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談母親落淚:她為什麼一輩子都不肯誇我一句?

叮噹派 發佈 2019-12-30T04:59:33+00:00

考上中戲那年,他把好消息告訴了母親,母親卻開啟「挑毛病」模式:你那一盆衣服還沒洗呢。其實以一名母親的身份,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的姜文母親一定是開心的。

文/叮噹派

叮噹派,專注5-12歲兒童語文學習的趣味精讀導師與時間管理教練;持續推送教育熱點、時間管理技巧、高效能語文學習方法等豐富內容,與您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歡迎轉發、收藏本文~

著名演員姜文在做客一檔訪談節目的時候,主持人問他,人生有沒有什麼遺憾?

他說,父母的差評,是他人生最大的挫折。

考上中戲那年,他把好消息告訴了母親,母親卻開啟「挑毛病」模式:你那一盆衣服還沒洗呢。

其實以一名母親的身份,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的姜文母親一定是開心的。自己的兒子考上大學,出人頭地,內心一定非常歡喜。但是到了嘴上,就變成了否定的話。

姜文說:我不知道怎麼讓她,能夠看見我做的事高興。

直到母親去世,姜文依舊沒有聽到一句母親表揚他的話。

做子女需要的,不過就是父母能與他情緒的共鳴。

比是非對錯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接納。誰都知道,誇獎能令人興奮,貶低會令人沮喪,孩子當然也是如此。

最近的熱播電視劇《慶餘年》中,范思轍是一個古靈精怪的男主角,承包了整部劇的笑點。

可是,在他身上卻折射出中國教育最令人心痛的一幕。

范思轍是個富二代,他對財務管理情有獨鍾。在別人還在一臉懵的時候,他就能算出一套完整的產業鏈。

不藉助任何工具,純口算就能算出一本書的純利潤能達到九萬六千七百六十八兩……
在別人看起來,他只是一個聰明愛錢的孩子。

可是,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渴望被父親認可。

雖然他很優秀,但是父親范建覺得他簡直一無是處。

自己在父親眼裡一無是處,可父親卻是他的超級英雄。

父親是戶部侍郎,負責掌管錢財,他崇拜父親,所以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離父親近一點,能夠得到父親的認可。

即使父親無緣無故罰他跪,他也沒想過反抗,想的也是:肯定是我又做錯了什麼,讓爹不高興了。

一個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認可的孩子,從來不會覺得是父母不對,他們只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好。


很多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就是激將式育兒,把孩子說得越不堪,以為他們越能夠奮起直追,觸底反彈。

還有「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的名言鞭策。

綜藝《少年說》中,有一幕讓我十分痛心。

一個女孩哭著大聲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結果,她媽媽冷冷地回應說:

「其實我一直在不斷打擊你,以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

當女孩一邊抹眼淚一邊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適合打擊的時候

媽媽卻沒有打算改變自己教育方式:

「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


女兒發現,無論自己再怎麼說,都無法勸服媽媽,於是哭著走下了台。

很快,這段對話登上了微博熱搜,許多網友紛紛表示:

在這個女孩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多少孩子,就是這樣,被父母從小打擊到大。

有人會覺得,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孩子長大後也要面對打擊的,怎麼父母的否定就像要麼命似的呢

還有很多父母在孩子類似的「抗議」時,有一大堆理由駁斥孩子的「控訴」:

「我們關心你才說你,不然才懶得說什麼。」

「我們生你養你,說幾句就是打擊了?」

「你進入社會打擊你的人更多,現在說說就受不了了!」

無可否認,信奉打擊式教育的父母,出發點也一定是因為愛。

只是由於自身認知能力有限,或是過往經驗的影響,選擇了這種錯誤的表達方式。

外人的一兩句否定的話,孩子還能夠釋懷,畢竟那種否定只是偶然的,別人不了解他們而做出的評價。

可父母的否定,會產生「水滴石穿」的效應,那種作用是長期的,緩慢的,直擊心靈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也是最了解他們的人。

就像父母對孩子高期待一樣,孩子對父母的愛也是高期待的。


家庭真的不是一個判斷對錯的地方,而是接納情緒,共情共融的地方。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同,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來自父母的肯定。很多事實都能證明,及時賞識和讚揚孩子,比事後再給予讚揚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如果父母沒有對孩子的成績表示出及時的關注,會讓孩子感到失望,而這種失望很可能會讓他們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

及時讚賞孩子的成績,表現出家長對孩子的真心賞識和熱切期望,這能傳遞給孩子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這種力量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會促進孩子智能發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強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從而激勵孩子奮發向上。

真正愛孩子,我們還是少一點打擊,多一點鼓勵。您覺得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