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個孩子真是壓力山大,生孩子的難度比買房子可大多了!我們來簡單算算這筆帳

手機和訊網 發佈 2020-06-04T13:44:31+00:00

六一兒童節,梁建章又又又又來號召大家生孩子了,比親爹親媽催得還凶。作為攜程董事長,梁建章事業、學問兩不誤,跨界當「人口學家」已經8年多了,他作為人口學家的知名度,一點不亞於企業家,搜索「梁建章+人口」這兩個關鍵詞,居然能找到326萬結果,這是積累8年的成果:

來源| 大貓財經(ID:caimao_shuangquan)


01

六一兒童節,梁建章又又又又來號召大家生孩子了,比親爹親媽催得還凶。


作為攜程董事長,梁建章事業、學問兩不誤,跨界當「人口學家」已經8年多了,他作為人口學家的知名度,一點不亞於企業家,搜索「梁建章+人口」這兩個關鍵詞,居然能找到326萬結果,這是積累8年的成果:



作為網際網路著名前浪,梁建章的履歷很厲害,初三就上復旦少年班,21歲拿了喬治亞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99年回國創立了攜程網,很成功,然後他突發奇想回美國深造,讀的卻是冷門的人口學。


梁建章的深造是認真的,從2007年到2011年,他整整花了五年時間在斯坦福讀書。這期間,還自費拍攝了一部介紹中國人口問題的紀錄片《中國人可以多生嗎?科學探討中國人口問題》,開始呼籲大眾關注人口政策。


拍攝紀錄片時,梁建章認識了北大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之後兩人合作著書多部,矛頭直指計劃生育政策,出版前因為敏感,曾被好幾家出版社拒絕。


2014年本書再版時,書名被梁建章改成了《中國人可以多生!》


此後不久,梁建章聯合30多位主流經濟學家和人口學家共同發起一份簽署建議書,呼籲儘快停止計劃生育政策。


從此,梁建章就開啟了年年催政府放開生育、催大家多生孩子的模式。


效果不錯,2013年「單獨二孩」的政策就出台了,2014年新生兒數量有了明顯的回升。到2015年又推出了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新生兒一下增加了一百多萬人。


只不過,從2017年開始,新生兒人數又開始下降,連續兩年都創出20年新低:



02

於是這幾年,梁建章的號召一直沒停。


他陸續出了兩本新書,為了擴大影響力,他還拉上馬雲做推薦:



可能覺得大家都不積極響應號召,他專門用數學公式苦口婆心地說,就算有少數家庭生三個四個,人口依舊是萎縮的:



他要推動的,就是全面放開生育政策,這種精神值得敬佩。


但說句實話,經過這些年的普及,多生孩子的道理該懂的人都懂了,不懂的人也不關心,現在的問題在於:經濟和精神壓力才是生孩子的真正阻力,政策障礙倒不是最大問題。


建議梁建章們可以在民生、保障這些相關問題上多推動政策的實質變化,數量龐大的中間階層為啥不敢生,因為代價確實有點大,只有身為父母,才能理解其中的壓力。


03

生個孩子真是壓力山大,我們來簡單算算這筆帳:


一、婚房、學區房


在城市裡,很多人年輕時會買個一居室或者小兩居當婚房,這就很不容易了,一旦需要張羅生孩子,就要換成大兩居或者三居,每年的「改善性剛需」就是這麼來的,生一個孩子,家裡可能多兩三個人,房子太小肯定不行。


這還是幸運上車的,因為房子跟教育資源掛鈎,所以幼升小、小升初直接決定了房價,前些日子,北京家長為了孩子上學掏上千萬買個3、4十平米的老破小,這都是很有實力的家庭,一般家庭只能望而生畏,這幾天因為學校劃片改變,有的小區房價十來天漲了700萬。


這麼瘋狂,因為背後都是焦慮的父母。



二、奶粉問題

奶粉是個老問題了,大部分媽媽休完產假就得回去上班,有儲奶條件的單位很少,小孩只能喝奶粉,奶粉價格貴不說,隔三差五還有安全問題。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後,中國媽媽快把全世界的奶粉都買回來了,引得很多國家大為不滿,之後國家對奶粉安全問題空前重視,但今年還是又發生了大頭娃娃事件:



雖說這次是因為固體飲料被商店當做奶粉出售了,不過這種誇大宣傳也令人防不勝防。


三、託兒所問題

2017年,梁建章寫了一篇文章《中國為什麼沒有託兒所》,闡述為什麼攜程會成為少有的為員工提供託兒場所的公司。


一個月後翻車了,攜程親子園出了虐童事件。


虐童沒過多久,紅黃藍幼兒園又出現了扎針、餵藥事件。當時大家義憤填膺,恨不得把紅黃藍砸了,但你現在看,人家還是活得好好的。


這種結果完全可以預測,因為供需完全不平衡,現在大點的城市,上公立幼兒園需要搶,得提前一兩年報名,還不一定輪得上,上不了公立的,你就上民辦的吧,大城市裡,一個月5、6千的條件都算一般的,一年學費超過10萬、15萬的幼兒園越來越多,這比小學生費錢多了。


但即便這樣,你也沒法杜絕惡性虐童案件的出現,因為幼兒園的收費和幼師的工資完全不匹配,你看北京幼師學歷要求和薪資待遇:



幼師工資水平比不上保姆,決定了優秀的人才進不來,偶爾碰上幾個心態失衡的很正常,趕上就是噩夢。


優質的幼兒早教應該多少錢?最近登上熱搜的杭州劉阿姨給出了答案——2萬:



說白了,都是大價錢供出來的。


四、上小學

上了小學就更頭疼了。


語數英各種補習班是標配,熱門的班還要托關係去搶;


各種興趣愛好少不了,舞蹈、音樂或者畫畫,藝術類的總要學一項;


足球、跆拳道或者滑雪,體育類的總要整一個;


航模、樂高機器人或者編程,科技類的總要來一套······


總之,為了追趕別人家的孩子,大家都不甘落後,一年下來燒個十幾萬,「四腳吞金獸」的名號不是蓋的。


而且,這個時候不光花錢,有時還會要命。


減負多年,負擔還在那,一點沒變,不過挑擔子的變成了家長,輔導作業占據了絕大多數家長的閒暇時間,小學生的父母,談個人生活是奢侈的。


多數人會跟孩子慪氣:



極個別的輔導作業成了生死較量,有的孩子受不了重壓選擇離開:



有的父母被氣的各種疾病發作,差點要命:



勞心勞累不說,醫藥費還不少。


五、焦慮感

比起花錢來,焦慮感更讓人崩潰。


比如小升初,政策年年不一樣,就近入學、全區派位、特長招生、電腦隨機抽籤······


這就成了很多家長的心病,住著千萬的房子,有光鮮的職業,但遇到這個事基本無能力,不論你之前選擇什麼精英教育,未來多是隨機擇校,不確定性讓家長倍感焦慮,牽扯大量時間精力,手機一刻不離手,聽到一個消息就立刻行動,說來真是有點可悲啊。


六、青春期

順利讀上了初中,除了學業,還要擔心青春期的孩子會不會順利成長,比如遇上校園凌霸事件怎麼辦?尤其是13-15歲之間的初中生,身體發育了思想還跟不上,更可怕的是,他們都知道未成年人很少承擔法律責任,惡性事情不少見:



當然,如果碰上那些禽獸老師就更慘了,一輩子的陰影。


七、中考

中考是一個大坎,人生分水嶺。


因為不是每個初中畢業的學生都能上高中,中考錄取率越來越低,很多地方還不到50%。



考不上高中的孩子會分流到中專職業院校或者乾脆直接工作,未來掙到高薪的機會少了很多。


八、高考

拼了命考上高中,再繼續苦讀衝刺高考,又是一道獨木橋。


成績好的能夠考上好大學,但是如果成績不好讀三本或者大專,學費比公立大學貴得多了,還學不到什麼東西,學歷拿出去找工作也沒優勢。


有些家庭選擇花錢出國,每年幾十萬、上百萬的費用去讀一些不太知名的學校,國內還不怎麼認,讀書擇業的壓力都在父母身上。


遇到極端情況更難受,像前不久的留學生回國問題,很多家長夜不能寐各處搶機票,價格不菲,而他們內心的焦慮更是旁人不能理解的。



九、就業

好容易讀完書,可以上班掙錢了。但從2013年開始,每一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難度越來越大:



今年毫無疑問也是最難的,畢業的874萬大學生,返校春招都錯過了,經濟也不好,現在已經6月了,很多畢業生的未來還沒著落,父母能不跟著操心嗎?


十、結婚

工作搞定還不算完,結婚這事父母比孩子還焦心,很多爹媽只好親自上陣代為相親,然後又要面臨房子、車子的壓力,等有了第三代,類似的循環還得來一圈……


房子是最好的避孕藥,其實生孩子的難度比買房子可大多了,不掂量清楚,誰還敢生啊。


生孩子從投資收益比看完全是個虧本的事情,當然基因的延續、人倫之樂、情感慰藉的功能讓很多父母忽略了這些,但其中存在臨界點,超過之後幸福感下降的太快,自己的生活都無法保障,不生孩子可能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生育率大降肯定不光是政策問題,接下來更需要專家們推動、完善其他鏈條,比如大力推動公立幼兒園的建立,怎麼建立更有長效機制的幼升小、小升初制度……


顧慮少了才敢生,生育確實是每個人應該有的權利,但為國生娃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的,有些事,你沒窮過真的不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