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五眼聯盟為何那麼團結?

地圖帝 發佈 2020-05-06T01:09:26+00:00

「五眼聯盟」是一個包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在內的情報共享組織,但事實可能遠不止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考慮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民族構成、歷史淵源、價值體系、語言文化,你會驚人地發現它們本質上就是一個超大規模的「盎格魯-撒克遜」國。

「五眼聯盟」是一個包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在內的情報共享組織,但事實可能遠不止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考慮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民族構成、歷史淵源、價值體系、語言文化,你會驚人地發現它們本質上就是一個超大規模的「盎格魯-撒克遜」國。

盎格魯-撒克遜人主要是生活在大不列顛島東南部,也就是今天的英格蘭地區。隨著大航海時代和殖民時代到來,盎格魯-撒克遜人創造了日不落帝國,他們的英語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

對此同為海洋文明卻隸屬東亞族群的日本曾不無感觸地提出這樣的觀點,「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表面是個國家聯盟,但實質就是一個國家。

從「五眼聯盟」在國際上的表現來看,儘管平時互有爭吵,但在面對非盎格魯-撒克遜系國家的挑戰時往往能夠立即協調一致、共同對外,簡直像極了一個國家。「五眼聯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二戰期間英美兩國在通信情報方面的合作,不過很快我們就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是相隔萬里的英美,而不是近在咫尺的英法?答案很簡單,就是共同的民族、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價值觀使得英美之間同氣連枝、一榮俱榮。

1941年,英美達成建立情報共享系統的協議,但在打敗德國和日本之後,類似的合作非但沒有終止反而更加變本加厲。1946年,為了對抗以蘇聯為首的「華約」,英美兩國再次簽訂《共同防衛協定》,並且英國在隨後不久又拉來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加入,至此「五眼聯盟」正式建立。雖然名為「情報共享」組織,但相近的民族心理卻使得五國間的關係遠比普通的國家聯盟穩固得多,在這一點上體現最深的莫過於美國人塔特納爾那句「血濃於水」。

1812年英美之間爆發「第二次獨立戰爭」,當時在美軍當中服役的塔特納爾曾真刀真槍地同英國人血拚過,按理此人應該對英國人恨之入骨才對,但很遺憾事實並非如此。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法聯軍共同向東方的清王朝發難,儘管美國並未捲入這場戰爭,但美軍艦隊指揮官的塔特納爾准將依然下令開火支援在大沽海面作戰的英國艦隊。當部下問及為何要違背軍令幫助英國人時,塔特納爾說出了那句至今在英美兩國之間廣為流傳的名言:血濃於水。


事實上在聯合打壓外族方面,沒有哪個民族比盎格魯-撒克遜系更加步調一致。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法國為了扶植北美十三州脫離英國,派出了大量人力物力對美國進行援助,本指望能夠建立共同對抗英國的盟友關係,但結果卻適得其反。儘管法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甚至國王路易十六本人也因隨後的經濟崩潰而被推上斷頭台,但戰後英美之間的關係還是比法美親密得多。美英單方面媾和之後,英國人開始全面封鎖法國,但這個時候美國並沒有雪中送炭,相反趁火打劫騙走了法屬美洲所有的殖民地。

在英美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眼中,不僅法國這樣的高盧人屬於外族,德國那樣的日耳曼人同樣是異類。二戰爆發以前,德國人也曾幻想過結合英國的海洋力量共同稱霸世界,畢竟日耳曼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也算擁有共同的祖先。可惜在英美看來,講英語、白皮膚、控制海權的國家才算自己人,自詡高人一等的日耳曼人不過是被困住歐洲大陸上的鄉巴佬而已。在這種思維的指引下,紐西蘭自願成為英國和美國的兵工廠,澳大利亞源源不斷向歐洲輸送兵員,加拿大甚至同意美國在本國國土上進行細菌試驗。

種種歷史跡象表明,「五眼聯盟」既是一個情報共享國家聯盟,也像是擁有五個身份的同一個國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