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題很多,心理諮詢很難

億歐網 發佈 2020-05-25T17:20:45+00:00

蔣平的切身感受是,這場疫情,改變了心理學人的主要工作形式,也提升了人們對心理學行業的關注——過去,蔣平一場心理學演講頂多1萬多聽眾,而疫情期間他的演講動輒上百萬人觀看,最高流量還曾達到309萬。

心理諮詢在中國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全文3881字,閱讀約需8分鐘

文丨漆葉青

編輯丨劉聰 楊旭然

4月6日,深圳市寶安區海韻學校的師生家長沒能們迎來開學,卻迎來了一場心理講座直播。

對於主講人蔣平而言,這也是一次特別的工作體驗,作為深圳市心理諮詢行業協會會長,今年56歲的他,從事心理服務工作近30年,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面對他的只有一台「冷冰冰「的電腦。

蔣平的切身感受是,這場疫情,改變了心理學人的主要工作形式,也提升了人們對心理學行業的關注——過去,蔣平一場心理學演講頂多1萬多聽眾,而疫情期間他的演講動輒上百萬人觀看,最高流量還曾達到309萬。

與此同時,疫情也催生了一系列的心理服務需求。蔣平總結道,總體上而言,疫情催生的心理問題與通常情況下差別不大,無外乎四類:

第1類是親子關係衝突,主要是圍繞孩子學習的問題;


第2類是人際關係衝突,重點指情感、婚姻、婚外情等;


第3類是各類輕度的神經官能症,失眠、焦慮、抑鬱等;


第4類是職場關係問題,如裁員、收入降低、經濟困難。

問題萬變不離其宗,但人們獲取服務的方式正在變化。由於受居家隔離、封村封路等因素影響,網絡心理諮詢在疫情下成為常態。

以網際網路心理服務平台壹點靈為例,其針對疫情發起的「微光行動」已累計援助69757人,服務時長達21704小時。

高光下,行業並不好過

疫情就像催化劑,刺激著大眾對心理服務的感官度,也引爆了投資者對這一行業的關注。

幾周前,從事精神心理服務的網際網路平台「好心情」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壹點靈副總裁王丁也透露,今年以來,壹點靈已經見了七八波的投資公司,正在準備B輪融資。

表面上看,這算是心理服務行業的高光時刻。但現實的情況是,疫情之下行業的日子並不好過。

壹心理創始人黃偉強看到,由於不能出門,原有存量的心理消費需求是被抑制的,疫情催生出的心理需求雖然是在爆發,但基本可以被看作是公益服務的一部分。

從行業整體來看,撇除以治療為中心的醫院,心理服務機構包括以教學為中心的培訓機構和專業心理諮詢機構。

專業心理諮詢機構的營收主要來源於三大業務:課程、測評和諮詢。心理培訓機構則涵蓋會議營銷、各類線下活動。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心理服務提供平台,壹心理主要提供諮詢、課程、測評和讀書會四大產品服務,其中課程、測評和諮詢三大主營業務每月流水超千萬,占總收入90%以上。近年來,壹心理課程和測評業務增速達到2-3倍,諮詢業務也已連續3年增長翻倍。

但疫情的不期而至,給業務的增長踩了剎車。「疫情期間,可能大家都沒有心思上課了,也沒有心思去聽課,所以我們在線教育的產品是在下跌的,諮詢、測評的人數雖在暴漲,但這個時候做商業服務是不合時宜的,因此我們的收入反而在下跌。」黃偉強說道。

具體來看,壹心理針對疫情啟動的「後背」計劃,儘管截止至2020年4月1日計劃結束,免費提供了1.5萬人次的諮詢服務、400萬人次的測評服務,但今年一季度壹心理收入同比去年Q4卻下降了30%。

連線上平台的營收也受到衝擊,線下機構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

疫情期間,黃偉強與幾家收入過千萬的心理機構有過溝通,其中2家心理培訓機構原本千人規模會議仍遙遙無期甚至被取消。而另外2家專業心理諮詢機構,面對面諮詢量已同比去年削減了一半——更糟糕的是,線下機構往往還要承受高昂的地面成本。

心理學大咖武志紅曾在4月底的一場直播論壇上做過分享,表示其旗下諮詢業務在全國共有10個工作室,2月的諮詢量僅有同期的60%,直到4月工作室才恢復了80%,眼下,武志紅已經把疫情對行業影響的周期放到了兩年內。

大咖尚且如此,還有更多不知名的機構與諮詢師。根據壹心理發布的《2020年初心理行業生存報告「疫情特別版」》,疫情期間,63%的諮詢師周諮詢量減少,68%的諮詢師諮詢收入減少,其中45%的諮詢師收入受到嚴重影響。

沉默了近20年的行業

短期來看,心理服務行業似乎進入了比較困難的時期。但放在更長的歷史周期看,行業內人士對這樣的狀況早已見怪不怪。

官方視角下的「心理諮詢」起源於2001年4月。當時原勞動部(後併入人社部)推出《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行)》,並將心理諮詢正式列入《中國職業大典》。

2002年起,全國統一的職業鑑定考試正式開啟,也就是常說的「國家二/三級心理諮詢師」的考試。

但直到6年後,心理諮詢才真正進入大眾視野,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的半年內湧現出了包括抑鬱症在內的各種心理疾病,「也正是這次機會,讓不少人知道了心理學、危機干預、心理諮詢這些概念。」黃偉強說道。

以黃偉強為代表的不少人,也正是那一年開始了創業。在他看來,心理學從來沒有輕鬆的時刻,他把行業發展的階段形容為「奧德賽時期」——一直在大海里漂流,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也沒有自己歸屬的彼岸,即便疫情過去了,也很難出現現象級的需求。

從現實情況來看,這種判斷有一定根據。

很多人對心理諮詢的認知仍然停留在「聊天」上,既不認可心理諮詢產生的效果,更沒有花錢去購買心理服務的意願。

按照壹心理2018年的測算, 願意了解心理學,並為心理服務付費的人,整個中國可能只有400萬,相對比下,中國僅各種精神疾病患者就已高達 1600 萬,這還不包括症狀問題比較輕的常見心理問題。

再者,即便願意消費,心理諮詢在中國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心理諮詢的平均單價在400元左右,而通常心理諮詢的設置以周為單位。

換句話說,人們每個月在心理諮詢上的花費在1600元上下,而根據統計局數據,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是2561元。

需求方面的另一個巨大問題是,大眾媒體、影視劇過度拔高甚至妖魔化了心理諮詢的作用,從而導致公眾對心理諮詢期待值與實際模樣之間,出現了巨大鴻溝。

供給側方面,國內心理服務則長期處於魚龍混雜的狀態。

2008年心理諮詢的概念得以普及後,考取心理諮詢師證書的人數攀升,到2017年9月這一考試被取消,人社部已經頒發107萬份左右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持證心理諮詢師達到90多萬。

但90%以上的持證諮詢師沒有從事這一行業。據武志紅推算,國內合格的心理諮詢師不超過3000人。

諮詢師市場的混亂,蔣平也有著直接而深刻的體驗, 「這些年發展中,不乏出現心理諮詢師違法倫理、專業設置,例如諮詢師直接給諮詢者出主意,公開諮詢者的案例,甚至出現情感PUA等」。

此外,心理諮詢師證書考試的取消還引發一系列新的後遺症。目前我國的心理諮詢執業認證完全缺失,心理諮詢師執業、來訪者尋求諮詢幫助均無證可依——這種情況再度把這個本已經不規範的市場攪亂。

蔣平經歷過心理諮詢行業的蓬勃發展,在他看來,機構數量已經接近最高峰,當前行業進入了瓶頸調整期,將朝著更專業、規範的方向發展。

企查查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23日,我國企業經營範圍中含關鍵字「心理諮詢」的企業已經接近11萬家。

產業向何處去?

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都不會在短期內消除。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健康產業應該向何處去?

在黃偉強看來,用戶年輕化的趨勢不可阻擋,線上化、遠程化趨勢不可逆,心理諮詢機構必須擁抱網際網路。

壹心理在3月份推出了「盤古計劃」,這個計劃旨在幫助機構將線下工作室「搬到」線上,申請並通過的機構,將免費獲得一整套獨立的線上系統,實現線上諮詢自主預約、視頻諮詢、諮詢師線上管理等功能的一體化線上諮詢作業系統。

根據壹心理提供的數據,盤古系統自2020年3月正式上線後,已有2024家機構報名申請入駐,因審核嚴格,目前成功入駐291家。

國家近期發布的政策則在印證另外一個判斷。4月底,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部門聯合發布了2020年心理服務建設重點任務,強調要繼續搭建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平台,完善員工心理健康服務網絡。

王丁向億歐大健康指出,從細分市場劃分來看,心理諮詢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以追求個人心理健康提升的消費心理服務;另一類則涉及到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如企事業單位員工的心理健康服務。

大康心理創始人寇覺中表示,過去,個體心理諮詢是行業人士一度沉迷的方向,但目前一些政府部門正在加大對心理服務採購的投入。因此,他認為對於一些大機構而言,政府採購是一個重要方向。

實際上,大康心理從2007年便開始從事政府採購項目,並基於傳統EAP(員工幫助計劃)獨創性地提出了OPS(組織心理服務)的概念,強調心理服務的本土化,與EAP服務關注個體、解決問題不同,OPS關注的重點在企業組織,強調人在組織中的作用。

「政府採購相對持久且穩定,但政府在招標採購相關項目時,非常關注機構提供的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在中國,政府的心理服務採購強調服務於團隊的目標。」寇覺中舉例,大康曾經承接的陝西省射擊射箭隊項目,要服務的目標就在於如何輔助團隊拿金牌。

此外,不少行業人士認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在於基層社區。過去,心理諮詢服務強調諮詢者的主動性,但真實的情況是,「諮詢師坐在那裡不一定就有人來找你」,因此如何將心理服務的「坐診」模式轉變為「行醫」模式,也是關鍵。

目前,在武漢武昌區的13個街道,以社區為載體的服務模式正在試點。具體操作為,由專業的精神科醫師作為督導,對心理諮詢師進行培訓,再由心理諮詢師進駐到各個不同的社區,對居民和康復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尾聲

過去,我們探索星辰大海,汲汲於我們與社會的關係、我們與世界的關係,乃至我們與宇宙的關係,但對身邊的人和自己的內心世界,卻漠然處之。

疫情時,我們被困在狹小的空間內,急於找到一個新的出口,就像黃偉強說的,這可能給了我們一次機會,「讓我們重新去審視10米以內的生活」,我們開始有機會去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關注與自己、家人、戀人的關係。

心理諮詢行業講究「自助者,人助之」——當我們的態度發生變化,行業的發展也不遠矣。


感謝多位專業人士在本文寫作過程中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觀點及豐富案例,特别致謝(排名部分先後):

壹點靈副總裁王丁、壹心理、深圳市心理諮詢協會會長蔣平、大康心理創始人寇覺中、上海市心理諮詢行業協會副會長王裕如、美凱醫療董事長姜山

參考資料:

1. 《壹心理CEO黃偉強:心理學這麼好這麼酷,為什麼就是流行不起來?》

2. 《15年發展,為何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仍是早上7、8點的太陽》

3.《疫情後心理服務機構發展論壇》視頻

4.《2020年初心理行業生存報告「疫情特別版」》壹心理

5.《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多角色「家庭關係調研報告》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藺秀雲教授團隊

6.《心理諮詢師能幫我擺脫痛苦嗎?》三聯生活周刊

7.《疫情之下,心理行業有哪些轉機》視頻

8.《2019心理諮詢行業人群洞察報告》壹心理

9.《2018心理諮詢行業人群洞察報告》簡單心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