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支付的中場戰事

砍柴網 發佈 2020-05-10T03:43:13+00:00

2014 年,在蘋果公司秋季新品發布會上,基於 NFC 的手機支付方式—— Apple Pay 與 iPhone6/iPhone6 Plus 同時發布。

幾年廝殺,伴隨著用戶滲透率和場景滲透率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移動支付市場的大戰似乎就此偃旗息鼓。

然而,平靜之下亦有暗潮。

儘管支付寶、財付通已穩居第三方支付龍頭,但兩者仍在挖掘新的增量市場,試圖以結構性增長取代絕對增長。第二梯隊的支付企業亦在各自的細分領域發力,京東支付針對大型商超零售場景推出 " 自助收銀 + 人臉支付 " 的智能收銀解決方案,易寶支付在航旅領域加大營銷力度。

而在移動支付眾多的 " 搶食者 " 中,有這樣一個群體,似乎只在 2016 年前後被聚光燈短暫的 " 關照 " 了一下。

短平快的流量模式走向過去時,同時也意味著以華為支付為代表的手機廠商的中場戰事正在打響。

手機廠商密集搶食

2014 年,在蘋果公司秋季新品發布會上,基於 NFC 的手機支付方式—— Apple Pay 與 iPhone6/iPhone6 Plus 同時發布。2016 年 2 月 18 日,Apple Pay 業務在中國上市。

Apple Pay 入華後,搭載銀聯雲閃付的 Samsung Pay 服務也上線,包括華為、聯想、中興、小米在內的多家國內手機廠商開始布局移動支付。

2016 年的移動支付戰場,一時間從微信支付、支付寶的 " 雙人舞 " 變成囊括第三方應用、手機廠商的 " 戰國時代 ",移動支付未來格局的變化成為業界討論的熱點。

四年過去," 銀聯 + 手機 Pay" 的組合很明顯並未撼動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地位。據 iResearch 艾瑞諮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 年第四季度,國內移動支付市場上,並未有任何一款手機廠商支付產品上榜。這也就意味著,沒有一款手機廠商支付產品的市場份額達到 0.2%。

國內眾多手機廠商中,華為可謂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近日,數據調研機構 lDC 發布的《2019 年中國中高端價位段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榜單顯示,2019 年中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的全部渠道中,華為的份額高居第一,在所有渠道的市場占有率為 56%。

此前國外數據網站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華為在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占比上有著絕對的領先地位,2019 Q1 為 34%、2019 Q2 為 35%、2019 Q3 為 40%,2019 年第三季度華為的市場份額占比已多於 vivo、OPPO 之和。

基於華為手機地位的特殊性,華為支付的發展自然而然成為了國內手機廠商支付產品的焦點。

無意爭鋒,無法撼動

手機廠商爭先入局移動支付之時,人們迫不及待地把其放在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對立面,腦補出了一場繪聲繪色的搶食大戲。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手機廠商選擇了完全不同的形式進軍移動支付。不同於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掃描二維碼支付,手機廠商推出的移動支付基於 NFC 功能,手機只需要靠近支持銀聯雲閃付的 POS 終端機(無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完成支付。

或許可以做出一種合理假設,從一開始,華為支付就無意與微信支付、支付寶爭鋒。

首先,2015 年的移動支付市場,支付寶及財付通分別占據了 72.72% 和 14.61% 的市場份額,華為支付在短期內絕無逆襲可能,這一點華為心知肚明,因此選擇了不同於 " 掃碼派 " 的 NFC 支付方式切入。

其次,手機競爭同質化日趨明顯,手機廠商需要新的場景留住老用戶以及拉攏新用戶。在 Apple Pay 與 Samsung Pay 相繼上線後,華為若沒有支付功能將會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面。因此,華為支付的推出既是利用手機流量做金融生意,更是通過支付功能提高用戶粘性。

而從手機廠商進軍支付這一產業鏈上另一重要角色——中國銀聯的角度來看,華為支付等手機廠商支付產品只是銀聯欲藉助手機廠商反攻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手段。華為支付無意爭鋒,亦無力與兩強爭鋒。

儘管華為手機市場占比居國內智慧型手機的第一寶座,但其用戶數量遠無法與微信、支付寶抗衡。此外,支付不僅僅是產品,它還是一個業務,決勝點在於對交易場景的抓取。微信支付具備 " 高頻 " 的 C 端優勢,而支付寶布局 " 多維 " 場景,在移動支付的 " 場景化 " 時代,華為支付這個 " 後來者 " 甚至難以贏得一席之地。

在龐大用戶數面前,華為手機顯然不能 " 孤立 " 微信及支付寶。有業內人士指出,華為採取的更像是聚合支付方案。

硬體背後的大生態

儘管華為支付目前在國內移動支付市場仿若 " 小透明 "。然而,如果把考量的時間放得更長遠些,其中依然充滿了變數。

技術驅動可能是變數之一。近日,億歐智庫發布的《預見 2020:金融科技發展十大關鍵詞》中便指出:技術驅動下,2020 年第三方支付行業將走向智能化、無感化。

一方面,指紋、聲波、虹膜、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的探索應用將進一步提高用戶支付的智能化、無感化;另一方面,穿戴式設備等支付終端設備將得到一定的應用和推廣,並應用於公交、地鐵、便利店等非接觸支付應用場景。

NFC 支付使用極為便捷,這是它的明顯優勢。而掃碼支付此前更為普及,其中主要的一條原因便是其技術難度遠小於 NFC。

另外一條值得關注的趨勢是,在技術驅動的大背景下,傳統的銀行卡收單方式也正在發生改變,收單機構探索將手機升級為新型的 POS 終端,降低收單的門檻。2020 年 2 月 23 日,拉卡拉宣布與華為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圍繞華為終端,連接華為用戶與公司商戶,開展手機 POS 收款、會員營銷、便民業務和華為 PAY 推廣等面向海量用戶和商戶的業務合作。

可見,華為支付的硬體優勢在技術驅動的大背景下贏得了部分先機。

有業內人士指出,華為支付的推出,短期來看有圍繞終端用戶提升消費體驗,通過應用服務穩固存量用戶、維持終端增量的用意。但長遠看,支付往往是複雜金融生態的支撐,華為憑藉自身的硬體技術力量,可以打造一種開放的整體解決方案,服務遠超華為自身的廣闊的產業生態。

華為在 2019 年 7 月聯合多家銀行正式推出基於銀行Ⅱ、Ⅲ類帳戶的零錢業務,這意味著華為已經開始在硬體生態內搭建金融軟體系統。用戶可通過零錢帳戶一鍵開通 Huawei Pay,在華為錢包中自動生成訂製的專屬 " 零錢卡 "。" 零錢卡 " 可實現手機閃付(NFC 支付)、付款碼支付、碰一碰標籤支付及線上支付等。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也提到,手機錢包也在探索更多的服務方式,例如為合規的貸款做導流助貸服務。且今年 4 月份華為推出基於 Huawei Pay 的數字 / 實體信用卡 Huawei Card,一系列動作都可以看出華為金融生態的大布局,也是華為提升品牌效應增強用戶粘性的一種手段。

華為支付的走出去

走出去或許是華為支付的另一個變數。

今年 4 月份,銀聯國際宣布,與華為及港澳地區 4 家主流銀行合作,首次在澳門推出銀聯手機支付 Huawei Pay,並在香港增加接入機構,服務更多用戶。今年以來,銀聯手機支付 Huawei Pay 服務境外布局不斷提速,已在澳門、新加坡、巴基斯坦三地首次實現落地。

華為支付出海僅是其出海生態的一小部分。今年 2 月 24 日,華為終端舉行線上發布會,正式宣布華為 HMS 移動服務出海,向海外用戶宣告自己的生態戰略。

而華為支付是華為 HMS 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會為全球消費者提供移動服務體驗。

億歐金融認為,相較於微信、支付寶等國內第三方支付平台,華為支付依託華為在海外積累的品牌知名度及手機媒介,滲透海外或許更加容易一些。

當前,微信支付及支付寶出海的主要形式為申請當地支付牌照以及投資當地支付公司。兩者主要服務目標是中國人,對於紮根當地並沒有什麼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網際網路流量紅利觸頂的當下,支付巨頭一直在尋找持續增長的突破口。隨著 5G 時代的到來,刷臉支付、聚合支付、無感支付等支付方式都會迎來一系列變革。從國內到海外來看,國內移動支付產品的用戶和規模遠看不到天花板。金融開放不斷深化,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將迎來國際競爭及機遇。

於華為支付而言,其中場戰事的結局遠未到見分曉之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