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第一酷吏張湯,原來竟是一個清廉的好官

魚羊秘史 發佈 2020-02-27T13:11:23+00:00

說張湯這個人為人狡詐,喜歡以玩弄智謀來駕馭別人。向皇上匯報,如果皇上對某一封奏摺表示讚許,張湯就會對皇上說,這是某某人寫的。

01

史記對張湯的評價是這樣的:湯為人多詐,舞智以御人。說張湯這個人為人狡詐,喜歡以玩弄智謀來駕馭別人。

那麼,張湯是怎麼玩弄智謀怎麼駕馭人的呢?史記記載,張湯當小官時,就特別貪婪,他跟長安富商田甲、魚翁叔等人相互勾結謀取財務。升到九卿之位時,他的門下有很多知名人士和官吏,他跟這些人的想法和意見不同,但表面上卻表現出很喜歡他們的樣子。

向皇上匯報,如果皇上對某一封奏摺表示讚許,張湯就會對皇上說,這是某某人寫的。如果皇上對某一封不滿意,張湯就趕緊說,是臣做得不好。他舉薦下屬,只說他們的長處,不說他們的短處。

辦理案件,如果皇上有加罪的意向,他便把案子交給執法非常嚴苛的監史來辦,如果皇上意思是要寬恕的,就交給執法相對輕的監史辦。如果審判的是豪強,他會利用法律條文對他們嚴懲。但如果是平民百姓,他往往會這麼說:「雖然按照法律條文應該嚴懲,請皇上審查決定。」而這樣做的結果,一般都是赦免無罪。

張湯官做大後,對貧窮的本家兄弟,和當屬吏的朋友,都非常照顧。他還非常尊敬三公,經常問候他們,從不避嚴寒酷暑。所以他雖然用法嚴酷,內心妒忌,做事也不公平,但卻有好名聲。這一些,都是張湯為人多詐,舞智以御人的例子。

02

張湯做事很執著,查辦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謀反案時,張湯都追根究底。皇帝覺得嚴助和伍被的罪行不至死罪,想要赦免他們。張湯與皇帝爭辯,最終說服皇帝,殺了兩人。(淮南王與嚴助相交,淮南王每次到京,都會送給嚴助厚禮,兩人經常在一起議論朝政。張湯認為嚴助出入宮廷,是天子的心腹大臣,卻與諸侯私自結交,如果不殺,會導致更多大臣效仿。而伍被是淮南王的下屬,淮南王囚禁伍被父母,迫使他與自己為伍,伍被被逼為淮南王出謀劃策。)

張湯很受皇帝青睞,他病了,皇上還親自去探望他,丞相都不如他受寵。當時發生騷亂,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大家都埋怨張湯做得不好。朝廷興辦的事業,官員們在裡面得不到什麼額外的好處,所以,為了利益,貪官污吏們便參與盜竊和侵奪。張湯對這種行為嚴厲地打擊、制裁,這些人心中對張湯充滿了怨恨。所以,當時張湯是處在上至公卿,下至平民都指責的境地。

河東人李文曾和張湯有不愉快,後來做了御史中丞,因為一直記恨張湯,便利用職務之便,多次從宮廷文件中尋找一切可以拉張湯下馬的線索,不遺餘力的打擊他,張湯對此事當然很介意。他手下有個深受他青睞的官吏,叫魯竭居,知道張湯心中想法,便指使人呈上緊急奏章告發李文做的壞事。這事皇上交給張湯處理,張湯審理此案,最後將李文處以死刑。這件事,張湯知道是魯竭居做的,但是表面卻裝作不知道。

皇上曾經問過張湯:「上書告發緊急事件的線索你是怎麼得到的?」張湯這樣對皇上說:「這大概是對李文有怨恨的人做的。」

魯竭居生病,張湯去探望他,還親自給他按摩腿腳。一個上司給下屬按摩腳,這也充分說明,張湯跟魯竭居的關係確實不一般。

03

趙國一直以冶煉鑄造為國家的經濟支柱,趙王因為設置鐵官的事經常打官司,張湯因此很討厭趙王,多次打擊他。趙王也因此特別恨張湯,四處尋找他的把柄,以期扳倒張湯。得知張湯為魯竭居按摩腿腳,趙王覺得大有文章可做,便上疏皇上,說張湯竟然給一個下屬按摩腿腳,兩人之間絕對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皇上也覺得趙王說得有理,便把這事交給廷尉處理。這時魯竭居已經病死了,事情牽連到他的弟弟,便將他弟弟關押在導官署。

張湯去導官署審理別的案件,看到了魯竭居的弟弟,暗地裡想幫他,但是表面卻不理他。魯竭居的弟弟是個愚笨之人,他以為張湯不幫他,心生憤怒便把他哥哥和張湯密謀告發李文的事揭發了。此事讓皇上非常生氣,怪不得張湯會給魯竭居按摩腿腳,原來兩個人真的幹了不可告人的勾當。於是皇上就把調查這個案子的事,交給了減宣處理。

減宣接到皇上交給他的案子,高興壞了。為什麼?因為這個減宣和張湯也曾有過節,正想找到扳倒他的機會呢。

也就在張湯被查的節骨眼上,又發生了一件事。有人偷挖漢文帝陵墓里埋的殉葬錢。丞相莊青瞿與張湯約定一起謝罪,但是到了皇帝面前,張湯覺得按四季巡視陵園是丞相的職責,發生這樣的事他理應承擔責任,自己與這事無關,不必擔責,便沒在皇上面前謝罪。莊青瞿覺得被張湯耍了,恨得牙根直癢。

莊青瞿手下有三個長史,朱買臣、王朝和邊通,張湯知道這三個人一向驕貴,非常不服他們,於是經常對他們實施打壓。這三人得知莊青瞿被張湯涮了,便一起謀劃計謀,想要扳倒張湯。

04

朱、王、邊三長史差人逮捕了田信等人,嚴刑拷打,逼迫他們招供與張湯合謀。然後上奏皇上,說張湯每次將要上奏皇上的事,預先告知田信,田信囤積貨物發了財,與張湯分贓,他們還幹了其他違法的勾當。

皇上問張湯:「我做的一些決定,商人們常預先知情,他們囤積貨物,好像有人把我的打算事先告訴了他們。」張湯表情很驚訝,他說:「真的好像有。」皇上聽了心中不悅。覺得張湯心懷奸詐,當面撒謊,是對自己不忠,便派八批使者按卷案審查張湯。但是,張湯不服,堅稱沒有這回事。

最後,皇上派張湯最信得過的趙禹責問他。趙禹是這麼對張湯說的:「你怎麼這麼不識時務呢。你以前辦案滅門絕族的人有多少?現在人家都備好了你的犯罪證據,皇上不願意讓你進監獄,只想讓你自行了斷,你何必還要對證答辯?

張湯聽了趙禹的話,給皇上寫了封謝罪書:湯無尺寸功,起刀筆吏,陛下幸致為三公,無以塞責。然謀陷湯罪者,三長史也。」

我沒有些許功勞,出身文書小吏,陛下寵幸讓我做了三公,沒有辦法補究罪責。然而策劃罪名誣陷我的,是朱王邊三位長史。隨後,張湯便自殺了。

張湯死後被抄家,這個貪利的人,家中只抄出他的俸祿和賞賜共計五百金,除此之外沒有多餘的產業。張湯的兄弟和兒子想要厚葬張湯,張湯的母親不同意。她說:「湯為天子之臣,被污惡言而死,何厚葬乎!」老太太讓人用牛車裝載屍體,只用一副棺材裝殮了張湯,連副外槨都沒有。

皇上聽說此事後,感慨地說:「非此母不能生此子。」立即下令徹查此案,徹查的結果是朱王邊三位長史被誅殺。丞相莊青瞿覺得自己脫不了干係,選擇了自殺。

05

讀這段歷史,覺得文中前後有些矛盾。太史公司馬遷列舉張湯「湯為人多詐,舞智以御人。」的事例,卻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張湯。

清正廉明,對自己的下屬特別的好,體恤下屬,好事舉薦下屬,壞事自己力抗。對三公尊敬,對自己的窮親戚也非常照顧。同情貧民百姓,能放就放,能不罰就不罰,但對豪強卻絕不手軟,對於那些見了下屬和百姓耀武揚威,見了上司搖頭擺尾的尤其反感,對他們實施嚴厲打擊。

太史公這麼說: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然得此聲譽。

張湯用法嚴酷,內心妒忌,做事又不公平,這樣的人怎麼會有好名聲?前面說他貪利,但後面張湯被殺時,家產一共五百金,而且全是他的俸祿和得到的賞金。如此前後矛盾的寫法,在史記中真的不多。

或許,張湯其人並不像史記中記載的那樣,狡詐,殘酷,但是,礙於當時的統治階層,太史公不得不這麼寫。但是又對張湯充滿了同情,才這樣前後矛盾。

想想張湯的處境,確實讓人同情。嘔心瀝血、兢兢業業,換來的卻是因為騷亂不能安居樂業的百姓的埋怨,和來自只為自己謀利,不為百姓著想的諸侯、貴族、同僚四面八方的擠壓,原本以為皇上會為他撐腰,等來等去,卻等來了皇上讓他自裁的消息。

縱觀張湯一生,他的結局與他的性格不無關係,比如不遺餘力地制裁參與盜竊和侵奪的貪官污吏,打壓豪強和不可一世的官僚,得罪了不少達官貴人和有實權的人物。這些人都是國家的上層人物,皇親國戚,就連皇上為了平衡各方勢力,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都對他們禮讓三分,關鍵時候為了平衡他們的情緒,丟卒保帥,捨棄臣子,對皇帝們來說是很正常的事,只是可惜了那些冤死的臣子……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秋果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