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都說好用的護膚品,你用著卻很雞肋?主要是這3個原因

miyashare 發佈 2020-03-05T19:04:17+00:00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購物節又來了,想給大家潑一潑冷水,謹慎種草~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看別人分享某個產品特別好,於是很心動,恨不得馬上擁有~於是在某個不眠之夜一激動就下了單。

晚上好❤️~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關於化妝品購物種草的問題。話題靈感一方面來自於最近寫的幾篇關於產品使用反饋,大家的一些反應。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購物節又來了,想給大家潑一潑冷水,謹慎種草~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看別人分享某個產品特別好,於是很心動,恨不得馬上擁有~於是在某個不眠之夜一激動就下了單。結果盼了很久拿到產品一試用就很懊悔。

給大家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前段時間看某博主種草了某藥妝品牌的眼霜。當時這位博主的原話是:

論眼霜淡紋功效,**品牌眼霜如果是第二,那就沒有第一了!

我一聽就很激動。出於對該博主的專業性信任,我居然連成分都沒查,直接下單買了。一隻眼霜15g,價格1000+,說真的不!便!宜!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收穫。終於前兩天收到貨了,當晚用之前我做好了十足的刺痛、不耐受的心理準備。因為我內心設定這款產品應該A醇含量挺高的,露得清的A醇眼霜我大概用了半個多月建立耐受。結果上臉完全沒反應~我又嘗試增加了用量,結果搓泥了!


這時我就開始懷疑產品成分了~因為沒有任何不耐受,應該不含A醇成分。一查成分我就更生氣了,只有普通的植物提取抗氧化成分。接著我又去搜了一下官方旗艦店。品牌產品宣傳寫的8周淡化細紋,而產品評價都是反饋是使用8周明顯有細紋淡化效果。看到這裡我知道這產品和我想的不一樣~


躺在床上一直懊惱自己怎麼這麼蠢?當然,這種屬於比較特殊的案例。但相信大多數人也有諸多四處種草最後買回家都很不喜歡的產品。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事兒~

一、為什麼種草買的產品總是失敗?

這裡我們拋開各種營銷推廣,假設所有的分享都是真實的使用反饋(當然,相信大家都很聰明,是不是廣告也都能看出來)。但即使這樣,照著抄作業依然常常出錯,主要原因在於:個體差異。

護膚品本就是很私人化的東西,尤其是所有的產品使用反饋,都是基於個人使用感。但「膚感」二字包含的寓意卻大有不同。


大部分產品使用感都會說產品很清爽、滋潤度高、不搓泥、不假滑等。但從膚感來說有幾個方面問題:

個人訴求不同;

大多數人在分享產品或尋找功課時只看干皮、油皮這樣的標籤,卻總是忽略個人膚感訴求的不同。如何理解呢?

例如:部分干皮會喜歡滋潤度高、油潤感強的產品。但我作為干皮,卻很反感護膚品的浮油感。就像昨天的防曬紅黑榜中,我對小金管的評價是很油。很多油皮都評論說:沒覺得油~

所以,如果是其中的油皮寫了一份分享帖,大誇小金瓶,但你自己完全不喜歡浮油感,買回來肯定會很失望。


地理環境差異;

還是那句話,大家講產品時,會說自己是干皮油皮,但通常容易忽略地理位置。例如:同時干皮,坐標廣州與坐標北京,甚至和西北對護膚品的滋潤度要求完全不同。我自己是很有體會:在北京使用正好的護膚品,回答新疆就感到爆皮。

產品搭配差異;

大多數人都是自己買不同品牌產品搭配使用的。但不同護膚品的搭配其實對產品使用感影響也很大,尤其是一些活性成分,往往搭配使用會產生一些化學反應。最常見的是搓泥問題,以及底妝產品的滋潤度問題。

例如:某些護膚品搓泥可能與你前期使用的清潔產品、化妝水中的大分子成分等都會造成搓泥。而底妝的滋潤程度與你的護膚流程和妝前打底產品相關。


二、如何規避?

面對膚感差異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儘量親自試用。不論是護膚品還是彩妝,有條件的可以到專櫃親自試用,或者部分渠道或品牌有售賣產品小樣的服務。但同樣提醒大家,購買小樣要注意識別渠道。例如那種常年只賣小樣的朋友圈微商或淘寶賣家,就得小心了。


三、關於膚感給我們的護膚啟發?

  1. 膚感是一種比較主觀的個人使用感。膚感不好不等於產品不好。相反很多時候需要捨棄膚感,而追求產品。例如:對於敏感肌,尤其是油敏肌來說;雖然會討厭高滋潤度的護膚品,但修復屏障確實需要增強保濕。
  2. 不同產品的膚感與產品使用搭配相關。尤其是面對產品搓泥問題。當使用產品出現搓泥時,可以嘗試減少產品用量或減少產品搭配,再觀察是否有搓泥現象。

另外需要強調:護膚品使用搓泥與皮膚缺水無關,與去不去角質也無關。使用產品搓泥敷面膜、去角質都沒用,重點是精簡搭配。


關鍵字: