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疫區直擊丨德國並非冷血英國,進化論沒市場,不放棄老人兒童

虹攝庫爾斯克 發佈 2020-03-15T23:44:37+00:00

這兩天大家吐槽得比較熱烈的是英國的「集體免疫」政策,大概意思就是放任不管,等全民都感染了就不會再傳播了,而且這種所謂的放任自流還被套上了「達爾文進化論」的高帽子。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我們聯繫到在柏林工作的Lin,希望她能夠為我們帶來一些德國不一樣的疫區情況。

這兩天大家吐槽得比較熱烈的是英國的「集體免疫」政策,大概意思就是放任不管,等全民都感染了就不會再傳播了,而且這種所謂的放任自流還被套上了「達爾文進化論」的高帽子。那麼德國是如何看待「英吉利式的進化論」呢?

Lin分享了幾段德國專家的意見。

顯然,德國的疫情防治專家並不贊同英國人的冷血無情,對於「英吉利式的進化論」將導致上百萬人可能因感染病毒而就此喪命表示憤慨。英國人的做法是犧牲老人或體弱者,換來群體免疫。

圖片:德國防疫人員對來往進入重災區的車輛駕駛員進行體溫測試,但注意司機未戴口罩。

Lin說,德國NDR(北德意志電台)從三月開始每日連線採訪 Christian Drosten教授,他是柏林夏里特(Charité)醫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留德的華人稱其為「德國鍾南山」。2003年,他是SARS病毒的共同發現者之一,並且首批研發出SARS病毒診斷方法。

Christian Drosten教授對於病毒的一些分析和回答都比較真實和客觀,也比較嚴謹。他的觀點和很多歐洲國家政府所採取的政策並不一樣,代表了醫學專家的意見。

比如,Christian Drosten教授同意年輕人對病毒和疫情的抵抗能力比較強,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棄老人。教授稱,我們沒有無窮無盡的資源去支持,所以我們必須考慮,什麼才是我們真正要保護的重點人群。

他認為,65歲以上老人的死亡率會大幅上升,在今年夏季這個流行季節,我們需要給老年人重點照顧,重點隔離。改變他們的家庭模式,相對隔離,給他們保護,給他們提供生活材料,跟他們交流不至於過於寂寞,但是必須要切斷一定的社交。否則我們會付出這部分群體20%-25%死亡的慘重代價。

但他也希望,年輕人能夠挺過夏季的疫情流行季,並通過感染獲得抗體,「那麼之後我們會輕鬆很多」。

圖片:德國的地鐵上已經有人戴上口罩,包括華人和西方人。

對於溫度會對疫情有什麼影響,這位專家表達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Christian Drosten教授說,上周我接受到的研究信息極大地改變了我的模型,即:溫度因素對於這場瘟疫的影響可能非常的小。現在看,這種感染在德國可能最高峰將在六月到八月出現。 那麼我們必須考慮,從現在開始我們能做些什麼。

Christian Drosten教授說到德國的醫療資源的問題。

他稱以義大利為例,義大利發現的太晚了,也許一月中就開始爆發了新冠病毒疫情, 但是錯當成了別的病症,所以目前的爆發是一個積少成多的局面。

義大利的令人擔心的問題不僅僅在於表面的數據,更加在於這數據後面所代表著的醫療系統和醫院的問題,他們的醫療系統已經竭盡所能,幾近枯竭,現在的形勢非常嚴峻。德國目前有28000個特護病床,已經非常多了,但是即使這樣也不能說準備好了。

圖片:德國民眾對於防疫物資的需求開始激增。

Lin在連線中說了下柏林的情況,她稱德國病例增長比預期偏快,如不採取進一步措施確診病例每7天將增長一倍。柏林市長已經承認反應慢了,正在考慮限制交通。柏林衛生局表示僅停辦1000人以上的活動是不夠的,建議立即關閉所有夜總會和酒吧等人群聚集場所。

從Lin提供照片看,柏林的社會秩序還是比較穩定的,和其他歐洲國家情況一樣,超市中生鮮食品和袋裝食品還是充足的,只是意大利麵和衛生紙幾乎空空如也。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歐洲人要囤積那麼多的衛生紙。當然,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資也開始短缺了,所以才有截停其他國家物資的政策。

圖片:Lin提供的超市照片,可以看到食品區的意大利麵已經蕩然無存。

說到德國疫情向社會的公布渠道,Lin分享了德國《華商報》對旅德華人病毒學專家、德國 ESSEN 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陸蒙吉教授的一段採訪。

據陸教授稱,有些人認為中國防控經驗是唯一正確的途徑,並由此來評論德國的措施不力,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我們也看到前期存在很多問題。我們要學習好的經驗,但也要吸取教訓,讓德國的防控做的更好。

德國各地方是自治的,各家醫院及科研部門及時將報告發給本地衛生局,衛生局馬上照單公布出來。此外,媒體也會馬上公布出來。

圖片:德軍在3月初開始進行的防疫桌上推演。

在德國至今默克爾總理沒有直接出來說話,華人感覺德國領導是不是不關心不重視。其實在德國人看來,醫療是一門專業服務,不是政治活動,需要的是專業人士解決。國家層面的數據分析是由德國國家衛生研究所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Koch-Institut)來做,要匯總全國各地方疫情情況,掌握全國信息,然後進行分析研究,理出大的思路。

德國政府和國家衛生部則提供經費,提供政策,依據法律作決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取消千人以上會議活動?這不能由哪個領導拍板決定,而是根據法規做出相應決策。

圖片:德國疫情的數據統計(截至3月11日),主要是年齡和地域分布。

對於疫情引起的華人恐慌,陸教授建議大家不要只盯住感染病例數字的增加。這個數據並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數字背後的真實信息。要了解感染人群走向是什麼?被感染的人群是什麼樣的?

他認為, 每天感染確診病例數據,與國家的感染病例測試能力有關。測試能力越強,發現的病例越快越多,關鍵是找出病例就可以控制病毒傳播。

他舉了2例死亡病例,均來自德國重災區北威州。

兩位死者,一位女性89歲。一位男性78歲,患有糖尿病和心臟病,死於病毒引發心肌梗死。在德國的病毒感染重災區北威州,至3月9日晚新聞發布,全州524名確診病例。在北威州的重災區Heinsberg鎮,292感染病例,15病例住院治療,5名病例在重症監護室。其他均為輕症,在家隔離。整個被感染人群沒有兒童和青少年。

圖片:北威州杜塞道夫市政府網站首頁3月10日17時截屏。上有本市病毒信息電話號碼,諮詢問題問答。今日最新消息:3月10日15:59,本市一位81歲男性和一位45歲女性確診感染病毒。

雖然兒童和少年沒有確診病例,但是據Lin說,德國討論比較久的停課問題可能會塵埃落地,下周2左右會進行停課。

此前不少德國專家認為停課對於緩解疫情意義不大。包括上面提到的 Christian Drosten教授,他也認為,關閉學校或者幼兒園意義不大,因為這兩種機構並不是疫情期間需要特別照顧的地方。幼兒園關閉了肯定影響家長,某種程度上感染依然會在小範圍內擴散,但是這種關閉幼兒園或者學校的行為大大限制了成年人的活動,總歸會有一些幫助。

所以從下周開始,可能德國的學生們也將迎來停課。

圖片:青少年的防疫仍然是社會關注的重點之一,德國也準備停課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