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2300年前的理財方案,商鞅細化管理,財富多到讓秦孝公懶得數

一道知衡 發佈 2020-02-03T18:11:43+00:00

根據《史記》和《資治通鑑》的記載,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商鞅為秦國制定的理財方案。秦國在秦獻公之前是出名的窮、弱、蠻,甚至會被其他中原六國所鄙夷,而變法這個理財方案使秦國改變了財富格局和社會形勢,一躍挺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商鞅分別於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兩次變法。而這歷史上著名的變法到底變了點什麼?這些改變讓秦國從弱小變為強大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呢?根據《史記》和《資治通鑑》的記載,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商鞅為秦國制定的理財方案。

把分封自治改為郡縣集權。

秦國和其他諸侯國在之前都是土地分封制,這沿襲了周朝的老傳統。誰有功、誰厲害就封他為侯,然後給大片土地。侯只需要每年向周王稱臣祭祀,進點貢品即可。

這樣的結果就是各個侯變成了戰國諸侯,誰也不相讓,都在拚命發展自己。後來諸侯發現:當侯沒有當王來的自在,他們逐漸的都自己稱了王,而封他們為侯的周王則成為了光杆司令。

商鞅的建議就是極力弱化貴族和王室的封地自治權,把全國的土地都劃分為郡縣制。郡管縣,而中央管郡,這就是延續至今的中央、省、市三級管理。

商鞅把秦國縣級又設立縣長和縣參謀長,兩人相互制約,分工不同又相互合作,郡級也同樣如此。

這樣科學的管理完美的解決分封弊端,讓秦國的法令可以落實到最底層,而且更加容易控制整個帝國。

所以,秦國的財富管理最根本就是要細化,商鞅讓秦孝公對自己的財產達到了完美的控制。

土地開荒和農民分田

商鞅為秦國的土地制定了基本策略,鼓勵農民開荒種田,把全國的土地平均分給農民。這很像後世的「打土豪,分田地」,公平的土地分割讓農民都有飯吃,都有田種,國家自然穩定強大。

同時,商鞅還通過土地的分配,讓秦國更加清楚國家土地的大小,更容易收取土地稅。而農民分了土地後,也更加積極的種地,因為這地再也不屬於那些王公貴族,自己的一家人以後有了盼頭和著落。

這樣就產生了一大批可以自動生產的農民,而這些農民的孜孜不倦讓土地持續產生價值,從此秦國再也沒有大筆閒置的資產。

想方設法增加人口

商鞅分析了土地狀況,秦過西側因為曾經面臨西戎,百姓自然的遠離襲擾,地廣人稀。而東側是平原,地多而富有,城池林立,人口眾多。所以,商鞅把農民從東側遷徙到西側,開展了一次戰國版的「西部大開發」。

地要人種、仗要人打,打下的地又需要更多人去種,戰爭里死亡的士兵需要更多人的補充。商鞅深刻找到了問題的根本所在,所以鼓勵外國人來秦國安居種地,甚至以土地引誘流民進入秦國。有了地就有了人,通過很多優惠政策,秦國的人口在短時間內直線上升,大量的人口成為後世秦國逐漸強大的最根本保證。同時這也導致了秦國這個大企業又開發了一個新的項目,很多人被派往西部,使財富增長出現多元化。

更改收稅制度

商鞅認為商人流動性大,不好統計收入,而且居無定所,很難收他們的稅。同時他認為商人的到處遊動會為國家帶來不穩定的影響,沒有農民實在而好管理。所以,商鞅提倡重農而抑商。秦國一方面加大商品稅收,讓商人無利可圖,一方面頒布控商法令,讓商人生存空間變的十分狹小。

接著,商鞅又通過土地劃分,逐步對百姓進行戶口管理。每戶多少人、都是幹什麼的,種了多少地都需要進行登記。人口登記不但讓農民更加清楚自己的身份,也讓秦國上層真正了解了秦國到底有多少農民、到底有多少商人、有多少老人、有多少孩子、有多少青壯年。而每年秦王可以收多少稅、打仗的時候可派多少士兵,這樣重要的問題卻一目了然了。

商鞅還建議統一秦國的度量衡。後世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也推行過這種制度,為的就是更加方便收稅,更加方便管理。

商鞅為秦國專門制定的這款財務管理制度讓秦孝公從此再也不擔心錢的問題,農民不斷的產生巨額財富,這讓秦國有了發展的堅定實力。

說到底,改郡縣、分土地、增人口、改稅制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稅收,為秦國達到開源節流。曾經,商鞅對孝公說:我有富國強兵的良策,你想不想聽聽呢?而以上這幾點改革就是針對國家富有這一點。他的策略目的性很強,讓更多的百姓產生更多的糧食,產生更多的價值,把國家的基礎打的牢牢的。

一旦發生戰爭,糧食、士兵源源不斷運送到達戰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的國家還能不強?

所以說,商鞅變法的意義對於秦國無疑是重大的。變法的結果導致了秦國與其他六國有了不同之處。當各個國家還在養尊處優、還在內憂外患的時候,商鞅與秦孝公這對歷史變革者把秦國變了一個樣子。

秦國在秦獻公之前是出名的窮、弱、蠻,甚至會被其他中原六國所鄙夷,而變法這個理財方案使秦國改變了財富格局和社會形勢,一躍挺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參考資料:《史記》

原創聲明:本文由一道知衡原創並發布在今日頭條,謝絕抄襲轉載。

本文原創作者:李志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