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其《紀念劉和珍君》作品中,女師校長楊蔭榆是什麼樣的人?

炒米視角 發佈 2020-05-08T13:49:27+00:00

但任何歷史是需要檢驗的,沒有下半截的故事,或許楊蔭榆就是一個壞人,但加了下半節的故事,楊蔭榆就發令人深思了。

魯迅曾經連寫過十來篇文章罵過楊蔭榆,所以印象中她應該是個壞人。但任何歷史是需要檢驗的,沒有下半截的故事,或許楊蔭榆就是一個壞人,但加了下半節的故事,楊蔭榆就發令人深思了。

楊蔭榆出身無錫傳統書香世家,是錢鍾書夫人楊絳的姑姑。她早年反對包辦婚姻,最終終身未嫁,一生坎坷。她曾經考取官費留學日本,成績優異,以及後來還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獲得碩士學位。

1924年2月她被民國政府教育部任命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

但是楊蔭榆在教育理念上,秉承著西方學來的教育理論,一味強調秩序、學風。(從這裡有沒有看出某些西方式的雙標?)在學生運動如火如荼的年代,她反對學生參與政治,搞「整頓學風」。此刻她的理念就顯得特別保守和專制。

而最終將楊蔭榆推到輿論風口的導火索的。是在民國教育總長章士釗表態支持「整頓學風」之後,楊蔭榆開除劉和珍、許廣平等6名學生自治會成員。

而站在劉和珍、許廣平等學生自治會背後的是魯迅、錢玄同等新文化運動旗手們。

所以在學生自治會搞「驅楊運動」的時候,魯迅等7名旗手聯名發表《對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風潮宣言》,表示支持學生自治,參與政治運動。

「五卅運動」爆發後,學生們更是組織「滬案後援會,積極舉行罷課等各種運動。楊蔭榆則採取了解散學校,讓學生搬出、關閉學校伙房、防止學生聚集等措施。結果就引發了軍警和學生的衝突,造成了劉和珍等人被殺的慘案。

然而這個也正是楊蔭榆不想見到的局面。他不允許學生參加運動,目的就是不希望看到流血犧牲。然而她根本就沒有想到,最終學生死亡的責任卻歸到了她的身上。

由於魯迅那篇《記念劉和珍君》,楊蔭榆身敗名裂,最終黯然離場。在這件事情中,楊蔭榆的確是有責任的,最大的責任在於,她不支持學生運動,在學生運動的浪潮當中,成為了「逆流」的代言人。

然而就是這位被魯迅罵為性變態、老寡婦、獨裁者、劊子手的楊蔭榆女士,卻面對了日軍的暴行,勇敢地予以斥責,最終被日軍殺害。

在1937年,日軍侵占蘇州時,幾個被日軍追逐的婦女逃至盤門新橋巷的楊蔭榆家時,楊蔭榆立即勇敢地站出來用日語同日軍交涉,當眾斥責日軍的暴行,保護了這些婦女。她還曾因為自己的學生被日軍強姦殺害,以一介弱女子之身憤怒地跑到日軍司令部提出抗議,希望通過法律途徑和方式來阻止日軍暴行,還死者一個公道。

結果1938年1月1日,她被騙出家門,日軍將其殺害於盤門外吳門橋,並扔到河裡,時年54歲。次年安葬於蘇州靈岩山繡谷公墓。至少蘇州人應該感謝她,感念她面對日寇暴行的勇敢。

然而「一二·八事變」中,魯迅先生卻意外地在那幾天「失聲」,沒有寫日記,只是補記的日記,告訴別人他受日本友人邀請,和家人許廣平躲在「內山書店」的樓上。

本來這些不應該拿來做比較,但史實如此。

——炒米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