓直播等「新貴」隕落,暴風影音這樣的「老字號」陷入困境等。

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根基牢固,「給點陽光就燦爛」,當新技術瞄準市場的新需求開拓新的領域,新一輪投資大潮又會開始。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文 | 關不羽

2019年對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來說,似乎有些「南」。淘集集、熊貓直播等「新貴」隕落,暴風影音這樣的「老字號」陷入困境等。問題企業和企業問題紛紛浮上水面,市場情況也發生了變化,曾經讓國人引以為傲的高增速開始放緩。

《QuestMobile:2019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秋季大報告》顯示:用戶平均每天花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時間已接近6小時,相比2018年年末,時長增長大幅下跌;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月活躍用戶規模9月已達到11.33億,截止到9月全年只增長了238萬,增長率只有1.3%。

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風光到頭了?國際環境錯綜複雜的背景下,更讓人容易滋生出悲觀的情緒。但不能讓情緒代替理性判斷,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有自身獨特的規律,出現波浪性的變化並不意味著窮途末路。

2000年4月3日至4日,兩天內納斯達克指數暴跌924點,跌幅超過20%,創造歷史上的跌幅之最。網際網路企業幾乎在一夜之間從投資者追捧的超級明星,變成了避之唯恐不及的災星。來勢洶湧的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看上去像是這個行業的末日,但2004年FaceBook上線、2005年YouTube推出、2006年Twitter誕生,又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當時,很多專家也表現出了過度悲觀。原因在於對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模式還沒有成熟的認知。網際網路的最大優勢是快速傳播,與之匹配的商業模式是「先圈地後獲利」,規模增長優先於盈利。

這與傳統模式的「投資-盈利-再投資」的生長方式大相逕庭,甚至可以說兩者遵循了完全不同的商業邏輯。因此,網際網路企業會呈現出更為顯著的周期性。技術應用的轉化結束、市場飽和度提升、貨幣政策收緊,都會引發這一領域的周期性反應。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今天面臨的局面,與2000年美國發生的網際網路危機十分相似。一輪大規模投資後進入一個沉澱期、發展接近飽和的領域發生存量博弈,對「斷奶」不適的企業紛紛離場,存量市場變得成熟理性。但這不是末日降臨,而是新周期的起點。當新技術瞄準市場的新需求開拓新的領域,新一輪投資大潮又會開始。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二十多年,靠「人口紅利」走了一條超越常規的道路。如今一些應用幾乎達到了「人口紅利」發展模式的極限,這意味著燒錢獲客、補貼營銷的成長路徑已經結束。淘集集之類的跟風企業在投資界進入冷靜期後,因資金鍊斷裂「猝死」,可謂情理之中。市場的優勝劣汰,絕非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滅頂之災。

圖片來自微博截圖。

而且,當社會普遍意識到這些問題存在時,也意味著問題已經開始得到解決。某數據公司的「新經濟死亡公司資料庫」顯示,截至12月6日,2019年共有327家創業公司倒閉,而2018年這一「死亡名單」上有458家企業。如果2018年沒有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末日」,那麼有什麼理由認為2019年是走到盡頭了呢?公眾還不適應年輕的網際網路產業高增長、高淘汰和顯著的周期性,這是觀念問題,不是產業問題。

市場的轉折點不會很遙遠,關鍵是找到正確的突破口。中國網際網路產業要從「為誰服務」轉化為提供「何種服務」的需求導向模式。正如當年社交媒體、視頻網站的新方向帶來新的商機,對企業而言,不斷發現和滿足客戶的需求是商業的基本邏輯。

同時,對業已發展成熟、形成規模的企業而言,如何實現利潤將是下一階段的核心任務。習慣於補貼營銷的客戶消費行為模式如何適應新的收費服務模式,無疑也是整個市場的難題。這些轉變有些難度,但並不致命。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企業經營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變化總是孕育著新的商機、帶來新的發展,沒有理由因此悲觀。

歸根結底,中國擁有世界領先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網民群體,有旺盛的消費需求,網際網路產業發展基礎並未動搖。這就是個「給點陽光就會燦爛」的朝陽產業,冷靜和沉澱之後,一定會迎來新的發展。

□關不羽(專欄作者)

編輯:孟然 校對:李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