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什麼特意描寫二段同性之間的禁忌愛情?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

老陳談趣史 發佈 2020-02-01T15:56:54+00:00

前言:金庸非常擅長描寫禁忌愛情,其多數小說中的多數愛情都具有作品所描繪的時代中的「禁忌」,如《神鵰俠侶》中楊過小龍女兩人是師徒關係發展為情侶,在宋代這是禁忌的;《天龍八部》中虛竹本是和尚,未還俗便於銀川公主發生關係,在佛教這是禁忌的;《倚天屠龍記》中成昆與陽頂天夫人在婚後仍相會,

前言:

金庸非常擅長描寫禁忌愛情,其多數小說中的多數愛情都具有作品所描繪的時代中的「禁忌」,如《神鵰俠侶》中楊過小龍女兩人是師徒關係發展為情侶,在宋代這是禁忌的;《天龍八部》中虛竹本是和尚,未還俗便於銀川公主發生關係,在佛教這是禁忌的;倚天屠龍記》中成昆與陽頂天夫人在婚後仍相會,在當時的婚姻法律中也是禁忌的。縱觀金庸作品中的愛情,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禁忌的成分,也正是這樣的禁忌矛盾,才顯得這些愛情更有立體感和生動性。

而本文所討論的禁忌愛情-同性愛情即使放到現在,仍在公序良俗中所不被認可的

金庸小說中描寫了兩段較為明顯的同性愛情,一對是兩個男人:東方不敗與楊蓮亭,一對是兩個女人:何鐵手與溫青青


1、東方不敗與楊蓮亭

東方不敗本是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塑造的一個完全的反面角色,金庸對他的描寫是充滿了貶義色彩的。他對東方不敗的描寫從來不缺乏貶低的詞彙,也從來沒真正的讚賞過東方不敗。

即使如此,出於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金庸對東方不敗還是沒辦法一貶到底:

在武功上,任我行、左冷禪、方證大師、沖虛道長、岳不群都不及他;

在劍理上,令狐沖修習的「獨孤九劍」,東方不敗曾經讚嘆令狐沖的劍法,但是他雖然佩服令狐沖的劍法高深但指出還是贏不了自己,而任我行也承認如果單打獨鬥,絕非東方不敗敵手,最主要原因是東方不敗修習時《葵花寶典》時間長,行動迅速,加上兵器太小、動作太快而使任我行無法施展「吸星大法」。

任我行在少林寺曾宣稱,當世武林中令他佩服的只有三個半人,其中他最佩服的人就是東方不敗

東方不敗在任我行掌教期間任光明左使教主,後趁任我行練功走火入魔之際發動叛亂,囚禁任我行於西湖梅莊的地牢之中,並修煉《葵花寶典》,武功臻至天下第一,當世無敵,號東方不敗。

後寵幸小人楊蓮亭,不理教務。最終,在與令狐沖任我行等人的大戰中,任盈盈挾持男寵楊蓮亭,東方不敗為救楊蓮亭而分心,被令狐沖、任我行聯手擊中背上要害,最後被任我行殺死。

但是讀者與金庸的觀感是相反的,東方不敗在讀者群里越來越受到歡迎,尤其是由於近期的影視化傳播使東方不敗的形象,變得越來越好,反而讓讀者引發了一些東方不敗崇拜的熱潮。

關於東方不敗身上最重要的兩個特點,一是他奪取了原本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的位置,一改任我行相對民主的作風,專制獨裁。但是他的成功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的奮鬥所獲取的成功,也許正是這種「草根逆襲」的故事,才引發了讀者的共鳴以及對他的喜愛。

他身上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欲練此功、揮刀自宮」,從一個男人變成一個不完整的男人。他性情大變,顯得越來越女性化,所以在很多影視劇的翻拍中,東方不敗乾脆由女性來扮演其中的角色,反而使讀者或者是觀眾越來越喜愛「她」。

本段所討論的東方不敗的同性愛情是基於金庸原著的討論,而在原著中有一個人是被忽視的,就是楊蓮亭,很多讀過金庸原著的作者曾經發出感嘆說「只有看了原著才知道為什麼東方不敗會喜歡楊蓮亭」。

原著中對楊蓮亭的描寫其實也充滿了貶義的色彩,他顯得極其的粗魯,顯得很無知,但是他絕對不是讀者心中東方不敗的「面首」的形象,他一點也不顯得女性化,充滿了陽剛之氣,身形魁梧,滿臉虬髯,形貌極為雄健威武。

在小說的結尾,楊蓮亭怕自己影響東方不敗的打鬥,即使身受重傷斷了耳朵,也沒有發出一絲的疼痛之聲。

「但見東方不敗身子越轉越快,一團紅影滾來滾去。任我行、向問天、令狐沖連聲吃喝,聲音中透著又是憤怒,又是惶急。三人兵刀上都是貫注了內力,風聲大作……楊蓮亭卻不發出半點聲息。」


光看這種氣概,就能知道東方不敗、楊蓮亭之間是互相真正的欣賞,也是互相真正的愛情。

有人認為,正是因為東方不敗,修煉葵花寶典,成為了既不是完整的男人,也不是這麼完整的女人的雙重人格。

依東方不敗的本事,如果是一個男人,與女人結合不愁,如果是一個女人,與男人結合也不成。而愛情是人的本能,所以楊蓮亭暗合了他「阿尼姆斯」人格的初期:

「身體有力量的男人」。

夢想成為女人卻不可得的東方不敗遇見了他,遇見了他英俊的相貌與陽剛有力的身軀,在他面前,因自宮產生的性別錯位所導致的阿尼姆斯情結觸動了。

「一代裊雄所追求的竟是性別的極端,這是東方不敗自我非人化後產生的身為「人」的慾念,男人和女人的原型心理都在他身體里發酵,讓他對楊蓮亭愛得一發不可收拾。」

2、何鐵手與溫青青

何鐵手和溫青青是《碧血劍》中的兩個人物,但是金庸直接點破何鐵手對溫青青的愛情是在《鹿鼎記》中。何鐵手初見溫青青是她女扮男裝,因此何鐵手錯誤以為溫青青是個翩翩少年郎,對其一見傾心:

抬頭看時,不禁一呆,見是一個面貌俊秀的美貌少年。這人十八九歲年紀,穿一件石青色緞衫,頭頂青巾上鑲著塊白玉,衣履精雅,背負包裹,皮色白膩,一張臉白裡透紅,說得上是雪白粉嫩。


但是兩個人的感情向同性愛情像靠近是,即使何鐵手知道溫青青是女兒身之後,仍然對她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慷。

整個作品中,何鐵手的形象給人感覺相對直觀,前期與李莫愁類似,遇到溫青青後,由於愛情的力量,棄惡從善,拜袁承志為師投入華山門下,改名為「何惕守」。而溫青青的形象相對複雜:

「翻看全書,溫青青留給讀者最深印象的恐怕就是她善妒、情緒行為處於極不穩定的持續波動中。溫青青的情緒不穩定性主要表現在方面,她體驗到一種空虛和不安全感,缺乏自尊……非常自卑即使前一秒她還溫婉歡欣,下一刻一旦袁承志對其他女人多表示一點關心,她就立即大發脾氣,甚至又哭又鬧、不可理喻。」


因此兩人之間,可能是何鐵手對溫青青的單戀,相較於東方不敗與楊蓮亭的兩情相悅要遜色。


後語:

金庸是塑造悲劇情節的高手,尤其是愛情悲劇,他把那些我們看似有價值的愛情,輕易地毀滅在我們的面前,讓讀者感同身受那種愛情帶來的心如刀絞和痛徹心扉。

「所謂悲劇就是把那些有價值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魯迅說

這種在故事情節中的悲劇渲染顯然不是簡單直白、一目了然的「悲」,而是那種隱隱作痛,甚至是久久不能平復的「悲」,金庸為什麼特意描寫二段同性之間的禁忌愛情,我想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


在金庸小說中,情愛是推動故事情節和作品主題的主要媒介,隨著西方「自由戀愛、男女平等」觀念的傳入,武俠小說或多或少都開始滲透了愛情元素。直到現代,尤其是金庸所生活的香港,民智漸開,「自由、民主、平等」這些觀念也開始深入人心,情愛觀念也就發生了變化,而金庸小說中的愛情書寫就已經介入了現代愛情觀。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追求愛情不但不可恥,相反是充滿人性光輝,值得讚美的。中國人雖然自古以來不乏歌頌讚美愛情的文學藝術作品,但是相較於西方人,對愛情的表達還是內斂的,「發乎情,止乎禮」。愛情主題的詩歌、戲劇、小說等作品固有佳作,但把愛情作為主題的純粹「言情」則鳳毛麟角。改革開放以後,無論是大陸還是港台地區對於愛情的稱頌則越來越多。國人開始正視愛情在人性中的偉大,稱頌愛情的小說、詩歌、歌曲、電影等大量湧現。直言相愛、表達喜歡,成為兩性交往的日常。這是介入現代愛情觀的第一個特點。

第二:婚姻的基礎應該是「愛」本身,而不是其他條件的束縛。我們傳統的婚姻觀講究門當戶對,這是基於雙方相同的物質基礎、社會地位、教育觀念等等客觀條件,這自然有其合理性。但雖然現代化浪潮的開始,工業化、城市化的加劇,嚴格意義上社會階級已經模糊了。現代人對於婚姻與愛情,越來越多的考慮是「愛」與「愛情」本身的邏輯。自由戀愛的觀念得到認同,出身、民族、血緣、宗教、金錢等條件不再束縛國人的思維。這是介入現代愛情觀的第二個特點。


第三: 婚姻不是戀愛的終點,相愛也未必要相守,愛情重視的更多是過程。中華民族的審美偏好一向喜歡「大團圓」結局的。同時也認為戀愛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少男少女的事情,「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是公共認知。但現代社會隨著法律的完善、醫療的健全、人均壽命的延長,戀愛與婚姻不再是遞進關係,兩者是可以獨立存在的。

進而,相愛的人是否需要己婚姻的形式保障愛情也就不再那麼重要,「有情人不成眷屬」反而成為金庸作品中的特殊體現。因為傳統的認識是需要戀愛有個結果,而這個結果就是婚姻:現代愛情觀則認為愛情最重要的是相愛的過程,結果是什麼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金庸基本不寫婚後夫妻的感情生活,專注於男女相識一剎那的一見鍾情、戀愛過程的忠貞和一往情深,無論他寫的多麼純潔高尚不食人間煙火,在情字上確實寫盡了現代人的情感濃度和烈度。


全文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