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的唐卡藝術 領略唐卡的藝術之美

中華網佛教頻道 發佈 2020-01-08T10:45:07+00:00

唐卡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卡作為民族繪畫藝術,是藏傳佛教藝術中的瑰寶,唐卡的繪製要求嚴苛、程序極為複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


唐卡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卡作為民族繪畫藝術,是藏傳佛教藝術中的瑰寶,唐卡的繪製要求嚴苛、程序極為複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

幾千年來口傳身授的民族民間活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文化基因庫,代表著民族普遍的心理認同和基因傳承,代表著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宗教藝術是這個百花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傳統正面臨著急劇的流變和消失,搶救、保護正在以救火般的速度進行著。

「傳說在釋迦牟尼30多歲時,他的弟子們想為其畫像,雖百般努力,但沒有一人成功。一天,文殊菩薩化身請釋迦牟尼來到河邊,通過水中之影畫出了釋迦牟尼畫像。這便是唐卡的由來,唐卡在藏語中的意思是『佛祖的捲軸畫』。」


在電視上,我們常會見到一些有關藏區的紀錄片,其中不乏成千上萬的藏民聚於寺廟廣場或山頭上,展開一幅大至覆蓋整個小山頭的布質佛畫的場面,這種儀式被稱作「曬大佛」。而被展開的布質佛畫就是藏族宗教藝術瑰寶——唐卡。曬大佛只有在雪頓節等特定的日子舉行,數以萬計的信眾及穿著整齊僧袍的僧眾聚集在一起,梵音繚繞、鐘鼓齊鳴,儀式莊重而神秘,唐卡就是這個儀式的主角。隨著國家及世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注度的不斷提升,唐卡也為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所熟知。

繪製唐卡有嚴格的流程:先要在畫布上刷上白色塗料,以便著色和固色;然後用炭筆打底稿;再就是上色,將用松石、珊瑚搗碎的顏料按深淺不同點上去、暈染開,上乘的唐卡作品還必須使用純金碾磨的金粉勾勒神佛、蓮座乃至法器的輪廓。

繪製唐卡的畫家必須具備豐富的宗教知識和歷史知識,這樣在細節的處理上才能符合佛法的精神。絕大多數唐卡表現的是藏傳佛教的主題;也有很少一部分表現其他題材、服務於其他內容。


對於藏傳佛教僧眾來說,唐卡是修行時必不可少的用具,禮拜唐卡可獲功德,同時也要通過觀看唐卡引發關於佛像義理的聯想。同樣,在家信徒也要請畫師繪製唐卡並加以供奉,有人還親自作畫,奉獻給寺院裝飾殿堂。最壯觀的則是節日和法會時的曬佛儀式了,僧人們將寺院中珍藏的唐卡取出鄭重展示,向民眾及香客展現凈土世界的光輝、佛陀祖師的偉大,或說或唱,載歌載舞,場面隆重而盛大。平常室內供奉用的唐卡一般不逾一米,但曬佛時展開的巨幅唐卡能夠鋪滿整整一面山。

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失傳,有的因為過度開發而遭到破壞,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重點在於對傳承人的保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名錄評審委員會副主任王文章直指要害。「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認真畫唐卡的人就逐漸減少,很多人開始複製別人的唐卡或者粗製濫造一些唐卡到市場上出售。」他呼籲,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保護它的原生態至關重要。

以上就是關於唐卡的藝術之美的相關解答。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於古玩交易網,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