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老城 | 天津,615歲「生日快樂」

老城博物館 發佈 2019-12-23T05:18:30+00:00

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公元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為紀念「靖難之役」將當時渡河起兵的直沽地區賜名為「天津」意為:天子腳下的渡口從此,天津這座城市開始了六百多年飛速發展的繁榮歷史因為這一段別樣的歷史天津也成為了中國古代唯一有明確建城時間的城市如今天津已走過了615個春秋

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

(公元1404年12月23日)

明成祖朱棣為紀念「靖難之役」

將當時渡河起兵的直沽地區

賜名為「天津」

意為:天子腳下的渡口

從此,天津這座城市

開始了六百多年飛速發展的繁榮歷史



因為這一段別樣的歷史

天津也成為了

中國古代唯一有明確建城時間的城市

如今天津已走過了615個春秋

作為天津發源地的南開區

珍藏著天津

615年,或者更久遠的時代記憶


天后宮:693歲



天津人的老話:先有天后宮,再有天津衛

在天津之名出現之前

天后宮便是這片地區的「靈魂建築」

天津天后宮始建於1326年

於明代敕建

原名天妃宮

於清代改名為天后宮

天津人又俗稱它為「娘娘宮」



天后即媽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海神

古時天津漕運、漁業興盛

過往漕運工人、漁民都會來天后宮祈求平安

久而久之

天后宮便成為了天津重要的建築之一

宮外的宮南宮北大街

也因為天后宮而繁華興盛

逐漸演化成為了今日的古文化街



天后宮還發展出了天津眾多的民俗

「皇會」、「拴娃娃」

都是天津重要的文化傳統

時至今日

天后宮依然矗立在海河邊

成為天津文化的追憶


玉皇閣:651歲



玉皇閣坐落在

古文化街外靠海河一側

始建於1368年

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在當年,玉皇閣並非單獨的建築

原建築群落十分龐大

有山門、鐘鼓樓、前殿、清虛閣等

玉皇閣為當年老城廂地區

最高的建築物

老天津人重陽登玉皇閣

也是一項獨特的文化習俗



現在的玉皇閣也時常會舉辦民俗活動

每年的臘八、正月初九等節點

這裡都會有舞獅、舞龍表演

增加傳統節日的文化氣氛


文廟:583歲



天津文廟始建於1436年

當時的天津左衛指揮使捐私宅作為學宮

天津始有文廟

當時的文廟是為「衛學」

後來天津衛升為天津府

衛學改為府學

並於府學西側

建築了布局相同但規模略小的縣學

從此,天津文廟形成了

全國獨一無二的

府學、縣學合一的建築格局



文廟內供奉孔子

至今文廟內還經常舉行

與孔子相關的各種活動


鼓樓:約525歲



天津老城廂為

東西長、南北短的長方形

因形似廂房

故被稱為「城廂」

而天津鼓樓正位於城廂的正中心

是天津老城廂的象徵



鼓樓的建成比天津建衛的時間略晚

天津建衛後

老城廂還未進行建設

直到約九十年後

天津城牆才開始修築

鼓樓也是在那個時候修築起來的



天津鼓樓實為鐘樓

樓上有一口大鐘

晨昏要敲108下

天氣好時

甚至在楊柳青都能聽到鐘聲



鼓樓是許多老天津人

文化的記憶和根源

如今,鼓樓內部開設為鼓樓博物館

走入其中

盡覽老城風韻



615年滄桑與繁華

一座城,陪伴多少天津人走過

天津,615歲生日快樂!


編|趙雙

綜合整理|樂游天津、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