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對諸葛亮沒有絲毫惡意

希望星晨58298869 發佈 2020-01-11T16:50:02+00:00

劉備放心了,沒有背誦什麼隆中對啊。劉備有識人之明:在長板坡時,他自始至終都堅信趙雲不會背叛自己,趙雲呢在曹營殺了個七進七出,救出了阿斗,歷盡艱險又回到了劉備身邊,依然對劉備忠心耿耿;拿下漢中後,劉備力排眾議,放棄張飛不用,大膽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魏延堅守漢中十年,硬是沒有丟一寸土

我們來看託孤情形。劉備先讚揚了諸葛亮是德才兼備的精英,認為他比曹丕強十倍;是安邦定國的首要人選,一定能成就復興漢室的大業!又說,以你的政治眼光來看,我的兒子劉禪在您的輔助下能成為人主,就請你竭盡全力地輔導他;如果你認為他能力確實不咋滴,你可以取而代之,繼續完成北定中原的事業。諸葛亮表示,鞠躬盡瘁,「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放心了,沒有背誦什麼隆中對啊。


孔明說:「有何聖諭!」先主 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 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 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隆中對說的是什麼呢?首先分析了天下大勢力,曹操已擁較強的實力,又「」挾天子以令諸侯」,你暫時確實沒有實力與他抗衡;孫權占據江東,經過孫堅、孫策與他自己的勵精圖治,人民富裕,江山險固,要力爭與他搞好關係。接著介紹了荊州獨特而優越的地理位置,說「此用武之地,而其主(劉表)不能 守」,益州是「」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 業」,而「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說穿了,告訴劉備,想方設法取得荊州、益州。作為進攻中原的根據地,慢慢壯大實力!待形式成熟了,再搞大動作:


「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 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 川,『』《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對照以上事實,劉備託孤時沒有要反其道而行之啊!

只不過,近年來,很多「精明」的歷史學家認為劉備提出的:如果自己的兒子不才,就讓諸葛亮取而代之,是虛情假意,是虛偽的表現;目的是試探諸葛亮能否執行自己的遺願,死心塌地地輔佐劉禪,完成攘除奸凶,興漢安劉的大事!


我認為是歷史學家們過於敏感了。劉備有識人之明:在長板坡時,他自始至終都堅信趙雲不會背叛自己,趙雲呢在曹營殺了個七進七出,救出了阿斗,歷盡艱險又回到了劉備身邊,依然對劉備忠心耿耿;拿下漢中後,劉備力排眾議,放棄張飛不用,大膽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 ,魏延堅守漢中十年,硬是沒有丟一寸土地,為自己贏得了聲譽;馬謖風頭正健時,上上下下、包括諸葛亮都認為他是蜀漢的後起之秀,而劉備認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後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果然印證了他預言;這些事實無可辯駁地說明了劉備識人的目光 精準而獨到。


他自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二人從來沒有紅過臉,自說如魚得水。二人都遵循君臣之義,在戰鬥中結成 了深厚的戰友情誼,可以說,劉備對諸葛亮的品格、能力、為人處世知根知底。他根本不會擔心諸葛亮的篡位,相反,他很清楚:諸葛亮縱使知道阿斗不才,由於他對蜀漢的忠貞不渝也不會廢黜劉禪的,所以才在臨終前故意提醒他,要他以大事為重!

並沒有所謂的歷史專家們說那麼聳人聽聞,什麼軍帳後面埋伏了刀斧手,什麼要李嚴掌軍擠壓諸葛亮,什麼要趙雲護著劉禪,嚴控諸葛亮等等!我們說歷史人物,講正史也好,講演義也好,要拿證據,不能主觀臆斷,信口雌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