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行書不可不臨此帖,行雲流水冠絕古今,王羲之原創真跡蘭亭帖下

清雅閣書畫 發佈 2019-12-19T12:11:11+00:00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台,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台,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書畫原創首發頭條,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書法家的格局影響書法創作的筆法轉變簡述:

每一位書家因性情、氣質、學養、審美取向的差異,都對用筆方法有著不同的感悟和取捨,都在不同程度上運用著相同或不同的技巧,巧妙而精到地運用著筆法,進行著勢的構築和意的創造。沒有這些就不能把書法家與書法家區別開來,進而也不能把書體與書體區別開來。

筆勢收放,對書法創作來說非常重要。《翰林粹言》指出:作書「行行要有活法,字字須求生動」。書法的「活法」和「生動」來源眾多造型技巧的運用,而不善收放絕對難成大手筆。用筆的藏露,也是「筆勢」經營的路徑之一。書法要求得字字精神,在筆鋒藏露上也須非常謹慎。因為書法造型「倘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筆勢論十二章》),其微妙處真正是「纖微向背,毫髮死生」(張懷《書訣》)。用筆露、藏,屬於兩種具體用筆技巧。藏鋒含蓄,露鋒俊放,古人作書,往往參用之:藏其鋒以包其氣,露其鋒以縱其神。但這裡有一點必須注意:「露鋒」筆鋒雖露,但「神」與「勢」卻必須蓄住,否則飄浮,即為敗筆。用鋒藏露,書家各有習慣;不同書體,傾向亦多不同。



王羲之《蘭亭集序》帖下欣賞:




























釋文品讀: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王羲之筆法介紹:

眾所周知,王羲之絞轉用筆是手無依託懸空為之,這是符合生理習慣的,王獻之以後乃至當代,提按用筆是書法主流用筆習慣,縱是米芾號稱得晉人真髓、八面出鋒也僅僅是學得獻之用筆法而已。我們在學書法時往往覺得米芾易學、孫過庭也不太難、獻之與我們不隔,唯獨羲之無從得筆法,即便能臨,仍是隔靴搔癢,何故?孫曉雲老師講得明白,古法不存了。


運筆的起收技法簡述:

運筆的起與收,即書寫開始和終止的運作,自然是運筆的首要方法,所謂「一畫之法,妙在起止」,應當特別重視。起筆也稱發筆、落筆、下筆。起筆要意在筆前,「慎終於始」,要將筆提起,按照字體幅度大小,先凌空活動作勢;下筆折搭藏露,逆順翻轉,都要穩准果斷,乾淨利落。如有不愜意處,可回筆或在下筆補救,而不能易筆重改,更不能筆臥紙上,失去活意.董其昌說:「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自僵,乃是千古不傳語。」

收筆的基本原則如米帶所說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還須注意虛實遲速,緩去疾回,回鋒實搶,出鋒空搶。無論是存結下帶,還是藏露出回,都要留得住筆,收得縱斂適度,虛實分明,氣勢恢弘,渾然天成。至於起收的具體方法,自當結合一定的字體、書體研討學習,以免誤解錯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