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厲害的女人,越喜歡獨處,答案在這裡

心理諮詢師付東升 發佈 2020-06-15T17:19:02+00:00

有人脈、會交際被人們視作一種特別的能力,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在社會的發展之中,人很難脫離群體選擇獨立。



有人脈、會交際被人們視作一種特別的能力,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在社會的發展之中,人很難脫離群體選擇獨立。

我們身處於大環境中,有很多東西我們無法左右,為了讓自己人生走的平緩些,隨波逐流成為了大勢所趨。

眾多的普通人,違背內心的孤獨,刻意合群,也因此,普通的人無法衝破思想的牢籠,逾越界定的鴻溝,一輩子選擇忽略內心而選擇苟且。

人生是分層的,在不同層次的人有著各自的生活方式。而可以觀察到的是,越平凡的女人,越喜歡在他人身上尋找"歸屬感",符合環境;而那些越厲害的女人越喜歡獨處,在"靜"中修煉。

獨處的奧義並非孤獨

人們常常誤解了"獨處"和"孤獨"的意義,因此把"獨處"等同於孤立寡與,寂寞孤獨,那麼真正的"獨處"意味著什麼?

偶然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我想很好地能夠解釋獨處的意義:"上天借各種途徑使我們變得孤獨,好讓我們走向自己。"

這裡的孤獨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孤獨,不是被動的孤獨,而是選擇性地獨處,在獨處中找到自我內心最真實的一面,是這短短一生有價值的人生意義。

對於成年人來說,獨處是一件奢侈品,我們不停地在社交圈中刻意合群,左右逢源,為的是讓生活更幸福。

等到達一定的境界就會明白女人追求的幸福,想要的好的生活狀態,並不依賴於他人,甚至我們的人生與他人無關。

白落梅曾說過:"真正的寧靜不是避開外界的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而女人所追求的獨處不是丟掉一切社交,而是有自己心中的選擇和思索,人最應該明白自己內心想要的是什麼。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有時候刻意的合群更讓人孤獨,一個人的清歡反而安靜而盛大。

取悅自己是一種特別的能力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

在《人生的智慧》這本書中他也提到了人生庸俗和孤獨之間的選擇。

人生在世,由於很多人不能擺脫大環境的干擾,我們不得已把時間浪費在了如何取悅他人身上而常常忽略了自我的幸福感。

合群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當我們努力走向他人的時候,勢必要拋棄自我的內心,符合大眾的口味,為了追求幸福感而丟掉幸福感,聽起來有些諷刺,但卻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情。

一個人如果無法取悅自己,那該有多麼孤獨,錢鍾書說過:"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一些不三不四,不明不白,不痛不癢的人身上,因為這很不值得。"

但凡一個人想要過好這一生,必須接受的就是獨處,因為只有在獨處的時光里我們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成為自己。

為什麼越厲害的女人越喜歡獨處?人到達了一定的層次其實就明白刻意的合群無異於浪費生命,而獨處卻可以創造生命。

獨處是對自我價值的創造

厲害的女人她們不僅僅依靠獨處取悅自我,更明白獨處的真正意義,獨處不是貪好玩樂,一事無成,獨處是追求自我,創造價值的最佳時期。

01)、通過獨處化繁為簡

周國平愛好獨處,他說:"我怕自己無趣,別人又覺得我乏味,獨處是最好的方式。"有時候和別人在一起我們總不能完全做自己,考慮他人的情緒在乎自己的感受,因此生活繁瑣又孤獨。

只有擺脫了外界的虛名浮華,一個人安靜地做自己,心才能夠靜下來,不如刻意違背自我內心,在獨處中化繁為簡,追求更卓越的生活水平,這是一個厲害女人的獨處之道。

02)、獨處,是自我的增值期

聰明的人通過獨處自我修煉,而平庸的人愛好消費獨處,浪費時光。

或許叔本華所提出的孤獨和庸俗,厲害的女人恰好選擇了孤獨,而平庸的女人恰好選擇了庸俗,就是一個選擇,有可能就決定了我們的一生。

其實獨處的時光就是最好的增值期,錢鍾書不愛交際,他不喜歡別人的拜訪,總說會因此打斷思路,浪費時間,之所以他能夠創造出如此多的驚世巨作,我想來源於他獨處的能力。

03)、慎獨,是獨處的高級自律

《中庸》里提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獨在於獨處的基礎上更加深了對自我的管控,也就是一個人的時候也能遵守內心,不放縱不被雜念影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