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博覽會上中國藝術品「鬼工球」打臉日本「造假」工藝品

古董文物鑑賞記 發佈 2020-01-02T20:04:31+00:00

1915年,美國在舊金山舉辦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而此時世界各國都派出了代表參加藝術品展覽,而廣西牙雕界的牙雕匠人翁昭主創的一個25層的象牙球,就代表了廣州牙雕進行展覽。

1915年,美國在舊金山舉辦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而此時世界各國都派出了代表參加藝術品展覽,而廣西牙雕界的牙雕匠人翁昭主創的一個25層的象牙球,就代表了廣州牙雕進行展覽。

十分湊巧的是,在這次展覽會上,日本也同樣推出了一個象牙球,不一樣的是,他是26層的。象牙球的大小與翁昭的象牙球是差不多的,都十分的精緻,各有千秋。而評委們覺得從表面雕刻和內部戳花來看的話,根本分不出上下,但是層數來說的話,日本多一層。



大家以為這次的大獎要被日本獲得時,中國的代表提議將象牙球放入沸水中驗明真假,因為他們覺得當時的技藝要雕刻出25層已經是極限,除非說造假分開雕刻,否則很難雕刻出26層的。

和評委商討之後,大會也同意了將兩個象牙球,同時放入沸水當中。讓人驚訝的情況出現了,日本的象牙球在眾目睽睽之下層層裂開,而中國的象牙球則是完好無損。而大會驗證之後發現,日本的象牙球是用膠水粘制而成的,才能夠製造出26層,而這種象牙球遇到水之後就四分五裂了。


而中國的象牙球則是在此次博覽會當中一舉成名,獲得了博覽會特等獎,象牙球的主創人翁昭更是在國際大會上留下了傳說,此後中國的象牙雕刻驚艷了世界。

而其實,早就在宋代的時候,我國匠人就已經能夠鏤空花雕,那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三層的牙套球。而明代的著名鑑賞家曹昭,曾經說道:「這種象牙圓球,中間有很多都是可以各自轉動的,所以叫它為「鬼工球」取名為鬼斧神工的意思。」



到了清代,由於整個商品貿易的需要,鬼工球不斷的改良,變得十分的精美絕倫,而每個表面更是雕刻的浮雕,其中有以廣州牙雕匠人十分出色,乾隆時期的時候已經到了14層的象牙球。

此項工藝在清朝的時候,還被雍正帝批判為傷財苦民,可他也沒有想到,也正是他覺得傷財苦民的這項工藝,在幾百年後為國爭光。


製造了25層象牙球的廣州匠人翁昭,他13歲就跟著父親學習牙雕,十年苦練才能夠造出24層以上的象牙,此翁昭更是不斷創造出新的作品,送往國外。

可惜1938年日本侵華之後,戰火使得原本的手工業陷入滅頂之災,而翁昭也帶著一家子開始了艱難的日子,為了謀生,翁昭只能夠最終賣起了菜。


直到抗戰勝利以後,廣州象牙也開始恢復。翁昭才將這一手藝傳授給了年輕的一代,為國家牙雕工藝的傳承做出巨大的貢獻。後來的幾代人都對牙雕進行深度的探討,50年代到80年代是象牙雕刻的鼎盛時期,以象牙作為材料註定會有許多的限制,每一顆象牙的背後都是一份殘忍,所以,之後就已經重新用別的材料代替象牙。

象牙稀缺,可以用別的東西材料,但是匠人的稀缺卻是令人十分心酸的,象牙雕刻的傳承非常需要時間的沉澱,如今的年輕人心浮氣躁,還有誰能夠花長時間重新研究雕刻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