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去京西600年被人遺忘的小山村尋古探幽?您需要徹底放鬆

自駕游那些事兒 發佈 2020-01-02T16:04:58+00:00

葦子水村是和「爨底下」相媲美、同根的古村,相傳遠在漢代這裡就已有人居住,可查歷史有600餘年。據說,明朝初年,該村宗祖高氏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徙到此,發現此地蘆葦茂盛,根下浸水,於是在此定居,取名「葦滋水」。

葦子水村

是和「爨底下」相媲美、同根的古村,

相傳遠在漢代這裡就已有人居住,

可查歷史有600餘年。



據說,

明朝初年,

該村宗祖高氏

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徙到此,

發現此地蘆葦茂盛,

根下浸水,於是在此定居,

取名「葦滋水」。



如今水溝乾涸了,

蘆葦也沒了,

村名也演變成「葦子水」。

這裡的百戶村民全都姓高,

都是同宗的親戚。



 葦子水地處田莊溝中段的溝底,

四周有九條山脊,

遠看酷似一條條神龍,

而龍頭都朝向低谷的村裡。



又因村內有靈泉流水,

像一個金盆,

九龍之頭探至金盆之邊,

恰似來飲靈泉之水,

故有九龍戲金盆之說。



站在西坡嶺頭,

九龍戲金盆的美景

盡收眼底。



 葦子水村口

原來是龍王廟和娘娘廟,

據說當年龍王廟裡

供著青龍、白龍、

黃龍、黑龍四個龍王泥塑坐像,

村民在此殺豬宰羊祈求風調雨順。



如今龍王廟

已不見當年風貌,

只有廟門口的那棵千年古槐樹

依然佇立。


 

整個村子沿一條東西走向、

深寬近兩米的靈泉河溝而建,

古民宅位列兩側。



村內現有明清四合院48座,

三合院37座,

保存比較完整的有7個院子。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

四合院比這還多,

當時被日寇燒毀的就有500多間。



河溝上每隔不遠,

就有一座用石頭砌的石頭橋,

供行人通行,

大大小小共12座,

或平或拱,或寬或窄,

儀態萬千。



村子內古井、古石碾隨處可見,

共有八井十二碾。



現如今,有四口古井仍未乾枯,

當地村民都來此擔水洗衣做飯。

據說水質特別好,

做飯不餿,

喝水不壞肚子。



葦子水的原生秧歌,

是以歌唱戲,

只有打擊樂伴奏,

無管弦、無曲譜,

因其婉轉、高亢、和諧的九腔十八調

和子弟相傳等特點,

被評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秧歌戲究竟來自哪裡,

說法不一,其中一種說法是,

明末清初時,村子裡來了一民間老藝人,

京腔口音,

自稱「秧歌王」。

受到村民熱情款待,

老藝人將秧歌戲的唱法傳給了高家公子,

後人尊其「八老爺子」,

自此秧歌戲傳承下來。



葦子水的秧歌戲歷來是師徒間口傳心授,

內容改變不大,

並無文字劇本留下,

保留至今400多年殊為不易,

堪稱文化化石。



 此外,

葦子水的香椿也享譽京城,

有500多年的歷史。

這兒的香椿頭大抱攏,

香味馥郁,色澤光亮,

肉質鮮嫩,口感獨特,



自古有「紅頭香椿」之稱,

明清時期曾作為「紅頭椿」貢品

專供皇宮。

每年春天,

葦子水都會舉辦香椿節,

遊客紛紛來此一品。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東部109國道芹峪口以北田莊公路5公里處。

公交線路:地鐵蘋果園車站乘892路公交車(地鐵蘋果園站——泗家水)至葦子水站下車。

自駕線路:沿109國道向西至59公里處的芹峪口轉入高芹路路上行直走,遇到的第一個村就是葦子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