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西歐淪陷,該國卻得以倖免,德軍為何手下留情?

史海尋蹤 發佈 2020-02-07T18:13:37+00:00

在這種高壓態勢下,歐陸第一強法國只撐了四十天,余者戰況更是不忍目睹:荷蘭四天投降,丹麥則在接到最後通牒四小時後,宣布放棄抵抗。

二戰時期德軍「閃電戰」大獲成功,依靠強大裝甲集群為尖刀,望風者無不披靡,西歐各國紛紛折戟。在這種高壓態勢下,歐陸第一強法國只撐了四十天,余者戰況更是不忍目睹:荷蘭四天投降,丹麥則在接到最後通牒四小時後,宣布放棄抵抗。

然而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卻奇蹟般逃過一劫,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縱橫歐陸的德軍網開一面?


這和西班牙當時的執政者佛朗哥有很大關係。

佛朗哥的崛起

佛朗哥出身西班牙軍事世家,年輕時代便開始展現過人的軍事才能。23歲成為西班牙最年輕的上尉;33歲當上准將,是全歐洲最年輕的將軍。他本人醉心軍事無意於政治,也不屬於任何政黨,但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給他帶來了人生轉機。

佛朗哥

時值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時期,國內左右翼政黨爭奪執政地位,最終左翼力量組成人民陣線取得政權。由於人民陣線施行政策令右翼十分不滿,遂以佛朗哥為首發起政變。

偏赤化的人民陣線得到前蘇、墨西哥的支持,德意則站在叛軍一方,英法等國對此表示不干涉。

西班牙內戰

戰爭持續到1939年4月結束,共造成50萬人死亡,裝備和兵員素質占優的叛軍取得勝利。

上台後的佛朗哥宣布取締除「長槍黨」之外的一切政黨,實行「半法西斯化」獨裁統治。為何稱其半法西斯化呢?法西斯意即強權、暴力、恐怖統治,對外掠奪侵略。佛朗哥時期的西班牙,基本上安守自保,並未表現出過多對外擴張的野心。


二戰中的西班牙

二戰爆發後,兩大陣營都積極拉攏西班牙加入。精明的佛朗哥卻選擇兩邊不靠,宣布保持中立,但暗中還是傾向於德國一方。

德意集團對此也無可奈何,過度緊逼會使西班牙投向盟國懷抱;而盟國為防止西班牙倒向軸心國,也加大對其經濟援助,西班牙成了雙方力量爭取的寵兒。


自知國力欠缺的佛朗哥謹小慎微,跳起了刀尖上的舞蹈。如果過度靠近軸心國,容易被他們控制,如果太過疏遠,又會引發敵意。如何掌握好這個距離,真是煞費苦心。

一旦德國逼迫太緊,佛朗哥就玩起太極,要麼拖著、要麼讓德方拿出「必勝的證據」作為加盟條件,對此德國也是鬱悶至極,仗都沒打完,到哪去找必勝證據?


佛朗哥不管,利用中立地位同各方貿易往來,大發戰爭財。其國內出產的鎢沙可增加武器強度,是重要戰略物資,價格從75美元/噸被爆炒到16800美元/噸。

隨著戰爭初期德軍節節勝利,一直暗觀風向的佛朗哥也有些躁動,意圖撈取更大利益。地中海對岸,由英法德意共管的摩洛哥丹吉爾成了新目標。1940年6月,趁著德國集中精力對付法國時,西班牙出兵占領該地,此前還和德意打了下招呼,對落於下風的英法則未予任何通知,時機把握得相當準確。


嘗到甜頭的西班牙,繼而想收回被英國占據多年的直布羅陀,但思慮再三最終忍住,畢竟和英國翻臉等於自斷退路。

當德軍進攻前蘇的消息傳來,佛朗哥興奮不已,西班牙內戰時蘇聯給自己添了多少麻煩,這下可以報仇了。於是他組織起一支18000人的藍色師團,以志願名義幫助德軍攻蘇,表面上是回報德國曾經的幫助,實則給自己增加德國勝利之後的籌碼。當1943年見勢不妙時,風向立變,迅速召回遠征軍。


二戰中的西班牙熱衷於投機,此舉雖然保全自己未受戰火殃及,但其兩面派伎倆也被各國所不齒,這或多或少給戰後的西班牙留下了後遺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