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日本女戰俘,嫁給中國窮士兵,40年後丈夫發現妻子身價過千億

小拉卡 發佈 2020-06-13T05:39:47+00:00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等發起戰爭的國家的普通民眾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有些影響甚至是毀滅性的。他們不尋求老百姓的意見強制徵兵,男人在戰場上被迫的迫害別人的家庭,女人也無法逃避,雖然他們不會像韓國和中國的婦女當慰安婦,但也必須招募到前線當醫務人員。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等發起戰爭的國家的普通民眾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有些影響甚至是毀滅性的。他們不尋求老百姓的意見強制徵兵,男人在戰場上被迫的迫害別人的家庭,女人也無法逃避,雖然他們不會像韓國和中國的婦女當慰安婦,但也必須招募到前線當醫務人員。

來自日本廣島的一名女學生是這樣的:戰爭結束前兩年,17歲的大宮靜子不得不中斷學業,成為一名戰地醫務工作者,以繼續「支持國家的正義」。然而,這個尚未成年的女孩已經離開這個國家35年了。她不僅不能見她的家人,而且在國外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她還嫁給了一名中國士兵。

1946年3月,也就是抗日戰爭勝利的第一年,20多人在緬甸被俘。當時,上級的意思是可以把這些日本士兵可以直接處死。然而,一名叫劉運達的中國士兵看到日本士兵有一位女子,女子叫靜子,當時才19歲。他相信這個女孩還年輕,一定是被迫參加戰爭的,因此,劉運達要求釋放她。

其實,19歲的靜子本身是一個簡單善良的姑娘,她和家人很反感對日本的侵略戰爭,一直憤憤不平,之後,認為中國人很善良,不像日本人說的那樣,於是她決定留在中國,做一位對中國有貢獻的軍隊護士。

救她的那個士兵劉運達,之後兩人聯繫最多,兩個人有了更多的接觸,所以他們互相熟悉,彼此還有好感,於是就結婚了。後來,兩人還一起工作,專注於醫學研究,為中國的醫療事業做出了一些貢獻,直到殘酷的戰爭結束。

後來,出於某些原因,她決定留在中國,並改了一個中文名字,叫莫元慧。她跟隨丈夫劉運達來到家鄉,雖然劉運達的條件不好,生活很窮,但他們都很相愛,成為了三個孩子的母親,做一位淳樸的農村婦女。

由於當時的特殊時期,兩國沒有接觸,所以她沒有辦法聯繫她的家人,直到兩國恢復外交關係,在1970年,一個做和平的組織負責人聯繫到她,說她的父親一直在找她。

因此,1980年,她辦理了手續,帶著丈夫和兒子回到日本與家人見面。直到那時,她的丈夫才知道他的妻子是一位身價超過千億的著名商人的女兒。

然而,這對夫婦已經習慣了農村生活,並不渴望巨額財富。在日本住了十年之後,他們回到了中國的農村。靜子的父親去世後,把家裡數千億的財產留給了靜子的兒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