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鼎被壓死的秦武王嬴盪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君主?

歷史邊緣 發佈 2020-03-14T05:03:01+00:00

雖然《戰國策》中有很多類似於演義的小故事,大多未必可信,但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也能看出,在當時人眼中,秦武王是個不明是非,好勇逞強的君主。

秦武王嬴盪是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十九歲繼任王位,身高體壯,孔武好戰。然而,他只在位短短四年。不僅如此,他還是秦國歷史上死的最荒唐的一位君主。《史記》記載,「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即,他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氣絕而亡。

在《戰國策》中,還有一個關於他和扁鵲的小故事,話說扁鵲去給秦武王看病,武王把他的病狀都告訴了扁鵲,扁鵲告訴武王此病能治。但武王手底下的近臣們卻說此病難治,弄不好會眼瞎耳聾。武王把近臣們的話告訴了扁鵲,扁鵲聽了很生氣,認為他既然能去就醫,又因庸者之言左右搖擺,如此行事,遲早有亡國之危,於是揚長而去。

雖然《戰國策》中有很多類似於演義的小故事,大多未必可信,但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也能看出,在當時人眼中,秦武王是個不明是非,好勇逞強的君主。外加上一些影視作品的渲染,現代人所了解的秦武王就更成了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夫形象。那麼,秦武王果真就那麼不堪嗎?

秦武王雖然在位只有短短的三年時間,但是他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各個方面上,表現出來的絕對不是一個昏君的做派,若不是「享國之日短」,有沒有秦昭襄王嬴稷什麼事,那還很難說。秦武王之所以會被後人誤解為昏君,無非就是因為其孔武好戰、驅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張儀以及在周王畿扛鼎。

第一件事情,孔武好戰。這只能說是秦武王的愛好,比起其他君王驕奢淫逸的愛好,這種愛好不知道要好多少,而且,秦武王的孔武好戰,是在對秦國有利的基礎上的孔武好戰,而非像齊閔王一般的窮兵黷武。

第二件事情,驅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張儀。這件事情,完全能用一句話解釋,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邊是穩坐奪權獨攬的相國之位十餘年的張儀,一邊是剛接手的秦國新君,比起老爹車裂商鞅立威,秦武王只是驅逐張儀,其實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就更不用說,張儀居秦國相位十餘年,施行的外交欺詐,使得秦國在各國面前毫無誠信可言,更是被戲稱為「虎狼之秦」,秦國幾乎被孤立起來。而且,當時秦國朝堂之上,擁有張儀、惠文後、武王后等人支持的親魏勢力,已然壓過其他各個勢力,秦武王想要打破這一局面,切入點也只有張儀一人而已。

第三件事情,也就是在周王畿扛鼎。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一點應當作為秦武王的功績。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周王室統治天下數百年,雖然這時的周王室已然衰弱,成為了各個諸侯不屑一顧,蝸居於洛邑一隅之地的「最後一層窗戶紙」。秦武王就是想做這個捅破「窗戶紙」的人,在這之前楚莊王也想做,可是在王孫滿一句「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的勸說下,悻悻而退,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可是,今時不比往日,秦國的國力遠超當年的楚國,周王室的號召力也遠不如前。

秦武王派出自己的老師,也就是秦國的左丞相兼領上將軍的甘茂,率領秦國大軍攻打韓國重鎮宜陽,使得天下諸侯以為這只是秦國打通東出之路的一戰,並未予以關注。這些諸侯萬萬沒想到,秦武王的目標卻是距離宜陽城不遠的周王畿——洛邑,等到各諸侯反應過來的時候,秦武王已經親率大軍進入了洛邑城中。

為了動搖周王室統治天下的基礎,秦武王試舉九鼎之中,象徵秦國之地的雍州鼎,卻沒想到雍州鼎太重,秦武王一時失手,砸傷了自己,之後便絕臏而死。就這樣,尚未實現抱負的秦武王戲劇性的辭世,但是他這一舉動,卻是將周王室最後一點權威都碾得粉碎,周王室再無任何威嚴可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