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整整二十年了,普京如何塑造俄羅斯社會?

錢克錦專欄 發佈 2019-12-31T19:10:00+00:00

強硬的普京 國內的強硬 普京開始執掌俄羅斯時,情況非常不樂觀:帝國剛崩潰不久,經濟遠未恢復,人民依舊悲觀,寡頭集團橫行,分裂勢力囂張。

1999年12月31日,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突然宣布辭職,剛當了四個月總理的普京出任代總統,那時他47歲。

20年過去了,當年「令人意外的」葉爾欽的接班人、並不被人看好的普京,不僅牢牢掌控著俄羅斯政權,在總統和總理兩個角色中隨意轉換,國際舞台上也是個縱橫捭闔的超級明星。

他是怎麼做到的?又該如何評價這位政治強人?


國內的強硬

普京開始執掌俄羅斯時,情況非常不樂觀:帝國剛崩潰不久,經濟遠未恢復,人民依舊悲觀,寡頭集團橫行,分裂勢力囂張。

年輕的普京從打擊分裂開始。

在擔任總理期間(一些西方媒體也把普京執掌俄羅斯的時間,從1999年8月他擔任總理開始算起),面對車臣的分離主義者,普京就說過要將這些恐怖分子「淹死在馬桶里」。

這句話很俗,以致於當時普京團隊有點擔心帶來不良影響。但在當時環境下,這個粗俗的話,卻很對俄羅斯人的口味。

普京擔任總統後,無論是在車臣問題,還是面臨莫斯科大劇院綁架事件、別斯蘭學校遇襲等慘案中,俄羅斯政府都沒有半步退讓,就算傷及無辜也在所不惜。

經過幾年慘烈戰爭,車臣局勢也逐漸恢復平靜;經過數年的強硬,俄羅斯的恐怖襲擊也減少了。

在經濟上,普京上台之後運氣不錯,趕上國際市場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的好時機。

俄羅斯政府藉此之機,穩定了經濟形勢,俄羅斯貧困人口大幅下降。普京還趁機打擊能源和金融寡頭。近年來隨著能源價格下跌,俄羅斯經濟也遇到困難。貧富分化、腐敗等問題也逐漸顯露,也有分析指責普京政府打擊了舊寡頭,卻帶來了新寡頭。

普京在民主制度建設方面引發的爭議比較大。

長期以來,西方輿論一直指責俄羅斯政府打壓媒體,鎮壓反對派,一些具有威脅的人物不是被迫自我流放,就是被人刺殺。

俄羅斯國內的反對派也時常上街抗爭,但他們的行動總是被俄羅斯政府輕鬆鎮壓。而很多俄羅斯人,尤其是年紀大一些的俄羅斯人,認為普京因此給俄羅斯帶來了穩定。

外交:與西方決裂

當然,世界最關注的還是普京的外交政策。

在上台之初,普京看上去會繼承葉爾欽的親西方政策。



在2000年6月和柯林頓會面時,他還提出「俄羅斯可不可以加入北約?」(柯林頓的回答是「我不反對」);

2001年6月,小布希和普京在斯洛維尼亞第一次見面,小布希留下了「我直視普京的雙眼,看到值得信任的靈魂」的名言。

然而普京心目中有個清晰的目標:要恢復俄羅斯的大國地位,西方則更希望俄羅斯按他們設計的軌道發展。 俄羅斯和西方關係越來越僵。

2008年以後,從車臣、喬治亞到烏克蘭、克里米亞,再到敘利亞甚至遙遠的南美,俄羅斯和西方的對抗越來越激烈。雖然沒有發展為新的冷戰,但雙方的敵意都顯而易見。

在這些對抗中,西方很清晰地感受到普京的強硬和韌性。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影響越來越大,普京的目標差不多成為現實。

至於另一些爭議,比如俄羅斯究竟有沒有干擾美國大選,普京有沒有下令越境刺殺反對自己的人,西方和俄羅斯各執一詞,外界也很難判斷。

塑造新的俄羅斯身份認同

除了內政外交,普京執政20年,也塑造了俄羅斯社會。

《莫斯科時報》今年早些時候有一篇文章,專門分析了普京對俄社會的塑造。

該文認為,在2010年前後,由於經濟恢復之後又遇到金融危機,俄羅斯社會意識也發生變化,很多民眾對政府低效和官員腐敗深感不滿,一些人在社交媒體上討論移民。

為了應對這種狀況,2012之後,俄羅斯政府著力打造和宣傳一種意識形態,打造新的國民認同感。

這種意識形態的內容包括:俄羅斯是建立在強大政府、愛國主義、尊重宗教和家庭價值基礎之上的特殊國家;俄羅斯總是被一些嫉妒它的資源和道德的敵人包圍;俄羅斯在歷史上擊敗了法西斯,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挑戰,俄羅斯仍然能夠獲勝。

在這些政策之下,大部分俄羅斯民眾非常信任普京,認為普京不可替代。2015年一次直播回答全國記者和市民問題的活動上,甚至有市民問普京,「弗拉基米爾,你能否克隆你自己。因為除了你,我們不相信任何官員。」

過去人們總結俄羅斯時,說俄羅斯底層民眾只知道反對官僚,卻不反對沙皇。總認為,沙皇是好的,只是官僚們不聽他的話。

如今,俄羅斯也有大批人在談及俄羅斯的問題時,總認為普京是好的,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官僚的身上。

不過儘管普京的地位牢固,但也有分析認為俄羅斯社會蘊藏了一些危機,很多年輕人對普京的認同感並不強。



彭博新聞社的報導說,一名曾負責俄羅斯政策的美國政府前官員認為,「如果你把今天的俄羅斯和普京上台前相比,形勢自然好得多。不過如果你展望未來十年,如何把這一勢頭保持下去是個問題。」

普京本屆總統任期到2024年結束,不知道他對未來十年有什麼看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