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書是大乘佛教興趣的重要標誌,在古印度消亡,又從中國學習

認真胡扯 發佈 2020-05-26T22:19:28+00:00

大乘佛教是公元一世紀左右在古印度產生的佛教思想,這個時間段恰恰是中國接觸佛教的開端,所以大乘佛教與中國特別有緣。

中國古代將佛教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尤其推崇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是公元一世紀左右在古印度產生的佛教思想,這個時間段恰恰是中國接觸佛教的開端,所以大乘佛教與中國特別有緣。

而大乘佛教興起的重要論著之一都是《大乘起信論》,這部由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大師馬鳴菩薩編著的典籍在中國十分流行。



公元前500年前後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最初的佛教是以原始佛教典籍集結成所謂的「四部阿含」為主的宗教。

到了公元一世紀前後,大乘佛教開始興起,有別於所謂的小乘佛教,大乘佛教認為佛祖並非只在這個世界說法,在另一個時空仍然有教法傳世。大乘佛教更注重發菩提心和普度眾生。

佛教從小乘轉向大成的過程中,湧現了一大批著名的論師,馬鳴菩薩就是其中的一位。



馬鳴菩薩早年是婆羅門教徒,後來皈依佛教。他是古印度大乘佛教興起的重要人物,他撰寫了很多佛教論著,其中以《大乘起信論》最為著名。

《大乘起信論》提出了如來藏思想,將物質世界和唯心世界統合為辯證統一的整體,將佛教修行理論貫穿其中。

這是大乘佛教理論出現的標誌性著作之一。

《大乘起信論》傳入漢地以後有多個譯本,如南朝真諦譯本和唐代實叉難陀的譯本。

因為中國佛教大乘占據了絕對的主流,所以《大乘起信論》在中國的流行程度也是十分可觀的,中國佛教不少大宗派如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等都對《大乘起信論》推崇備至。

後來玄奘法師西行還曾把《大乘起信論》重新推薦給了古印度佛教界,而據說當時印度已經沒有這部書了。


任何一種宗教都有它的開端和發展,佛教也不能例外,古印度時代的佛教先是經歷了小乘佛教時代,後來婆羅門教大量吸收了佛教理論與佛教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大乘佛教興起,使得佛教在古印度再度占據了較為有利的位置,《大乘起信論》就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代表作品。

但是佛教在古印度的消亡卻已經難以避免,又過了五六百年的時間,到了公元五世紀前後,婆羅門教等外道理論大量滲透佛教,使得佛教開始神秘化極端化,最終失去了內在的生命力。

隨著商羯羅等人的進攻,古印度佛教走向沒落,後來外族的入侵更是對於印度佛教致命一擊,佛教在古印度消亡了。

現在人們想要了解古印度的佛教歷史,中國的佛教歷史反而是重要的參考,《大乘起信論》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這對於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