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竟然與"清明節"有關?

走遍大江大河 發佈 2020-01-02T05:28:40+00:00

鄭成功連聽到一個"清"字,都感到逆耳。有一天,士兵端來茶水說:"大帥,請喝清茶",鄭成功聽了很惱火,當即糾正說:"今後不准說'清'字!"特別對於"清明節",把"清"字壓在"明"字上頭,更使他不快,因此他下令軍民不要在"清明節"掃墓,而改在"三月三"敬祖。另一個傳說是:清兵屢次被鄭

說起清明節,人們耳熟能詳,大都會說出個子丑寅卯。但您可知道在福建東山島和台灣,有個類似清明節但比清明節更特殊,更重要的節日嗎?

每年春季,如果大家有機會到東山島和台灣一趟,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不少鄉村偏不在清明節這天掃墓,卻固定在農曆三月初三掃墓。這是什麼緣故?

原來,明末清初以來,每逢農曆三月初三,東山島和台灣民間就有一個敬祖舊俗,謂之"三日節"。

說起這個敬祖節,還有著一段兩岸淵源關係的傳說和記載:

話說當年鄭成功為實現"反清復明"和收復台灣的願望,率兵踞守福建的廈門和東山島等沿海地區,將士們同仇敵愾,矢志不移。鄭成功連聽到一個"清"字,都感到逆耳。有一天,士兵端來茶水說:"大帥,請喝清茶",鄭成功聽了很惱火,當即糾正說:"今後不准說'清'字!"特別對於"清明節",把"清"字壓在"明"字上頭,更使他不快,因此他下令軍民不要在"清明節"掃墓,而改在"三月三"敬祖。

另一個傳說是:清兵屢次被鄭成功軍隊擊敗後,懷恨在心,後來鄭成功移兵驅逐荷夷,收復台灣,清軍乘機入侵廈門、金門等閩南沿海地區,毀城拆屋,燒殺淫掠,百姓慘遭燒殺劫掠,紛紛逃難,造成"嘉禾斷人種"的慘劇。倖存者直到三月初三才陸續返回家園,但是已無法弄清死去親人被害的確切日期。所以就擇定三月初三共同祭悼死難親屬,便成了有紀念意義的"敬祖節"。

時光流逝,數百年過去,東山島和台灣兩地的敬祖掃墓節俗依然不變。樹有根,水有源,人有祖。誰無故園之戀,誰無思親之情?東山島去台人員對敬祖節尤為重視。以前,他們不能親自回桑梓祭祖掃墓,每逢敬祖節,只能在家供起牲禮面朝祖國大陸,致祭祖先在天之靈,寄託一份思鄉念祖之情。兩岸直接"三通"後,去台人員能夠走得動的,紛紛在敬祖節期間回大陸祖家祭祖掃墓。

在這個充滿離愁別緒的節日期間,台胞回到祖家後,頭一件大事就是虔誠地在祖先、親人墳墓前擎一柱香,敬一杯酒,加一抔土,祈一句福,以表敬祖思親心跡。他們有的攜帶子孫,通過掃墓祭祖的儀式,讓後代們認識"根緣"。可以說,敬祖節是慎終追遠的傳統教育,也是現代意識中最好的生命教育。

敬祖節,是東山島和台灣人的謁祖節、思親節,是一個不能被遺忘的節日,同時也是一種富有人情味的風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