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三門峽在古代都發生了什麼(上古-隋朝)

tyler帶娃 發佈 2020-02-29T19:25:31+00:00

是年陝州大都督府改為弘農郡,轄4縣:陝、崤、桃林、長水。聲明:本文內容搜集於網絡,圖文貴在分享 ,如有不當 ,請指正。

商前(公元前1027年前) △相傳女媧鍊石補天,在今靈寶縣西與陝西省交界的黃河灘留有女媧墓——風陵堆。 △相傳夸父逐日,乾渴而死,其身化為夸父山(在今靈寶縣陽平鎮),其杖化為桃林(今靈寶縣函谷關至陝西省潼關間古稱桃林)。 △軒轅黃帝在荊山(覆釜山,在今靈寶縣陽平鄉)鑄三鼎。鼎成黃帝卒,留衣冠於此,其臣造陵祀奉,沿至民國。今存黃帝冢。 △帝堯命大禹治水,大禹因勢疏導黃河,開鑿砥柱山(在今湖濱區),使河水分流,形成三門峽,又疏導洛水至熊耳山(在今盧氏縣)。 △夏桀淫湎放蕩,不理政事。大臣關龍逢抗辯勸阻,被囚殺,葬於衡嶺(在今靈寶縣北坡頭鄉)。今墓冢猶存。 △商湯伐夏桀,在今湖濱區北渡黃河。

西周武王時(公元前1027至公元前1025年) 周武王伐殷後,解散軍隊,遣散戰馬於華山之南,戰牛於桃林(在今靈寶縣),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周武王封神農之後於焦(在今陝縣),繼封周文王之弟虢仲於虢(今陝縣)。焦國、虢國都城均在今湖濱區。

西周成王時(公元前1024至公元前1005年) 召公姬夷為三公之一,與周公姬旦分陝而治,陝原(在今陝縣)以西召公轄治。

西周康王時(公元前1004至公元前967年) 在今靈寶縣置函谷關(又說公元前966年至公元前948年周昭王置),設令守關。

西周穆王時(公元前947至公元前928年) 西周著名御車者造父,在夸父山得8匹駿馬,獻給周穆王駕車,西巡至崑崙。

周幽王七年(公元前775年) 虢人滅焦。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 申侯、魯侯與許文公立周平王於申(在今南陽縣以北)。周幽王死,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於攜,周朝二王並立。

東周平王元年至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56年) 在盧氏鑄盧千幣、盧氏涅金幣、盧千涅金幣,均為鏟刀形。還鑄斜肩弧足空首布和中型斜肩足布。 △今盧氏縣的奸山、蔓渠山、白邊山和陝縣的橐山等地居民,開始淘金。

周幽王十四年(公元前757年) 晉滅北虢(在今陝縣)。

東周桓王元年(公元前719年) 晉國曲沃(在今山西省南部)莊伯攻晉,周桓王命虢公伐曲沃。

東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 曲沃武公誘殺晉小子,周桓王命虢公伐武公,武公乃立晉哀侯之弟為晉侯。

東周桓王十七年(公元前703年) 虢國等伐征晉曲沃。

東周桓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97年) 周桓王姬林亡故,葬於今澠池縣城關南村。

東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5年) 故大夫邊伯等5人叛周,謀召燕、衛軍討伐周惠王,惠王逃離。惠王弟頹立為公。周惠王四年(公元前673年)鄭厲公突和虢公林父伐殺頹,復立周惠王。 △惠王視察虢地(今澠池縣、陝縣及山西平陸縣一帶),虢公為王修行宮於灃(在今澠池縣城西南)。

東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6年) 晉獻公命大夫苟息以美玉和良馬賄賂虞君,借道伐虢,南渡黃河。八月圍虢都上陽(在今湖濱區李家窯村),十二月陷,滅虢,虢公丑奔周京師洛邑。

東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27年) 晉襄公聯合姜戎,伏擊秦軍於崤(在今陝縣、澠池縣之間),全殲秦軍,俘秦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周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624年)秦伐晉實行報復,晉人閉城避戰,秦軍自茅津南渡黃河,至崤掩埋秦兵屍骨還。

東周頃王五年(公元前614年) 晉侯命使臣詹嘉駐瑕(在今靈寶縣西),守桃林防塞。

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
吳國公子季札應邀至陝,觀賞周樂。周樂記召公治陝斷事於甘棠及周公事。

東周敬王年間(公元前519年至公元前479年) 孔子過盧氏,在文峪講學。

東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前後 老子李聃自成周(今洛陽)西去至函谷關,關令尹喜求著《道德經》上下篇5千餘言。

東周定王五年(公元前464年) 范蠡輔佐越王勾踐伐吳,功成後隱退,出遊時曾在盧氏暫住。

東周安王三年(公元前399年) 虢山崩,壅塞黃河。

東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年) 秦置陝縣。

東周顯王八年(公元前361年) 秦兵東圍陝城。

東周顯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 秦伐魏,圍曲沃、焦地。周顯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攻占曲沃、焦地。周顯王四十二年(公元前327年),將曲沃及焦地還給魏國。

東周顯王四十五年(公元前324年) 四月 秦命張儀伐魏,取陝城,盡遣居民於魏。

東周慎靚王三年(公元前318年) 楚、趙、魏、韓、燕五國合縱攻秦,在函谷關敗陣。

東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 秦伐魏取曲沃還師,次年又伐取魏地焦。

東周赧王三至四年(公元前312年至公元前311年) 秦出兵於崤(在今澠池縣、陝縣),助韓攻楚。 △秦出兵澠池,聯合齊、韓、梁攻趙。趙王降。

東周赧王九年至五十三年(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4年) 秦聯合韓、魏,破壞齊楚聯盟,駐軍於崤援韓。

東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 秦趙會盟於澠池西河外,秦王欲殺趙惠文王,以奪和氏璧。趙國上大夫藺相如挫敗秦王陰謀,保趙王還國。會盟期間,趙惠文王牧馬於馬嶺(在今義馬市)。

東周赧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71年) 范睢由魏奔秦,至湖(今靈寶縣境)遇秦相穰侯東巡縣邑,便藏在車中入秦境。後為秦相。

東周赧王五十七年(公元前258年) 齊、韓、魏伐秦,進函谷關。 △孟嘗君出任秦國宰相被囚,夜逃出函谷關。 △秦伐韓,韓以桃林等地獻秦。

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 初置三川郡,現市轄區屬之。

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 魏公子信陵君無忌率楚、趙、韓、魏、燕5國軍隊敗秦兵,經陝縣追至函谷關而還。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
楚、趙、魏、韓、衛合縱伐秦,楚為縱長,發兵至函谷關,與秦戰,敗走。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秦置桃林縣(在今靈寶縣境),屬三川郡。 是年至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秦在盧氏境造半兩錢。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
秦始皇東巡,過函谷關、陝地、澠池。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義軍陳勝部將周章(又名周文)率軍攻秦,破函谷關。翌年冬,與秦將章邯戰,敗退今靈寶、陝縣、澠池一帶。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周章在澠池戰敗自殺。

西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 八月 漢王劉邦入武關滅秦,還軍灞上,遣軍守函谷關。十二月,項羽部將黥布破函谷關。此前項羽在新安城南(在今義馬市二十里舖西)坑秦降兵20餘萬。

西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 正月 劉邦東出函谷關至陝,安撫關外父老而還。十月,項羽殺義帝,澠池三老(管教化職)董公於義昌鎮(在今澠池縣)攔路勸諫劉邦,為義帝發喪,以示仁義,被劉邦採納。 是年,改三川郡為河南郡,現市轄區屬之。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五月 劉邦由洛陽遷長安,經過澠池縣、陝縣、胡縣、桃林縣。

西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 劉邦免澠池鄉民徭役。

西漢文帝時(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57年) 漢文帝親歷陝縣城西雞足山,訪隱士河上公,求釋《道德經》。

西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
三月 撤除函谷關卡,過往關門不驗文書。漢景帝四年春(公元前153年),復設關卡。

西漢景帝時(公元前156至公元前141年) 建陝縣城。

西漢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 始建澠池縣城,遷萬戶入居城內。

西漢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
吳王劉濞在澠池崤山險要地設伏兵謀反,被漢將周亞夫查出。

西漢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 漢景帝劉啟狩獵於澠池谷水之濱。

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胡縣(在今靈寶縣境)更名為湖縣,屬京兆尹。

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漢武帝劉徹微服私訪於湖,夜宿柏谷亭(在今靈寶縣朱陽山中),店主疑為奸盜,聚眾欲擒拿。店主婦見武帝非凡,將丈夫灌醉綁縛,眾人散走,殺雞招待武帝。次日武帝歸,召店主婦賞賜千金,封店主為羽林郎。

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 冬 主爵都尉、新安人楊仆,因有大功,恥為關外民,上書武帝,捐家資,遷函谷關於新安。在故函谷關置弘農縣。

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置盧氏縣,築土城,建縣署。置弘農郡,領11縣,弘農、盧氏、陝、澠池屬之。 △弘農郡大災,人相食。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趙過任治粟都尉,在弘農推行「代田法」。

西漢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七月 戾太子遭江充誣陷獲罪,太子怒殺江充,武帝派兵討伐,太子走湖縣,藏匿於泉鳩里(今豫靈鎮底董村)被捕,與二皇孫同被殺。後被洗冤。漢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正月,夏陽人成方遂居湖縣詐稱戾太子,被殺。

西漢陽朔二年(公元前23年)
新函谷關以東大水災,饑民進入函谷關,經澠、陝、湖、弘農,往陝西逃荒。

西漢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 弘農南山倗宗聚數百人起事,漢成帝派原弘農太守傅剛,率射士千人,前往逐捕鎮壓。

西漢鴻嘉四年(公元前17年)
漢成帝命楊焉鑿寬砥柱,鑿下的山石投浸水中,水更湍怒,船隻愈難通過。

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弘農郡為右隊。

新莽地皇二年(21年)新函谷關以東蝗災,饑民10萬流入澠、陝、湖、弘農,飢死十之七八。

西漢淮陽王更始元年(23年)析(今內鄉縣西北)人鄧曄起兵響應劉秀,進攻右隊(今靈寶縣),西進占領湖地。

西漢淮陽王更始二年(24年) 更始帝命抗威將軍劉均占據弘農,防禦赤眉義軍。義軍在樊崇、徐宣、謝祿等率領下,分兩部進入弘農函谷關,攻擊更始軍。

東漢建武元年(25年) 正月 赤眉義軍於弘農同更始軍連戰皆捷。二月,赤眉兩軍會師於弘農,與更始討難將軍蘇茂戰,義軍勝,蘇茂棄軍逃走。三月,更始帝命丞相李松、大司馬朱鮪率軍與赤眉義軍戰於閿鄉。義軍徐宣、樊崇部於枯樅山(今乾山)攻擊松軍,殺3萬餘人。李松棄軍逃走,義軍揮師至湖縣境。六月,赤眉義軍在枯樅山立劉盆子為帝。冬,赤眉義軍自弘農西攻長安。

東漢建武二年(26年) 二月 光武帝劉秀派驃騎大將軍景丹、征虜將軍祭遵,襲擊赤眉義軍。義軍先敗後振,於湖縣敗東漢大司徒鄧禹。次年光武帝加派征西大將軍馮異,與鄧禹共攻赤眉軍於陝縣,又敗,死傷3000餘人,馮異徒步逃至回豁阪(在今陝縣雁翎關東之幽谷),重整軍隊,與赤眉軍戰於崤底(在今澠池縣北),義軍失利,被俘8萬眾,光武軍進入函谷關。

東漢建武七年(31年)
右隊復更名為弘農郡,領弘農、陝、澠池、盧氏、新安、宜陽、陸渾、華陰、湖9縣。

東漢延光三年(124年) 河間趙騰上書指陳得失,安帝欲殺趙騰,弘農籍太尉楊震為其說情,帝不聽。樊豐等誣楊震懷恨在心,帝策收楊震印綬,罷官遣回故里弘農,震于歸途飲鴆而死。弘農太守移良,承樊豐等旨意,派遣吏員在陝縣滯留震喪,露棺道側,不准歸里,路人為之垂淚。次年,楊震得以伸雪,以禮改葬,贈錢百萬,詔授楊震二子為官。

東漢永壽元年(155年) 弘農縣令公沙穆預測有大雨,令百姓徒居高地。霖雨大水果至,三輔以東均為水淹,獨有弘農免遭水災。此前,弘農縣界有蝗蟲,百姓惶懼,公沙穆設壇請罪,請以身禱,旋降暴雨滅蝗。

東漢延熹二年(159年) 白馬令李雲上書反對重用宦官,漢桓帝怒,逮李雲下獄。弘農掾杜眾復上書,願與李雲同死。兩人同死獄中。

東漢永康元年(167年) 敦煌酒泉人張奐因軍功徙居弘農華陰,居陝城。其子張芝(字伯芙)在陝城家中臨池學書,水為之黑,家之衣帛,必先練書後而染,終成「草聖」。

東漢中平六年(189年) 大將軍何進召并州牧董卓,進京助滅宦官。董卓帶兵至澠池駐停,以待時機。九月,董卓進京,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立獻帝。次年董卓駐洛陽,孫堅、黃蓋攻之,董卓退至澠池,使軍駐守,與呂布西奔長安,殺何太后及弘農王。

東漢初平三年(192年) 四月 司徒王允與董卓部將呂布殺董卓。呂布派騎都尉李肅至陝縣。陝守將、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與李肅戰,李肅敗退弘農,被呂布殺。牛輔兵夜叛,牛輔取金玉與朋友胡赤兒北渡黃河逃跑,被胡赤兒殺死,傳首長安。牛輔所部校尉張濟拜驃騎將軍,封平陽侯,屯駐弘農。

東漢興平二年(195年) 六月 漢將楊奉、宋果叛變。弘農守將張濟自陝縣赴長安和解。十一月,楊奉及其將董承脅獻帝赴洛陽,至弘農。李傕、郭汜追至弘農曹陽,楊奉急招河東白波帥韓暹、胡才、李樂等,合兵與戰。兵敗,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等戰死,李傕掠宮人、公卿百官及乘輿車馬人弘農。 十二月 漢獻帝逃至陝縣城,北渡黃河,逃到山西安邑,遣太僕韓融至弘農,與李傕、郭汜連和。李傕還給所掠宮人、公卿百官及乘輿車馬。

東漢建安三年(198年) 四月 獻帝派關中將段煨征討李傕,滅其三族,段煨被封為閿鄉侯。

東漢建安四年(199年) 詔令劉備為司隸校尉,治弘農。後曹操派衛覬為司隸校尉,治弘農。關中從此咸服。

東漢建安十一年(206年) 弘農郡守張琰及河東人衛固、范先謀反,活動於澠崤之間。河東太守杜畿以計謀將其遣散,捕張琰等斬之。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 曹操平西川張魯,馬超、韓遂疑為攻己,起兵反叛,屯兵潼關。弘農、馮翊多舉縣響應。七月,曹操征馬、韓,經弘農,命許褚於故函谷關北10里鑿道轉運糧草,遂置關,稱新函谷關。

東漢建安十九年(214年) 黑山張白騎於弘農起事,曹操部將立義將軍龐德隨馬騰往征,於陝澠二崤間接戰,張白騎被鎮壓。

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
正月 曹操征巴蜀,經崤山雁翎關,以北道(今陝縣宮前經硤石至陝城)轉運糧草。

曹魏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遣鹽運諫議大夫寇慈率工5000人,修治黃河三門險灘,以通漕運。

西晉泰始三年(267年) 正月 晉武帝遣鹽運大中大夫趙國、都匠中郎將河東藥世,率工5000餘人,修治三門險灘。

西晉泰始八年(272年)  弘農湖縣王浚擊張弘有功,封關內侯。咸寧五年(279年),率軍伐吳,次年破吳。太康六年(285年)卒,葬弘農。

西晉咸寧二年(276年) 弘農楊浚之女楊艷被立為皇后,楊浚被封為車騎將軍、臨晉侯。惠帝即位,楊皇后為皇太后。元景元年(291年),賈皇后殺太傅楊浚,廢皇太后為平民。後平反。其堂妹楊芷被繼封為皇后。

西晉光熙元年(306年) 四、五月 河間王司馬顒遣弘農太守彭隨、北地太守刁默,於湖縣抵禦東海王司馬越部將祁弘。祁弘大敗彭、刁。六月,弘農太守裴賡等起兵進擊司馬顒。

西晉永嘉三年(309年) 九月 弘農太守垣延詐降前漢將劉聰,夜襲劉聰,大獲全勝。

西晉永嘉四年(310年) 後漢河內王劉粲、始安王劉曜、征東大將軍王彌驅兵進攻西晉都城洛陽,石勒率騎兵2萬來助,會師於陝縣太陽,東進至澠池,敗晉將裴邈。

西晉建興元年(313年) 五月 以琅邪王司馬窖為左丞相大都督,督陝縣以東諸軍事。以南陽王司馬葆為右丞相,督陝縣以西諸軍事。

東晉建武元年(317年) 後漢兵攻弘農城,太守宋哲棄軍逃建康,投東晉王司馬瑞。

東晉太興三年(320年) 前趙廣平王劉岳為征東大將軍,攻後趙,屯留澠池。

東晉太寧元年(323年) 前趙派劉岳攻洛陽,屯金谷,軍夜驚,潰退澠池留駐。

東晉咸和七年(332年) 後趙丞相石虎與司州刺史史石生戰於潼關,敗退澠池。

東晉永和元年(345年) 後趙置洛州,轄弘農郡。

東晉興寧三年(365年) 三月 前燕太宰慕容恪同吳王慕容垂共攻前秦,克洛陽,略地至崤山、澠池,前秦王苻堅親屯陝縣城,防前燕入侵關中。

東晉太和四年(369年) 慕容垂叛投前秦,前燕命石泉戌主吳歸追至湖城,被慕容垂之子慕容令擊退。

東晉太和五年(370年) 前秦輔國司馬桓寅屯兵陝城。

東晉咸安元年(371年) 正月 前秦王苻堅遷丁零族翟斌於新安、澠池。

東晉太元九年(384年) 六月 東晉荊州刺史桓石民遣將晏謙攻破弘農,設湖、陝二縣為戍守防地。

東晉太元十一年(386年) 九月 後秦王苻丕率騎兵數千謀襲洛陽,前燕楊威將軍馮侅於陝縣邀擊之。

東晉太元十四年(389年) 後秦王苻丕敗,冀州刺史楊楷收集流民數萬戶,占據湖縣、陝縣。

東晉太元十七年(392年) 十月 巴蜀人在關中皆叛後秦,據弘農以附秦。秦主以寶衡為左丞相,徒屯華陰。河南太守楊儉期率眾於湖城進擊寶衡。

東晉隆安元年(397年) 後秦主姚興進軍湖城,東晉宏農太守陶仲山降,姚興進占陝城。

東晉義熙元年(405年) 十月 後秦主姚泓派遣并州牧姚懿屯陝津。後改遣姚債和冠軍將軍司馬璠建議將軍虵屯陝津。

東晉義熙十三年(417年) 東晉太尉劉裕北伐,參軍毛德祖破弘農太守尹雅部於澠池蠡吾城。劉裕部將王鎮惡部破澠池、陝城和湖城,進兵潼關,被秦兵所拒,兩軍相峙。弘農百姓競送義租,使晉兵大振。

劉宋永初元至二年(421至422年) 宋武帝劉裕置司州,領宏農、河南、滎陽等郡。弘農郡轄陝、弘農、澠池、盧氏、宜陽、曲陽等縣。

劉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 八月 劉宋雍州刺史隨王劉誕遣軍攻北魏,進擊盧氏。閏十月,攻人盧氏,斬縣令李封。再由盧氏攻克弘農,俘弘農太守李初古及縣丞。宋將薛安都屯駐弘農。 十一月 宋文帝命柳元景為弘農太守。柳元景攻陝縣,城固不克。北魏兵兩萬自洛陽經崤澠馳援陝縣。宋將魯元保引兵自函谷關援,北魏兵退。宋軍兩路合擊取陝州城。

劉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 冠軍司馬柳元景進據弘農西南之洪關。冠軍將軍封禮率兩千騎南渡黃河,自函谷關登岸,進兵弘農。

北魏延興元年(471年) 北魏顯祖崩,弘農北陝人王玄感立草廬於州城門外,哭祭三年,以家財開400人齋會,設百僧供奉。刺史苟頹奏於孝文帝。文帝詔送白褶與王玄感,令州表彰。

北魏太和年向(477至499年) 弘農郡屬荊州,轄4縣:圉、弘農、南鄉、邯鄲。弘農郡治所移於陝縣,為避北魏孝文帝元宏諱,改「弘農」為「恆農」。

太和十一年(487年) 置陝州,治所設陝縣城,轄5郡:恆農郡、西恆農郡、澠池郡、石城郡、河北郡。

太和十四年(490年) 北魏於盧氏置朱陽郡,並設朱陽縣。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朱陽郡廢。

北魏永平三年(510年) 冬北魏於恆農荊山(在今靈寶縣陽平鎮)造珉玉像一尊,高丈六,置於洛河之濱報德寺,北魏世宗親躬觀瞻。

北魏熙平元年(516年) 北魏荊沔都督元志在弘農大破梁軍,斬梁恆農太守王世定等。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 梁圍荊州,北魏詔別將裴衍與恆農太守王羆率軍1萬出武關解荊州之圍。

西魏大統二年(536年) 復置朱陽郡,廢石城郡。

西魏大統三年(537年) 八月 西魏安定郡王宇文泰東征東魏至恆農,攻破陝州城,斬陝州刺史李徽伯。 西魏大統四年(538年) 八月 宇文泰東征谷城。戰敗西退,至恆農。時關中戰亂,西魏帝留止閿鄉。

西魏大統五年(539年) 二月 東雍州刺史李虎自荊州還至湖城,被東魏丞相高歡部將俘解洛陽。 六月 高歡舉兵反。帝遣行台長孫子彥率前桓農太守元洪鎮陝。尚書僕射、關西大行台宇文泰提軍屯駐恆農。 七月 西魏帝西奔長安,高歡追擊。魏帝經陝縣至湖城。湖城王思村民以麥飯壺漿獻。西魏帝減免王思村10年賦稅。 八月 高歡追西魏帝至恆農,九月破潼關,返洛陽。自此恆農郡屬東魏。 是年在原弘農郡一部置西恆農郡,轄恆農縣。劃盧氏地置石城郡。轄玉城縣(在今靈寶縣蘇村鄉)。

東魏興和年間(539至542年) 東魏置澠池郡,轄3縣:北澠池、俱利、西新安。恆農郡轄3縣:恆農、北郟、崤。宜陽郡轄3縣:南澠池、宜陽、金門。

西魏大統六年(540年) 五月 西魏行台宮延和陝州刺史宮元慶帶領一批居民歸附東魏。東魏將其安置於河北馬場。 是年 東魏北中郎將高幹還鎮陝州,趙昶為長史、中軍都督。

東魏武定元年(543年) 三月 東魏渤海王高歡在邙山大敗西魏宇文泰,追至陝州,因軍士疲憊,野無青草,遂東還。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 置閿鄉郡,轄湖城縣。

北周保定二年(562年) 廢西恆農、朱陽2郡及玉城縣,置邑陽縣。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 陝、熊等七州十六防諸軍事、宜陽總管於翼由宜陽移鎮陝州,兼任陝州刺史。於翼自陝州深入九曲,攻拔造澗(在今山西省)諸城。

北周建德六年至大定元年(577至580年) 置河南郡於澠池。改南澠池為昌樂縣。置三崤鎮將,屯兵澠池。

隋開皇三年(583年) 廢弘農、閿鄉二郡,置虢州,治所設盧氏。 △於陝州焦水畔置常平倉,又名太原倉,倉城周長6里許。洛陽至陝州陸運糧至常平倉,再轉黃河、渭水漕運西安。

隋開皇五年(585年) 從各州調集糧食諸物集長安,以備災年。陝州路運糧人流晝夜不絕,達數月之久。

隋開皇十五年(595年) 六月 詔鑿砥柱,以通漕運。

隋大業元年(605年) 隋煬帝詔楚國公、司徒楊素與匠作宇文愷,帶役丁兩萬,在陝縣東南乾山與橐山之間開道。

隋大業三年(607年) 改「恆」為「弘」,置弘農郡,郡治設於鴻臚川(今靈寶縣城),轄4縣:弘農、盧氏、長泉、朱陽。置河南郡,轄18縣,閿鄉、桃林、陝、熊耳、澠池在其屬。

隋大業五年(609年) 正月 隋煬帝自東都洛陽還京師,二月至閿鄉。

隋大業七年(611年) 十月 砥柱山崩,壅塞黃河倒流數十里。

隋大業九年(613年) 六月 禮部尚書楊玄感反隋,攻弘農城三日不克,追兵至,退至閿鄉,與隋軍戰,一日三敗。八月,楊玄感陳兵董杜原(在今靈寶縣境),隋軍進攻,楊玄感大敗而逃,後被殺。

隋義寧元年(617年) 十二月 隋將屈突通敗於秦王李世民,自潼關奔東都,為李淵部將劉文靜追擒於閿鄉,虜其眾數萬。是年陝州大都督府改為弘農郡,轄4縣:陝、崤、桃林、長水。


你們的關注,是我向前的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搜集於網絡 ,圖文貴在分享 ,如有不當 ,請指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