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PCB設計中的ESD防護措施(乾貨!)

工程師小何 發佈 2019-12-15T11:37:16+00:00

電子產品設計中必須遵循抗靜電釋放(ESD)的設計規則,因為大多數電子產品在生命周期內99%的時間內都會直接暴露在ESD環境中,ESD干擾會導致設備鎖死、復位、數據丟失或可靠性下降。

電子產品設計中必須遵循抗靜電釋放(ESD)的設計規則,因為大多數電子產品在生命周期內99%的時間內都會直接暴露在ESD環境中,ESD干擾會導致設備鎖死、復位、數據丟失或可靠性下降。

對於電子產品來說,如果ESD沒有設計好,常常會造成電子設備運行不穩定,甚至損壞,所以工程師們需要考慮設計中的ESD問題,並掌握基本的解決之道。

鑒於此,今天工程師小何就和大家談談在PCB設計中,如何提高PCBA(即電路板)的ESD防護的方法。

小提示:關於ESD原理、模型方面,下面連結文章寫的很清楚,大家可以點擊查看~~~

ESD(靜電放電)原理、模型及防護

一、ESD三要素

ESD產生的三要素是干擾源、耦合路徑和敏感設備,這三個要素中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會產生ESD問題。在PCB設計中,ESD的防護主要考慮的是ESD防護器件的布局及布線處理,以消除前述所說的ESD三要素中的其中一個或幾個。

何為干擾源、耦合路徑和敏感設備?

  • 干擾源:產生ESD干擾的元器件、電子設備、系統或者自然干擾源;
  • 耦合路徑:使能量從干擾源耦合(或者傳輸)到敏感設備上,並使敏感設備產生響應的媒介;
  • 敏感設備:對ESD干擾產生響應的設備,敏感設備可以是一個很小的元器件或者是某個電路模塊,甚至是一個大系統;


二、PCB設計中的ESD防護

在進行PCB設計時,要考慮ESD的防護,PCB布局和布線是ESD防護的一個關鍵要素,合理的PCB設計可以減少故障檢查及返工所帶來的不必要成本。在增強PCB板ESD防護方面,我們主要分類成兩部分討論。第一,PCB布局走線方面;第二,結構接口方面。

在PCB布局走線方面,有以下幾點:

1、在添加ESD防護器件的位置,儘量不要走關鍵信號線;

2、將敏感信號(如時鐘、復位信號等)電路遠離PCB邊緣布局,防止因靜電瞬間干擾造成了晶片的異常復位,當PCB是由多層板構成時,敏感信號要用地線保護,並儘量遠離PCB邊緣;

3、加大地的泄放面積,在進行鋪銅處理時,要保證鋪銅均勻,保持對地阻抗不變;

4、把對靜電比較敏感的元器件,比如CPU等晶片,放置在離ESD放電源頭比較遠的地方。這樣確保在打靜電時,可能的介入點離敏感的元器件的距離比較遠,將受到的干擾影響降低到最小,經驗表明,8kv左右的靜電經過5mm的距離後可完全衰減;

5、在PCB板邊四周放置環形的地網絡,每一層都添加,環形線的寬度為2.5mm以上,並以過孔將不同層的地網絡等距離連接起來,過孔間距為13mm。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環形走線不要形成閉環的,否則形成了閉環的網絡會造成天線效應,帶來輻射方面的影響,因此,環形的繪製中注意留一個縫隙,縫隙間距大於0.5mm;

6、把靜電防護元器件(TVS管、LC濾波器、鐵氧磁珠、高壓電容等)放在板間接口等保護位置,因為接口是ESD的入口,在最近的地方放置防護器件,效果較好,而且能降低給其他地方的電路帶來自身的自感、耦合等干擾;

7、如果是多層板,儘量保證有一個完整的地網絡層,保證重要信號能與地有效的耦合,這樣能使ESD電流順利耦合到低阻抗的額地平面,保護了關鍵信號,同時也減小了迴路路徑長度;

8、根據ESD的防護需求,結構允許情況下,適當增加屏蔽罩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案。


在結構接口方面,有以下幾點:

1、一般防雷保護器件的順序是壓敏電阻、熔絲、抑制二極體、EMI器件、電感或共模電感,對於原理圖缺失上面任意器件則順延布局;

2、一般對接口信號的保護器件的順序是:ESD(TVS管)、隔離變壓器、共模電感、電容、電阻,對於原理圖缺失上面任意器件順延布局,嚴格按照原理圖的順序(要有判斷原理圖是否正確的能力)進行「一字型」布局;

3、電平變換晶片(如RS232)靠近連接器(如串口)放置;

4、易受ESD干擾的器件,如NMOS、 CMOS器件等,儘量遠離易受ESD干擾的區域(如單板的邊緣區域;

5、接口保護器件應儘量靠近接口放置,且固定孔要連接到整機信號地上。


三、總結

ESD的設計學問太深了,作為大部分時間在研究射頻的我,無法給再大家做更深入的研究。在這裡也只是拋磚引玉給大家科普一下了,基本上ESD的方案有如下幾種:電阻分壓、二極體、MOS、寄生BJT、SCR(PNPN structure)等幾種方法。

當然,術業專攻,學無止境,工作中只有不斷學習才會創收更高效益。總之,ESD雖然可怕,甚至會帶來嚴重後果,但是,只要工程師在PCB走線布局和結構接口方面做好防護措施,那麼就能有效的進行ESD的防護。


備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歡迎關注工程師小何,如果您覺得本文有點小用,可以點擊右上角「…」擴散到朋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