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噩夢:納粹暴行,「水晶之夜」那一晚,到底發生了什麼?

科羅廖夫 發佈 2020-02-01T16:40:38+00:00

猶太人可能沒有想到,看似損失不太高的「水晶之夜」,卻是由德國納粹黨員和黨衛軍在德國全境範圍內發動的,也成為了納粹對猶太人有組織清洗的開始。

1938年11月10日早晨,看似風和日麗的一天,但是德國各大城市都亂了套,絕大部分猶太人開設的商店,窗戶全部被打碎,店內的之前物品也被洗劫不少。亮晶晶的玻璃渣在地上,經過陽光的照射後宛若水晶一般動人,但考慮到這場奇怪的鬧劇發生於前一天深夜,所以被稱為「水晶之夜」。

猶太人可能沒有想到,看似損失不太高的「水晶之夜」,卻是由德國納粹黨員和黨衛軍在德國全境範圍內發動的,也成為了納粹對猶太人有組織清洗的開始。那麼,一場簡單的砸玻璃,為何演變成席捲歐洲的大屠殺呢?

要討論這個問題,就要從猶太人和歐洲各國的矛盾說起。從中世紀起,歐洲和猶太人之間因為信仰和文化,就存在著諸多矛盾,反猶主義的高漲也促使猶太人歷史上多次遭到屠殺。19世紀晚期,德國大舉推進民族主義運動,直接把雅利安民族和「低劣的猶太人」區分開,德國議會上甚至直接稱呼猶太民族是「霍亂桿菌的攜帶者,是血腥的掠奪者」,為了雅利安民族的利益應該清剿所有的猶太人。

這種「嫉妒」的確有一定的道理,猶太人憑藉精明的商業天賦,在哪個國家都能夠輕鬆斂財,並且高調行事,所以哪個國家都不待見猶太人。在19世紀初的經濟大危機中,德國面臨戰敗巨額賠款之際,猶太人仍然高價向德國民眾出售生活必需品,引發民怨,所以通過貨幣大貶值將猶太人的巨額財富「稀釋到零」。這樣雖然對猶太人有一定的打擊,但經商的猶太人手上仍然有大量囤積的物資作為硬通貨存在,仍具有很高的隱形財富。所以針對猶太人的「水晶之夜」就此爆發,洗劫猶太人的商店也在「水晶之夜」第二天自德國民間自發進行,不排除有納粹暗中鼓動民眾的可能性。

1938年,大量的猶太裔波蘭人居住在德國,為了給波蘭一點教訓,德國對這些「奸詐的商人」下手勢在必行,大量的猶太人被驅逐到德國和波蘭邊境,波蘭政府拒絕德國的提議,不願意接收這批由德國驅逐的猶太人。一時間雙方僵持不下,這些難民只能夠呆在兩國邊境哪兒都去不了,為了改變這一現狀,11月8日一名猶太裔青年手持左輪手槍刺殺了一名德國外交官。這可不得了,德國官員被殺立刻成為了納粹德國對猶太人採取暴力行動的最好藉口,納粹的反擊隨即到來,即「水晶之夜」。

「水晶之夜」看似是由民間自發的,不過全程都是由德國政府策劃實施的,在這起事件中,德國全境一共有7000家猶太商店和1600座猶太教堂遭到打砸,另有29座猶太人開設的百貨公司遭遇縱火和毀壞,損失慘重。同時與德國關係密切的奧地利,也遭遇不同程度的對猶太人教堂的商店的破壞。

這場衝突之後,猶太人不但沒有被視作「受害者」,反而成為嫌犯而存在,德國境內乃至德波邊境的數萬猶太人遭到逮捕,被陸續關押進集中營,雖然部分猶太人在三個月之內得到釋放,但大量的囚犯仍然得到不人道的待遇,很多死於毆打和虐待。這個時候的德國還未和英法美徹底撕破臉皮,處於綏靖政策,英法美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沒看到」,戰後估計1938年到1939年初,至少有3000人死於集中營。

「水晶之夜」影響極其惡劣,許多其他國家的納粹團體名聲立刻變臭,遭到世人唾棄,由於美國擁有大量猶太人,所以更是將駐德大使召回,很多國家更是因此直接和德國斷交以示抗議。德國也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趁此計劃展開對猶太人的「系統性屠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