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化名人魯迅都不放眼裡,為何對王國維服氣?看這首詞就懂了

美詩美文的世界 發佈 2020-02-21T09:08:26+00:00

作為文人,王國維寫了不少經典古詩詞,這一點是近代很多白話文人做不到的,比如這首《蝶戀花》:《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作者:王國維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

在近現代文壇中,王國維是神一般的存在,這一點從眾多名家對他的評價中就能夠看出來。胡適曾說:「能夠融南北之長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國維與陳垣。」就連一向不合的郭沫若和魯迅,也給出了近乎一致的高度評價。魯迅說:「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很多名人魯迅都不放在眼裡,然而王國維卻能得到魯迅先生如此高的評價,確實厲害。

作為一個史學家,王國維雖留著長辮子,一副老學究的樣子,但他卻是最早將西方美學和文學理論引入中國的大師之一。我們常常說的「學貫中西」,首當推崇的便是王國維。作為一位大教授,他在北大和清華任教時,教室總是擠得滿滿的,這說明他有很大的魅力。本期筆者要分享的是王國維作為文學家的一面。

作為文人,王國維寫了不少經典古詩詞,這一點是近代很多白話文人做不到的,比如這首《蝶戀花》: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作者:王國維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蝶戀花》這個詞牌,是兩宋經典詞牌之一。在這個詞牌下,柳永寫下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修寫下了「庭院深深深幾許」。到了清代,還能將《蝶戀花》寫出味道的,就只有納蘭性德了。清代以後《蝶戀花》便少有人敢寫了,文壇拿得出手的《蝶戀花》也只有寥寥幾首,王國維這首詞是其中一首。對於這首詞,魯迅都是很服氣的。

這首詞寫於1905年,28歲的王國維回到家鄉海寧,見到了分別已久的髮妻。這時王國維的妻子,因為長年操持家務,面容憔悴。此情此景,王國維深感內疚,寫下這首《蝶戀花》。

詞的上片,先以「離別苦」起句。離別是苦的,但為什麼相逢也是苦的呢?因為,歲月無情,讓百花凋殘,也讓妻子容顏不再。詞人以花喻人,借景抒情,是惜春,更是惜人。「花底相看無一語」,寫出了自己和妻子站在花下,默默無語地情形。萬千感慨,都在這七個字中,體現地淋漓盡致,十分高明。

詞的下片,是寫在燈下訴說相思之苦。詞人通過「一縷」和「千千縷」的比喻,將新歡和舊恨對比。相見時的一時歡樂,抵消不了無窮的離恨。以「樂景」和「哀情」襯托相思之苦的寫法,令人眼前一亮。最後落筆的七個字,「朱顏辭鏡花辭樹」,連用兩個「辭」,將「花與樹」的關係,將「朱顏」和「鏡子」的關係,巧妙融合,寫出了歲月的無情。

縱觀這首詞,雖帶著淡淡的憂傷,但卻滿含深情。通篇無一個「愛」字,但對妻子的憐惜和疼愛都藏在了字裡行間,這正是詞人的高明之處。讀懂了這首詞,就會明白魯迅先生為何對王國維很服氣,就是因為王先生對文字的把握力,和對古典詩詞意象的靈活運用。這首詞大家覺得寫得怎麼樣?歡迎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