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新舊,職業有輪迴

東亞評論 發佈 2020-05-23T11:36:58+00:00

這幾年新職業這個說法很火,很多新職業也確實非常有趣,像寵物攝影師,密室設計師,擼鴨師,聽名字就覺得工作內容肯定非常魔幻,大家的討論基本上圍繞這些職業本身。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

半佛仙人(ID:banfoSB)

文中內容不代表東亞評論觀點和立場

1

這幾年新職業這個說法很火,很多新職業也確實非常有趣,像寵物攝影師,密室設計師,擼鴨師,聽名字就覺得工作內容肯定非常魔幻,大家的討論基本上圍繞這些職業本身

但是這個時代之所以湧現出了大量的新職業,背後其實是有一些非常有趣的社會發展方面的原因的。

具體出現什麼職業,是偶然的。

但是在當代會有大量新職業誕生,其實是必然的。

現在我們可能很難意識到,讓一個人「職業」地去做某件事,其實是對人力非常奢侈的一種運用。

在生產力還非常原始的階段,每個人力都非常寶貴,那個時候是沒有專門從事某個工種的職業者的。最多根據性別,有採集和捕獵,紡織和耕種方面的側重。

所謂的職業,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演變出來的一種對細分工種的統稱。所以一個社會的職業細分越豐富,其實就說明人力資源越充沛,生產力越發達。

職業的演進和更新歷史,其實就是生產力的演進和更新歷史。

而在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職業其實多了一種更不受限制的來源——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

生產力的更迭是緩慢而不可控的,但人類的需求是可以創造出來的,這些伴隨著新需要而促生的新職業,不但可以消化掉大量的需要就業的人口,也可以讓人類的物質和精神世界變得更有趣而豐滿。

這些年來,新職業的爆髮式增長,背後所象徵著的,其實是在生存的壓力得到緩解後,我們開始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的提高。

都說消費升級,其實真正的消費升級不是又買了什麼奢侈品,或者又發明了什麼奢靡的浪費方式,而是把你的新需求轉化為一種新職業。

過去發展了幾千年才誕生三百六十行,而在現代,可能一個小眾群體的某種特定消費需求,就可以直接創造一個行業。

這才是真正的消費升級。

2

美團研究院發布過一個《2019年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報告》,這個報告顯示從事新職業的人基本上是80後和90後,占比在90%以上。

而這些新職業,無論是擼鴨師,收納師還是密室設計師和寵物攝影師,都屬於這個時代新興的「玩樂消費」的一部分。

玩樂消費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因為在傳統的認知中,消費必然是要產生價值的,吃穿住行,總要有一個實物在那裡。

而玩樂消費告訴你,消費可能只需要獲得快樂,不需要產生什麼實際的收穫。

比如說密室設計師和寵物攝影師這樣的新職業,它們就並沒有運用到什麼新的生產工具,也不需要承擔什麼生產任務。

他們給消費者創造的其實是「體驗」

給寵物進行攝影,用的也還是普通的單反,設計出來的密室是用來玩的,也不會被要求產生什麼實際的價值。

為消費者帶來快樂,就是這些新職業最大的價值。

另一方面,這些新職業和傳統職業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其實是在於其所對應的細分市場。

當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攝影師被細分出來,專門去滿足給寵物攝影的市場需求,而這個細分市場提供的消費需求也能夠養活他的時候,就會自然出現一批人去填補這個需求的空白,最終形成一個行業。

密室逃脫同樣是一種很細分的娛樂,但是當社會上有一批長期穩定的密室逃脫的擁躉的時候,自然就會需要有專門的密室逃脫設計師來滿足這些人的娛樂需求。

從這個角度來看,新職業的疊代和發展其實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因為當生存不再是一個嚴峻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尋找生活的樂趣。

而當生產力足夠充沛,即使是一個小眾人群的細分市場,也足以支撐起一個行業的存在。

生產力才是解釋世界的唯一指定途徑。

3

在這個時代——也就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技術其實也成為了新職業誕生的溫床。

假如不通過一個生活服務平台有特定需求的消費者和能滿足特定需求的服務者,互相找到彼此的成本其實是非常高的。

和傳統職業早就發展出了自己固定的線下溝通客戶的固定渠道不同,很多新職業其實只在圈內傳播,營收非常不穩定。

而網際網路解決了這個問題,只要你有需求,只要我能提供,最終都能找到彼此。

尤其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普及之後,各種強悍的算法還提供了強大的精準匹配能力,有的時候你自己都沒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還有這個需求,都能被算法的推送給摸清看透。

這種精準服務細分市場的技術,就為很多新職業的存續提供了基礎。

這其實是一個三贏的局面,用戶滿足了需求,生活變得更有趣;平台增加了日活;還讓從業者賺到了錢,穩定了行業的存續。

甚至除了對消費者的價值以外,這些新職業還給我們的職業規劃提供了一種更多元化的選擇。

在過去,同樣會有很多人並不想投身於傳統行業,但是那個時候他們別無選擇。

最終這些人可能都被生活打敗了,去做了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傳統職業。

但是在這個時代,無論你是喜歡寵物還是密室,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此為職業安身立命,沒有人會歧視你,也不會被指責為玩物喪志。

大家會承認你的專業性,把你當成一個普通的職業者來看待。

憑什麼寵物攝影師就不能有專業性?

憑什麼擼鴨師就不能是行業標杆?

哪怕你的工作就是去開一個擼鴨館,天天擼柯爾鴨,只要你是在努力生活,那麼就沒有人會肆意評判你的職業選擇,也不會逼你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當社會大眾都能夠認可新職業的存在價值的時候,這個世界就變得更自由了。

不管怎麼說,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能有更多的自由,總是更美好的。

4

甚至還有一些新職業,它們在滿足新需求的同時,慢慢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直到有一天這種新需求不再是「錦上添花」,而變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這種情況下,對應的新職業也就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說網絡配送員。

網絡配送員也是一種新職業,快遞員和外賣員其實都是網絡配送員。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送外賣其實也是一個技術活,而且技術含量還挺高。

外賣平台有一套基於海量數據和人工智慧算法運轉的實時配送調度系統,被稱為「超級大腦」,現在全球範圍內都足以領先的分鐘級配送網絡便是賴此而存在的。

這套系統的算法能做到什麼程度呢?

平均0.55毫秒完成路徑規劃、每小時可以規劃29億次的配送,這種級別的運算是人力所不能及的。

所有的這一切都發生在雲端。

而騎手們,就是連接現實與雲端的那根線。

再舉個例子,某外賣平台其實除了搜索和排序,還有一個美食推薦功能,很多沒想好今天要吃什麼的用戶其實是從推薦那裡下單的,因此外賣平台就必須要精準地捕捉到用戶的飲食偏好。

甚至平台的推送算法,和顧客的用餐體驗也直接相關——騎手在路上花的時間短,顧客等待的時間也就更短。

假如有個外賣騎手,現在要去送十個外賣,其實他可選的路線是很複雜的。

哪怕所有外賣的地址都在方圓三公里內,但是就在這方圓三公里內,有多少種可能的走法?

10×9×8×7×6×5×4×3×2,答案是有三百多萬種可能。

這裡面絕大多數種走法都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走很多回頭路和冤枉路。

以人力可能很難在短時間內判斷出來按什麼順序配送才是效率最高的,但是系統給外賣騎手規劃出來的路線,就是這三百萬種可能里最省時省力的一條路線。

每當外賣騎手按時送到一個用戶的訂單的時候,其實他有可能是在三百萬種可能性里,選對了唯一不會遲到的那一條。

當你收到外賣小哥送來的奶茶的時候,又怎能想到,數字化基建竟然還會直接影響到你手中的奶茶是否滾燙呢?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看似無關又息息相關。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這套算法會在規劃路線的時候把疫情管制情況考慮進去,讓騎手在配送的時候可以繞開封鎖區域,這非常重要,不光是時間效率的問題,關鍵是,能夠讓配送過程不會干擾到疫情管控,並且保障好騎手的個人防護安全。

而且和很多比較小眾的新職業不同,網絡配送員這個行業的體量是非常大的——

許多平台有大量的兼職或專職的外賣騎手,甚至在疫情期間仍然在持續吸納新鮮血液。

這些人中有曾經的健身教練,也有我們熟悉的tony老師,可能在疫情告一段落後,他們又會復工,回到自己原先的崗位上。

但是至少在當下,他們不必直接面對困境,仍然有這樣一份工作,能夠保障他們基礎的生活所需。

甚至很多人發現外賣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這樣的突發情況里,網絡配送員這個新職業就像一個蓄水池一樣,創造並且容納了海量的就業需求。

越來越多的新職業,正在成為社會的減壓閥和緩衝帶。

這是好事。

5

像文化娛樂領域的新職業,給我們帶來的更多的是快樂和有趣,而像網絡配送員這樣滲透入日常生活的新職業,帶來的則是鮮明直觀的便利程度提高。

人都是習慣偷懶的,當用戶習慣了這種便利的時候,其實這種新職業也就能夠宣告穩定存續了。

但是網絡配送員,尤其是外賣員的真正價值,在日常生活中其實還沒有徹底的體現出來。

正因為我們對外賣小哥的存在感到習以為常,所以我們才很難發現,有這樣一批人的奔忙,其實是非常重要,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城市基建的一件事情。

在疫情期間,當我們無法再用傳統的方式去消費和生活的時候,外賣員所代表的那樣一種新職業,竟然成為了維繫著我們與外界聯繫的最後一道防線。

從實際的角度來講,在無法出門的情況下,網絡配送員就成為了消費和生活的必經路徑。

而從情感的角度講,人畢竟是群居動物,而今年的整個春天,對很多人來說,外賣騎手可能就是他在一整天裡,在現實中唯一能夠聽到聲音的人。

這些騎手的存在,讓很多人能夠安下心來守在家裡,因為他們曾經以為自己變成了一座孤島,但是在接到外賣電話,拿到還冒熱氣的外賣的時候,他們又發現其實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哪有在孤島上還能吃麻辣香鍋的?

我們其實都挺知足的。

甚至不僅僅是給困在家裡的居民送吃送喝的問題。

對於疫情期間的我們來說,外賣員這個新職業還發揮著一些更全方位的價值和作用。

也許不是萬能,但不可或缺。

實際上,在疫情最膠著的那段時間裡,外賣小哥接到過各種各樣的訂單。

有個訂單是一個女孩子發出來的,她在備註里求送餐的小哥用電動車搭她一程。

那張訂單是這樣寫的:

「可不可以載我去我前男友家,我很想他,沒有交通工具可以去找他」。

外賣騎手的工作里並不包括在病毒肆虐的武漢讓用戶搭車,但還是有人接下了這張訂單。

那個「多管閒事」的外賣騎手叫段先澤,他騎著電動車穿過漢口的街道,把女孩送到了4公里外的目的地。

那段時間裡騎手幫用戶送生活用品去醫院,也幫忙採購儲備糧。

有的用戶在家裡一天沒吃上東西了,是美團騎手給他送去了第一頓飯。

曾經有個騎手接到過一個老人的訂單,在一條逼仄的窄巷子裡,老人從窗口垂下來一個竹籃子,他把一塊豬肉放了進去。

在那張訂單上,老人說,她好多天沒嘗到過肉味了。

6

其實有的時候我覺得,這個世界上也許並不存在所謂的新職業,無論是新職業還是傳統職業,對這個世界都非常重要。

新職業這個概念里,包含了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文娛行業,也包括了足以成為新基建的,依託於科技和算法的生活服務行業,這些職業里有些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又消弭無蹤,但有些卻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根深蒂固。

或許很多年後,當我們再來看外賣騎手,快遞員這樣的職業的時候,我們根本想不起來它們其實曾經是一種新職業。

那時我們已經無法想像沒有這些職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了。

就和無數的傳統職業一樣,它們早已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職業的新與舊,最終不過是一場輪迴。


在未來的365天,東亞君將與各位朋友一起去分享110本曾在全球知識界產生過廣泛影響、同時也曾給予我諸多刺激的名作。

希望能以此為各位讀者帶去新的衝擊與啟示。期待各位加入東評學社,我們不見不散!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