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疫病發病急難控制,田間精準識別,4項措施有效防治效果好

農藝天地6971 發佈 2020-02-11T09:20:42+00:00

西瓜是我國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屬於蔓生草本一年生植物,其果實汁多味甘,質細性涼,食之爽口,是人們喜愛的消暑解渴佳品。

西瓜是我國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屬於蔓生草本一年生植物,其果實汁多味甘,質細性涼,食之爽口,是人們喜愛的消暑解渴佳品。種植西瓜具有生育期短、產量高、效益顯著等特點,在我國各地都有種植。隨著農村種植結構的調整,高效保護地栽培技術的推廣普及,西瓜種植不僅只是露地種植,而且出現了溫室大棚、中小拱棚和地膜覆蓋等種植方式,做到了一年四季都有種植和市場供應。但是,由於種植面積的增加,特別是保護地栽培推廣,連作重茬難於避免,西瓜病害越來越多,影響日益嚴重,其中,西瓜疫病就是其中的一種。

西瓜疫病,俗稱"死秧病",植株感染病菌後會很快死亡,果實腐爛,是西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國西瓜各主產區都有發生和危害,一般可減產20%~30%,給生產造成損失。

那麼,西瓜疫病發病時會有哪些症狀,由什麼病菌引起,發病規律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呢?下面為您介紹西瓜疫病的防治技術。

一、西瓜疫病發病症狀

西瓜病病從苗期至結果期均可發病,以侵染根莖部為主,也可危害葉、莖和果實。

1、苗期發病。先是子葉上出現水浸狀暗綠色圓形病斑,病斑中央漸變成紅褐色,基部近地面處明顯縊縮,直至倒伏枯死。

2、根莖部發病。先是莖基部產生暗綠色水浸狀病斑,然後隨著病情發展環繞莖部呈軟腐狀,最後全株死亡,葉片呈青枯狀,維管束不變色。

3、葉片發病。成株葉片發病時,先是在葉面產生暗綠色如同水浸狀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濕度大時呈軟腐狀,如同被水煮過一般,乾燥時極易破碎。

4、莖蔓發病。莖蔓部受害後,初時產生紡綞形凹陷的暗綠色水浸狀病斑,後期病斑變為褐色並開始腐爛。

5、葉柄發病。葉柄在靠近葉片部分會變為褐色腐爛,病部以上的葉片呈現青枯狀乾枯,後期整個葉片枯死,此時還葉柄直立,大面積發病葉片黑褐色萎蔫,全田一片凋萎狀。

6、果實發病。果實發病則在果面上形成暗綠色圓形凹陷壞死性病斑,邊緣不明顯,嚴重時病斑會擴展到全果,導致果實腐爛,可嗅到爛瓜的腥臭味, 病部表面產生綿毛狀紅色菌絲。

二、西瓜疫病病原菌及習性

1、病原菌。該病由真菌變毛菌亞門德雷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異名為甜瓜疫霉P. melonis Katsura)和辣椒疫霉P.capsici L.侵染所致,其中以德雷疫霉為主,但在某些地方辣椒疫霉也對西瓜造成一定危害。甜瓜疫黴菌的菌絲絲狀、無色、寬3.5~7.1 1 μm,分枝較多。幼菌絲無隔, 老熟菌絲長出瘤狀節結或不規則球狀體, 內部充滿原生質。在瓜條上菌絲球狀體大部分成串, 常在發病初期孢子囊未出現前產生, 從此長出孢囊梗或菌絲。孢囊梗直接從菌絲或球狀體上長出, 平滑, 中間偶現單軸分枝, 個別形成隔膜。孢子囊頂生, 卵球形或長橢圓形。雄器無色, 球形或扁球形。卵孢子淡黃或黃褐色。

2、習性。病菌喜歡高溫、高濕的栽培環境,最適發病溫度為28~30℃,相對濕度為85%~95%。病菌可耐最高溫37℃,最低溫9℃,低於15℃發病受抑制。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或卵孢子的形式隨著病殘體在土壤中或糞肥中越冬,也可種子帶菌傳染。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左右。該病菌除侵染西瓜外,還可引起甜瓜、絲瓜、西葫蘆等作物疫病。

三、西瓜疫病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

1、傳播途徑。在土壤或糞肥中的病原菌越冬後,第二年可藉助於氣流、雨水或灌溉水以及農事操作等傳播到寄主上,產生病斑。種子上的病菌在適宜條件下直接侵染幼苗。植株發病後在潮濕條件下,病斑上產生孢子囊及遊動孢子進行再浸染,使病害擴大流行。

2、發病條件。疫病是一種流行性極強的病害,多雨高濕極易發病。病原菌在發病的適宜溫度(28~30℃)範圍內,高濕(相對濕度85%以上)是病害流行的決定因素。我國南方5月中旬及6月上旬,北方在7~8月是發病高峰期。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病害的潛育期只需2~3天。雨季來的早,雨日多,雨量大,田間疫病發病早,病情重。一般窪地比崗地發病重,連年栽種瓜類作物的田塊發病重。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種植過密,莖葉茂密或通風不良時發病重;高畦深溝, 畦面平整呈瓦背狀, 排水良好的田塊, 則發病較輕。西瓜地施用未經充分腐熟農肥,常易引發病害加重發生。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不同生育期感病性存在差異,如無籽西瓜比普通西瓜抗病性強,植株的苗期、伸蔓期比果實膨大期抗病力強。

四、西瓜疫病綜合防治措施

1、選用良種,種子消毒。露地種植西瓜宜選用適宜當地種植的抗病耐病性品種,棚室種植西瓜宜選擇豐產性好、適宜密植、抗病耐病性強、易於坐瓜的中早熟品種。為消滅種子上附著的病菌,可用55℃水浸種20分鐘,或用40%福馬林100 倍液浸種30分鐘,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施粉劑100 倍液,浸種消毒60分鐘,撈出用清水沖洗乾淨,再催芽播種。

2、輪作倒茬,合理施肥。輪作倒茬可減少土壤中病菌基數,減輕病害,最好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避免與瓜類、西葫蘆、辣椒等蔬菜作物連作,因為它們有共同的病原菌。種植地塊應選擇地勢高燥、供肥水能力好的沙質土壤。田間施用的有機肥應充分腐熟,殺滅肥中病菌。配製基肥時應以有機肥為主,增加磷鉀肥用量,控制氮肥量。

3、高畦栽培,及時排濕。適溫條件下濕度大是發病的決定性因素,為避免雨季田間積水,應實施高壟(畦)種植,便於田間排水除濕,最好採取地膜覆蓋栽培,減少田間灌溉水徑流。田間應合理密植,搞好整枝壓蔓,西瓜枝蔓有序排列,保持田間通風透光良好。溫室大棚種植時,應及時綁蔓上架,強化室內通風透光,降低濕度。

4、監測疫情,及時防治。疫病是急性發作病害,一旦發病,適宜條件下會迅速傳播蔓延,因此應在雨季或高濕條件下,注意查看病情,發現病害拔除中心病株帶至田外深埋或燒毀,同時要立即用藥噴霧防治。單藥劑可選用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或35%瑞毒唑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霜霉疫凈800 倍液,或25%烯肟菌脂乳油9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復配藥劑可選用72%霜脲睛•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0%琥•乙膦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次間隔7~10天,連續噴霧2~3次,建議藥劑交替使用,防止發生病菌抗藥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